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小北  ·  //@科幻光年://@严锋:这书中文版上有我 ... ·  2 天前  
张小北  ·  //@东东枪:转发微博-2024091823 ... ·  5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部 ·  6 天前  
虹膜  ·  兰斯莫斯谈《善良的种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又黄又暴的他,却又让人罔顾道德、难以自拔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20 22:05

正文

 


  社长按 


在认识的朋友中,有两个人我是非常佩服的。一个是胤祥,一个是木卫二。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以看电影为业了。


去年至今,他们不约而同地誓要刷遍全世界的电影节。正因为如此,他们得以提前很多,帮我们看了很多新电影,简直就是两座灯塔般存在。


江湖人称「二哥」的木卫二,今年继续在全世界的电影院里流浪,我总是很羡慕他这种状态,真正把电影当做一种生活。据说十年前他就是全中国唯一一个职业影评人,看电影、写电影,以此为生,然后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些经历,这些电影,被写进了两本书里。未来的第三本,也快将出版。


二哥有个公号,叫「MOViE木卫」,长年持续不断地跟大家分享他看的电影,我很喜欢他写的文字,他的文字有种亲和力,看着不累,像一个朋友一样跟你分享电影,以及生活。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木卫二的「MOViE木卫」


除此之外,二哥还邀请了他的好朋友一起写,比如像Luc,也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以下这篇就是他跟大家分享欧容的《登堂入室》。欧容今年有部黄暴新片《双面情人》,木卫二在香港看了,他说不喜欢,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登堂入室》。


欧容新片《双面情人》剧照,尺度不小


电影公众号有无数无数那么多,我经常看的,多是那些不抖机灵、也不掉书包的号。文字固有其魅力,我厌倦那些不好好说话把公号文写成广告文案的文字。我还是喜欢看那些娓娓道来、充满生活质感的文字。


如果你也喜欢奇遇的风格,我相信你也会喜欢木卫二的MOViE木卫」。



作为法国“Femis一代”的代表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这两年的作品,《天使》和《瑞奇》多少有些让人失望,没能像早期《沙之下》《游泳池》那样收获业内的广泛喝彩,票房和影响力也不如明星云集的《八美图》


弗朗索瓦·欧容


所幸这一次,欧容终于带来了久违的惊喜,六项恺撒奖提名圣赛巴斯蒂安电影最佳影片,媒体和观众的叫好声,《登堂入室》以一种近乎完美的结构,打通了电影与文学的壁垒,把一个貌似拙劣劣的偷窥小说表现如此引人入胜。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跳舞,这是文学创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打通“第四面墙”扑向观众的游戏,让所有人都不知不觉的参与其间,罔顾道德,难以自拔。


《登堂入室》官方海报




 偷窥小说二人组 


即便《登堂入室》的剧本并非原创,但凭借空间和人物的处理技巧,电影仍比原著戏剧提升了一个台阶。


影片里的中学生克罗德,文学老师吉尔曼,一个是掌握主动权的讲述者,一个是不甘只当听众的指导老师,两个年龄相差不小的男人,构成了一个非典型“写作小组”


他们俩的目标是学生拉斐尔一家,登堂入室,鸠占鹊巢的诱惑,来自于这个中产家庭的女主人艾斯特


影片给了窥私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文学创作,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作业,克罗德把接近拉斐尔的过程描述下来,用一种连载的方式勾起老师的好奇心,逐步把他吸引到共同创作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少年克罗德眼神中写满了神秘!


这种窥探他人隐私的养成之路,又何尝不是小说吸引读者的魔力所在:无孔不入的监视角色的生活,潜入他们的内心,嫉妒他们的拥有,消费他们的痛苦,分享他们的幸福。


a suivre…”(未完待续) 是最常用,最屡试不爽的写作把戏,每当高潮来临,就特意来上个“且听下回分解!”弄得台下听众心如猫抓,好奇心促使他们巴不得自己来续写。


年仅16岁的克罗德深谙此道,巧妙的把两页作文纸变成了吊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利用吉尔曼老师的读者好奇心和作家创作欲,驮着自己向目标前进。


机灵到狡猾的男孩,从一开始没打算让自己呆在”被学生指导“的地位上,他的天赋、智商和想象力,足以驾驭吉尔曼这只老实的蠢驴,小施手腕就能让他无视道德,跨域操守,为自己的计划添砖加瓦。


少年狡猾的微笑


在影片和偷窥计划的演变中,吉尔曼与克罗德的地位从尊卑分明的师生,变成平等的合作者,最后沦为他笔下的玩弄对象(把感冒写成自杀)。


“尊敬”是拉斐尔父亲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吉尔曼又何尝不知自己正在放弃尊严,屈从学生,可是身怀作家梦,缺乏天赋的他,只有把完成“伟大作品”的希望寄托在克罗德身上,容忍他的狡诈和世故。


这就像一个父亲,在纵容儿子挥霍天赋的表现,虚荣的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却忘了在人生观和道德体系中加以约束。
 

虚实逐渐无法分辨


观察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步,可这个词的另一曾含义,其实就是窥私。克洛德是主动、直接的窥私者,老师吉尔曼则是被动和间接的。


如果仅仅是窥私,那最后的结局绝不会如此糟糕。问题是他们二人与被窥探者之间的距离几乎为,在窥探越来越不能满足好奇心后,他们都选择了更加激进的“介入”


介入了作品中的角色,也就混淆了现实和虚构的鸿沟,无论是克洛德还是吉尔曼,在尝到满足感和占有欲的甜头后,心中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大,终有一天会跨越世俗的道德约束,反噬了自己。


而克洛德与吉尔曼的不同之处在于,年轻的前者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已超越了创作,但是在野心和自负中仍然一意孤行,仗着年轻大不了从头再来。


而年迈的后者则沉浸于早年破碎的文学梦之中,视越界的危险于不顾,彻底放弃了判断力和尊严,最后必然被家庭和社会抛弃。


最终恶果则是惹祸上身!




