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先生于2017年4月5日中风,送医院不治,享年65岁。
在我的整个大学期间,黄易先生的《大唐双龙传》陪伴了我几乎所有的寒假。在此之前,我早已经读完了所有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萧逸、温瑞安的作品,甚至连全庸、古尤、金庸新的作品也没有放过。当时对于我而言,武侠已死,这个题材已经无法激发出我任何一点兴趣。由于打日本战略游戏的缘故,我已经转去图书馆借阅日本古代史,对“甲斐之虎”、“第六天魔王”、“东海道第一弓取”的兴趣远超武侠。
但是,《大唐双龙传》还是强行打断了“天下布武”的道路,让我在随着信玄挥军上洛的道路上停下来,重回武侠世界。因为我看了第一章就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东西,在已经死亡了的武侠题材上,黄易开创一条新路。
为什么武侠已死?我们在今天也在国产电影里讨论这个问题。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武侠电影红火了近三十年时间。《少林寺》成为了一个系列,此外还有《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然后,突然就不行了。武侠片拍一部赔一部,观众就像是对武侠片有了生理反应。我最近看过一部《绣春刀》,影片质量和演员表演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棒的一部武侠片,然而没有任何用处,9300万票房,观众说不喜欢就不喜欢了。
武侠片之于中国人,就相当于西部片之于美国人。从1939年的《关山飞度》,到1969年的《日落黄沙》、《大地惊雷》、《虎豹小霸王》三片齐出,西部片横行美国三十年才盛极而衰。从此一蹶不振,直到1992年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出现,才终于续上一口气。在中国,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武侠片就进入了弥留期。到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算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武侠片的衰亡没有别的原因,实在看太多,腻了。
黄易当时面对的情况,就像是一个热爱武侠片的电影人,面对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梁羽生、金庸创立的所谓“新派武侠”,在当时已经成为了经典武侠,即将变成古典武侠。尤其是金庸,他是新派武侠集大成者,基本已经把武侠小说给写尽了。想在他的基础上想要做出突破,古龙也早已经一剑封喉,彻底封堵了向近邻日本借鉴的路径,古龙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到了最好。连少年热血也已经有了温瑞安,永远上来一砖头砸在自己脑门上,一脸鲜血淋漓地站在风中......
举目望去,都是人头,都是高峰。写什么都是重蹈俗套,逃哪里都落回窠臼。黄易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看了那么多前人的作品之后,生生开出一条新路来。《大唐双龙传》可以说是中国穿越小说的鼻祖,也是双男主玄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不单如此,黄易在90年代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金庸的古典武侠里喜欢表达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在新生代的人群里根本没有任何市场。《大唐双龙传》的主人公不是为了世界和平,也不是为了拯救人类,而是纯粹为了自己,把历史变成了个人的游乐场。在多年之后,我看到HBO的剧集《罗马》的时候,看着两个罗马城里的小人物为了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卷入古罗马前后三巨头的征战,并且一路崛起,我脱口而出的就是:这不是《罗马双龙传》么?
黄易开始武侠小说创作的时候,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往后看,一个是往前走。什么是往后看?看看徐浩峰就知道了。说武侠小说是脱胎自唐传奇,那是作家自己给自己贴金。大刀王五、燕子李三、太极杨露禅、八卦董海川、形意孙露堂、迷踪霍元甲,这些人才是武侠小说的本来面目,一群纵横华北平原的农家汉子。到了金庸笔下,大侠变成了一拳断岳、剑气纵横的高手。徐浩峰就是往后看,把武侠回归为本来面目,于是就有了《师父》、《箭士柳白猿》、《刀背藏身》。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师父》5400万票房,《箭士柳白猿》330万票房。
往前走就是在武侠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一步,让想象力再狂野一些。在更早的时候,这种变化就已经显露出端倪。据说在金庸出差期间,倪匡曾经代笔帮金庸写了一部分《天龙八部》,就是天山童姥那一段。我们今天重新再来看这一部分,无论是天山童姥,还是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或者是什么周期性的返老还童,这都脱离了传统武侠的范畴,近似于神魔武侠,类似电影《东方不败》。而《天龙八部》里面的逍遥派,放在今天任何一部玄幻小说里,都可以称得上是严丝合缝,无论人物、气质、武功,都更像是玄幻而非武侠。
黄易从科幻故事返回武侠,带着他的武侠故事向前进了一步。从此打破了武侠小说和其他类型文学之间的障壁,科幻、探险、武侠、历史、权谋、情色......都可以作为小说的素材进入武侠之中,武侠的世界得以极大扩张,情节也终于摆脱了古典武侠的束缚,形成了一种新式的通俗文学。
其中,穿越的情节只是黄易从科幻小说进入武侠小说时的一个很小的选择,但是它彻底影响了后世的网络文学创作。在十多年时间里,穿越竟然成为了网络小说的标配。而且,在这条道路上,网络作家发现了黄易都不曾认识到的价值:穿越的设置,在作者一方满足了他们想象力的释放,是的作品凭空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在读者一方满足了他们潜在的内心欲望---拥有一次选择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时代生活,选择逃离现实生活,人生得以重新开始。
沿着这条道路,创造出了数十万本网络小说。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易一个人开创了中国网络小说的新时代。今天,之所以武侠片式微,仙侠、玄幻片大行其道,乃是因为黄易在最早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否则我们依然还在看金庸、古龙的小说翻拍,被局限在一个非常有限的题材范围之内。我们看到的武侠片,依然是非人的侠,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欲望的普通人,为和我们一样的欲望所驱使,在颠倒迷乱的时空间和异界大陆上无尽历险。
关于黄易的作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评价。对于中国的通俗文学,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我而言,我非常感佩黄易所做的一切。在任何时代里,我们都会面对和黄易一样的局面:前人成就的巨大山峰四面环抱,除了因循守旧之外没有多少选择。而黄易做到了许多人都做不到事情:劈山开路,引领后人进入辽阔之地。这种群峰耸立,然后有人破壁而出的循环,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也正因为这样的循环永无休止,人类才得以见天见地见众生。
谨以此纪念黄易先生。
题图摄影:Paul Schneider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的核弹是依靠打算盘计算出来的。我能理解这种表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中国人自力更生的伟大能力,只是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掰手指头计算是不是显得更为伟大一些?
图中是一群核物理科研人员在新疆的研究基地做计算。左一军官手中的那台机器是手摇式计算机,正面三人低头在看的是计算尺,右上角的军官是我的父亲。这两种计算工具我都亲眼见过,而且就我亲眼所见,当时的计算工具不止于此。
我父亲不会打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