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曾有「祖传秘方,包治百病」,后来为什么销声匿迹了?
文|朱不换
1930 年,拜尔斯钢铁集团老板、西屋电器董事艾本·拜尔斯遭遇大难:他被迫通过手术,切除了整个下巴,上颚只剩两颗门牙,头骨也裂开了孔洞。
拜尔斯落到这种境地,是因为此前两年间,他喝下了 1400 多瓶「雷神托尔」秘方保健饮料。
根据宣传,它能治疗 150 多种疾病,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 雷神托尔药瓶
「雷神托尔」的真实成分,是蒸馏水和强致癌的放射性元素镭。此前几年间,它是数十种放射性物质饮料中,最畅销的一种。
在拜尔斯遇难的同年,广播明星约翰·布林克利参与竞选堪萨斯州长。
他从政经验为零,但精通病毒营销,通过自创广播电台招徕客户,为四千多名男性做了羊睾丸移植手术,宣称能壮阳健体,助人「重返青春」。
布林克利的疗法造成 42 人死亡,他也被吊销行医执照。不过,此人依然受到听众爱戴,在州长选举中夺得最高票,仅仅因为数万张选民填错格式、选票无效,才最终惜败。
「雷神托尔」饮料和「重返青春」移植术,是美国特许秘方药行业的最后辉煌。
此前三百年里,「包治百病」的硫酸稀释液、治咳嗽的鸦片酊、含可卡因的早期可口可乐,都曾出现在美国的秘方药市场上。
新世纪福音秘方药
特许秘方药的故事,起始于大航海时代。
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 16 世纪,大部分医生诊断疾病时,都以古希腊人盖伦的元素/体液平衡理论为基础。他们参考古希腊本草书《药物志》中记载的 600 多种药用动植物、矿物,混合各种材料然后蒸煮煎焙,给患者服用。
从 16 世纪开始,欧洲人通过大航海活动,得到了五洲四海的奇花异种;加上博物学家对本地物种的研究,药典收录的植物种类激增到 6000 多种。
新药材的「神奇疗效」受到热捧,为医药行业带来了商机。欧洲城市商业的繁荣,也使得药物的规模生产、跨地区跨国界经销提供了条件。
· 17 世纪牛津大学植物园引进的海外植物就达到了 1000 多种
1630 年,历史上第一款特许秘方药正式面世:英国药商将芦荟、药西瓜和藤黄等草药混合并统一包装, 向政府申请了该商品的经营特许证,以「安德森药丸」的名称向公众推销。
根据宣传,这种神奇药物来自英王查理一世的御医安德森从威尼斯的高人处得到的真传,在酗酒纵欲后服用,有清体、排毒之奇效。
有了「御医」、「威尼斯」等神秘背景的加持,安德森药丸一炮打响,销量不俗。欧洲其他药商纷纷效仿,各种特许秘方药竞相问世。
秘方药之初,也曾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惊喜。
欧洲传统的盖伦医学中,长期盛行「烈性疗法」(Heroic Medicine),通过放血、催吐、腹泻、起疱等猛烈手段,「逼出毒素」,以求恢复患者的体内平衡。
· 左侧:放血,右侧:催吐
这些传统疗法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传统草药也往往苦涩、恶臭,令人难以下咽。
相比之下,特许秘方药一般会添加蜂蜜、糖衣、芳香剂、酒精等物质,以改善口感。一些止咳止泻类秘方药含有鸦片、可卡因等物质,更能让患者短期内「苦中作乐」。
此外,特许秘方药是制备好的成药,患者可以直接在药店、杂货铺自主购买,无须再落在医生手中,遭到放血、催吐。
截止 1748 年,北美市场的常见秘方药品牌已多达 202 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要想脱颖而出,秘方药不但要好吃、好买、便宜,包装也须漂亮好看。
因此,秘方药的广告卡和药瓶设计非常精美,至今仍是西方民间收藏者的至爱。
秘方药的蓬勃发展,甚至导致玻璃瓶产量暴增,结果北美玻璃容器的市价腰斩。
竞争之下,价格战在所难免,1830 年代,靠卖药跻身富豪的「秘方药之王」托马斯·多诺特,打出了「只需半价,为劳动人民提供好药」的口号。
· 「秘方药之王」多诺特为生产廉价药瓶建立的玻璃厂
营销方面,赠送产品小样、散发保健知识手册、印刷包含星座运势的广告日历等,都是特许秘方药商最早开拓、运用熟练的手段。
报纸兴起后,药商还在报纸上印刷整版广告,直到 20 世纪前,一直是英美报刊最重要的金主。
广播技术出现后,他们更自创广播站,用娱乐节目包装产品,向听众一周七天地轰炸。
逝去的秘方药武林
五花八门的美国秘方药,在制备选择上有不同的流派。
最传统的是「加法派」,将数十种传统草药矿物混合在一起,种类越多,「对症」也就越多。如秘方药「威尼斯药膏」,由蝰蛇血、蜂蜜和 60 多种草药组成,号称包治百病。
更接地气的「象形派」,则吸取民间「吃啥补啥、像啥治啥」的智慧,用核桃壳治颅骨病。
特许秘方药也不排斥远古时代的神秘技术,如木乃伊是古埃及人长生不老的秘法,木乃伊干尸粉末便被用来延年益寿。
药商还紧跟新科技潮流,只要物理、化学、生物学出现重大发现,都会有秘方药产品打出新概念的噱头。
1780 年,伽伐尼发现带电金属能触发青蛙肌肉运动。1796 年,康涅狄格州医生以利沙·帕金斯便发明了帕金斯神针,成为美国第一种特许秘方医疗器械,短短几年内畅销英美。
帕金斯神针由金色、银色两根尖头金属筷子组成,据称其传导的电力可以改变人体电磁结构,包治头痛、牙痛、胃痛等数十种疾病。
帕金斯本人深信神针的魔力,1799 年纽约黄热病爆发时,他自告奋勇,带着神针投身疫情一线,结果很快染上黄热病,不久去世。
1890 年,科学界又有新突破:德国生理学家科赫公布了用于确定疾病的微生物病原体的科赫法则,成为细菌学发展的里程碑。同年,美国园艺师威廉拉多姆及时跟风,发明了「细菌杀手」饮料,并注册特许权。
拉多姆宣传说,既然人与植物生病都是因为细菌感染,那么治疗葡萄、草莓疫病的药物经过无毒处理后,也能治疗人病,「细菌杀手」就是这样一种无菌不杀、包治百病的神药。
在这套概念的包装下,「细菌杀手」饮料快速扩张,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建立了 17 家分厂,畅销欧美二十多年。
当然,「细菌杀手」和科赫法则没什么实在关系,其主要成分是水,加上微量的硫酸和盐酸。
丧钟为秘方药而鸣
特许秘方药如此不靠谱,却能长期叱咤市场,是因为它在西方医药史上填补了一段漫长的空白。
秘方药诞生的时代,普通患者已经意识到传统医学低效、迷信、弊端重重,然而主流医药发展缓慢,真正有效且安全的科学医药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19 世纪末,随着化学合成医药兴起,患者们终于用上了疗效真实、立竿见影的药品。
1878 年,炸药成分硝酸甘油被发现可用于心绞痛;1890 年,抗白喉、破伤风血清问世;1899 年,商用镇痛消炎药阿司匹林问世。这些药效确定、副作用可知的新药,很快占领了富裕阶层的市场。
然而,特许秘方药仍主导着医药市场,被刻薄者称为「最受穷人欢迎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