 文学平庸者的罪赎  


吉尔曼的妻子珍作为旁观者,看的更加透彻,从一开始就发现“这个故事不会是个好结果。”但吉尔曼一直在自我麻痹,满以为靠单纯的写作技巧,就能够掌控小说的发展。


然而,这场入侵他人家庭的行为,并不是纸上谈兵的计划,而是切实去执行的举动。身为老师的吉尔曼以为自己是作者,是导演,可以置身事外的去指挥克罗德战斗,用虚构的笔法打赢这场战争。


但是他错了,错在自己的平庸和不甘平庸。法国老演员法比斯•卢奇尼活灵活现的演出了这个小人物的人性弱点,当剧情没能按照他的意愿发展时,迫不及待地从幕后跳到了前台,任由聚光灯照在自己身上,最后被灼伤也在预料之中。


吉尔曼深陷其中无法看清事实


吉尔曼至少三次主动的介入了自己参与的故事之中,让自己沦为不起眼的配角。甚至在克罗德眼中,他只不过是为达到目的的工具,地位还不如拉斐尔父子,必要时可以牺牲掉的“非虚构人物”。


青年演员艾斯特•乌蒙在诠释克罗德心理活动时,嘴角常带上一丝微笑。这才是胜利者的细节,当虚构式的独白逐渐减少,让位于表面真实的场景时,克罗德成了导演的化身,用电影和文学的杂交来用游戏世人。


欧容在片中还玩弄了一个电影叙事上的技巧,有两幕戏干脆就让吉尔曼置身场景之中,像一个气急败坏的戏剧导演,对演员指手画脚


这种极具喜剧性的效果,让人联想到伍迪•艾伦的电影,欧容也毫不掩饰自己是在向前辈致敬:片中吉尔曼夫妇去看的电影,恰巧就是艾伦的《赛末点》


影片中多次出现这种极为诡异的画面


在厚厚一本《长夜行》砸昏吉尔曼之前,这个平庸的中产阶级从没把自己当作塞林纳笔下穷途末路的流浪者。可他最后的确是一无所有,丢了工作和老婆,潦倒在公园的长椅上。


这个人物值得同情,毕竟他除了偷试卷和苛责学生,也没干啥出格的事情,压倒他的稻草,正是对写作的小小心愿,与妻子貌合神离的关系,以及被克罗德挑逗起来的窥伺欲。


家境贫寒,缺乏母爱的克罗德,原本只是个对同学好奇,心藏恋母情节的“于连”。但他在文学老师的鼓励下,逐渐产生了一种占有欲的野心,并不满足于虚构的满足,而是真的要取而代之。


欧容在影片中反复强调了这个中产家庭表面上的“幸福感”,揭开之后却发现是“看上去很美”。


丈夫和妻子间暗藏着危机,克罗德的颇具心机的挑逗起到了作用,如果不是怀孕的意外降临,这对法国夫妻很有可能像另一对中产阶级,吉尔曼两口子一样分崩离析。


当吉尔曼以无数有后




 波兰斯基式的女性诱惑 


艾曼妞•塞涅饰演的艾斯特,与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试验的珍是同一类女人,成熟优雅的她们,有过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但都不为丈夫理解认同,空虚之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这样的女性对于16岁的男孩颇具诱惑力,克罗德的“家庭教师”身份几乎就是沿用了司汤达《红与黑》里的设置,梦想成为女主人的儿子和情人。作为一个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故事,奥宗借用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吉尔曼口中或推崇,或讽刺,其实都表达了现代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探讨,以及对趋利的商业社会和虚伪的当代艺术的嘲讽。


这也是欧荣首次在作品中植入大量中国元素,反应了当下法国民众对于这个新兴大国的复杂情感,卧室里的黄先生可谓神来之笔。


既无法理解,又颇为向往,中国成了一个中产阶级放在嘴边的时髦符号,哪怕看不懂”上海的天空“,最后拉斐尔一家还是去了那里。



片中涉及许多暗示性的中国符号


除了古典小说,欧容最大的致敬当属波兰斯基,熟悉《苦月亮》的影迷会发现,两片中的角色几乎是一一对应。


二十年前的塞涅和托马斯,今天又同时出现在影片中;两个男性角色,依然是在担当叙述者和倾听者的身份,就连克罗德的父亲,也与《苦月亮》中一样,是个被妻子抛弃的瘸腿残疾人。
 
借用一下吉尔曼的掉书袋评语“绝妙的小说,就是让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绝妙的电影同样如此。


虚构,是这两种创作形态的共同之处,唯有想象力才是推动一部文学作品或一部电影推演下去的源动力。


《登堂入室》巧妙地运用了电影的手法,解构和重现了写作的过程,让作者,读者,导演,观众和演员重新融为一炉。欧容玩弄了身份的切换,完成了虚构对于现实的颠覆,把一个老师的文学梦,一个学生的情窦初开,演绎成虚构艺术的范本。


结尾还有后窗式的寓意





 - END - 


 - 编辑 - 

 

迷影少女

伪文学爱好者

-

西西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