专栏名称: 王驰19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王驰1960

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66

王驰1960  · 简书  ·  · 2018-04-02 20: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离开青院,我和系里的书记老金仍然保持经常性私人往来,他告诉我,如果我晚离开一年,应该在望京可以分到一套两居室了。

不过在拿到两居室的时候,必须要和单位签订五年的工作合同,否则如果离开的话,这套房子要交回。这项政策在青院不算是个案,当初很多单位都有类似的要约,我觉得各个单位内部实行这种政策还是合理的。

我估计很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可能都会因为这套房子,继续在体制内服务。

到了这个时候,北京有很多机关单位都有了自建房,北京也盖起来很多新的楼房小区。

应该说,我们这批80年代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到1990年代中后期或者更晚一些,一般都可以赶上福利分房。

辞职之前我就知道这件事了,我不愿意用五年的工作合同换一套两居室,这五年对我太宝贵了。

我一直在“商场”瞎忙,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虽然顺利地做了几个单子,但没有可持续性,处在“有事无业”的状态,这固然不是我真想要的,但也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这段时间,小宫又介绍了一个在总后工作的军干老韩来公司。

这个老韩年龄大我四五岁,他很能侃。外面世界一些乱七八糟的新鲜事,我都是第一次从他嘴里听到的,比如说,他告诉我在海南,有很多“鸡”。

那时候北京人只知道南方有“鸡”,但多是闻其名而未见其面,我当时也很纳闷,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可以用性换钱。在北京我还真没有见过“鸡”是什么样子,作为男人,当然有点好奇。

所谓“鸡”,说俗了就是一种“一种妓女”。您可能又会问我,这妓女就是妓女,怎么拽出了个“一种妓女”。

稍微了解点解放前中国风尘史的都知道,这妓女可不是一般的职业,据我所知,很多妓女都是“琴棋书画”的高手,不信您找点资料读一读老北京八大胡同、扬州秦淮河的一些故事,就知道当个妓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入行”门槛,比想象中的要高很多。

并不是所有妓女都能玩“琴棋书画”,老北京也有下等妓女,据说在租住的胡同院子门口,拿个破鞋底子,敲出点响动来招揽客人,俗称“破鞋”。

敲鞋底子,吸引客人上门,谈好价格,直奔主题,完事收钱,嫖客走人。这些妓女再抓起破鞋底子,继续到门口招揽新的生意。

老韩所说的那种“鸡”,我听来听去,似乎也就是敲破鞋底子这一等级,所以我称之为“一种妓女”。

老韩知道我们顺利做了一单不错的生意,他告诉我们,他在河北涿州,认识几个人,手里有现货钢材,我们可以用手里的资金买断一部分,然后可以加价卖给别的客户。

小宫和我,这段时间玩得顺风顺水,找我们买钢材的人也很多,加上我们是军队背景的公司,哥俩有点信心小爆棚。

小宫有点“烧包”,居然买了一辆美国福特牌“天霸王子”轿车,而且还挂了个军牌,从部队免费抽调一个职业兵给我们开车。在老韩的忽悠下,我们驾车去了两趟涿州,到人家的货场验货,果然看到他们有上千吨钢材囤积,对方公司的人和老韩看上去很熟悉,答应这些钢材可以卖给我们,而且给我们的价格很不错,算了一下,后面最少还有15-20%的赚头。

在涿州酒足饭饱以后,老韩带我们去卡啦“OK”厅“娱乐娱乐”。

在涿州的卡啦“OK”厅,我是第一次在离北京最近的地方见识了什么是“鸡”,据说对她们的称呼,应该是“小姐”,我脑袋不够用,她们明明就是“鸡”,怎么变成了什么“小姐”了,不过入乡随俗,也只能这么称呼她们,起码不招人烦。

这些做“鸡”的女孩子都是涂脂抹粉,看不出多大岁数,几乎个个说话都带有一些东北口音,表面假装都挺有礼貌,但能够让人感觉到,她们多是来自农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疙瘩会有这么多女孩子从事“小姐”这个职业,第一次接触这类人,小宫和我没觉得新鲜,倒是反感,不过毕竟大家出门在外,还是要给老韩他们留点面子的。

她们最大的本事就是陪着唱歌,多数唱得乱七八糟,说不好听的,比鬼哭狼嚎好不到哪里去;不唱歌的时候,就用好听的话甜乎你,这“总”那“总”的喋喋不休;再则就是用身体诱惑你,这个大家都懂。

当然作为职业“小姐”,人家哄客人高兴,也算是尽职尽责。

小宫和我都是这种场所的生瓜蛋子,知道这些“鸡”们惹不起,给她们点小费意思意思,也就不了了之。

老韩比较生猛,居然带走一个“鸡”陪他回饭店过夜,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有人嫖娼,而且还是一个现役军官。不过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不至于那么不开面儿,事情发生了,都当没看见,也就不了了之。

我们的心思还是在生意上。几趟涿州看货下来,我们觉得心中有数,决定把这些钢材给倒出去。

恰好,这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介绍两个无锡来北京买钢材的客商到我们公司,可能是中间这个朋友太有面子加上小宫和我都是慈眉善目的、没有那副商人嘴脸,人家听说我们可以搞到现货钢材,居然毫不犹疑就和我们签订了供货合同,并且即刻给我们转账了300万元全款。

钱一到账,我们就像打鸡血一样兴奋起来,哥俩算了算,只要把约定的钢材发货上了火车,我们立刻净赚40万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