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庭用药杂志
《家庭用药》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市药理学会主办的医药健康类科普杂志,创刊于2001年,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为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信息和权威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明康德  ·  3年持久无癌!癌症疫苗最新进展登《自然》 ·  3 天前  
云南药品监管  ·  甲磺酸吉米沙星片说明书修订 ·  19 小时前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永和所多举措保障药品价格市场稳定 ·  昨天  
甘肃药品监管  ·  甲钴胺片吃一个月得停?其实真相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庭用药杂志

生活中的纠结|豆浆+鸡蛋=中毒?乳腺增生、乳腺癌不能喝豆浆?

家庭用药杂志  · 公众号  · 药品  · 2020-03-31 16:47

正文



2020

家庭用药






小编说: 豆浆是好是坏?



豆浆的功效可与牛奶媲美。

其中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易于消化吸收,其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牛奶,不含胆固醇,且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适合老年人及心血管患者饮用。

豆浆尤其是在女性当中受欢迎。


它含有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雌激素可使女性皮肤光滑、细腻、柔嫩、富有弹性。

都说减肥不瘦胸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喝豆浆。

但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困惑,有人说——

豆浆+鸡蛋=中毒?

喝豆浆会增加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事实上,有专家早有回答过——

豆浆+鸡蛋,只要豆浆煮熟就没问题。

喝豆浆并不会增加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人体每天摄入1毫克~2毫克雌激素是生理剂量,不会有额外的副作用。

如果换成豆浆,大概需要喝多少才会有类似的作用?

正常浓度的豆浆,大约每100毫升含有10毫克异黄酮。要发挥等同于1毫克雌激素的作用,每天需要喝10万毫升,大约是100升。

专家讲是这样,但建议有担忧的朋友干脆就放弃豆浆。

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每天喝一杯豆浆(350ml)最好。

综上所述,喝豆浆适量的原则,背后其实是因为我们身体内的雌激素,多了少了都不行。


特邀专家: 石浩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为雌二醇。

研究表明,雌激素除了促进女性生长发育、调控生殖系统外,作为女性的护身法宝,还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防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等。

既然雌激素对女性的健康十分重要,那么是否意味着雌激素对女性而言多多益善呢?

当雌激素分泌低于正常水平时,又会对女性的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呢?

01

雌激素过高,可诱发某些妇科癌症


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主要是由卵巢功能亢进、雌激素分泌增加、下丘脑-垂体功能亢进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肥胖及肝硬化、过多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与饮料等引起的。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经量增多、淋漓不尽等症状。另外,雌激素水平过高还可诱发子宫肌瘤、乳腺癌的发病。

此外还可导致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衡,从而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影响受孕。

02

大豆异黄酮,双向调节雌激素


对于雌激素过高的患者,可通过饮食或服用药物进行调节,如食用黄豆与豆制品以及富含硒和锌的食物。


临床研究表明,大豆含有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雌激素的作用,从而平衡体内的雌激素;含硒和锌的食物也有着较好的平衡雌激素的作用。

在饮食上,亦应清淡、低脂与控制含激素类食物的摄入等。

另外,抗雌激素的药物如氯米芬与他莫昔芬等,有抑制拮抗或减弱雌激素的作用,可用于雌激素相关的乳腺癌的治疗。

此外,对于大多数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可采用孕激素黄体酮、雄性激素丙酸睾丸酮进行治疗。

黄体酮适用于月经不多的年轻女性,而丙酸睾丸酮见效快,对于症状较轻者,二者可联合使用。

03

雌激素过低,更年期女性常见


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低,多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异常,或为减肥而不规律饮食等引起,常见于更年期的女性。


一般女性到了45岁左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于青春期约下降30%左右,进入更年期后则会下降更快,最终导致绝经。

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失眠、焦虑、易怒,疲倦乏力,腰背和关节酸痛,记忆力减退,泌尿系统不适等症状。

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外阴、阴道、子宫等生殖器官萎缩;乳房萎缩;骨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进而加速牙齿脱落;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等。

04

雌激素,不可盲目口服


对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低的女性,主要通过使用雌激素药品、食用含有天然雌激素的食物来补充雌激素。


激素疗法主要用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然而长期使用雌激素存在着相当大的副作用,会增加女性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更应谨慎。

另外,口服雌激素的首过效应明显,可在胃酸、肠道微生物与肝脏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不需要的雌酮,加大副作用,故激素疗法不建议口服。

因雌激素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于透皮吸收,副作用少,故相较于口服给药方式,雌激素更加适于制成软膏、凝胶或贴剂经皮给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