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牛家书
融资仅仅15、25个亿么?
6月10日,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的报纸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赫然写着《证监会下发8家IPO批文,融资不超25亿》。
现在我们就以最近最少发行家数的第20批新股发行为例,来看看那4家新股是否只融资15亿?
我们知道,新股首次发行新股不是全流通,所发行股份只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一部分!
我们以闻名遐迩的次新股“新华网”(603888)为例,去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行股票5190.29万股,发行价位27.69元,按此计算,首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到15亿,融资额正好相当于第20批IPO融资的15亿。
但是“新华网”的总股本是2.0761亿股,限售股为1.5571亿股,是首次发行新股的3倍,也就是说,总股本中只发行了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要待一年后陆续解禁。
以新华网最近的股价90元计,新华网的总市值已达180亿!
新华网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网络官网,持股近60%的第一大股东理应不会减持,但二股东、三股东等其他限售股股东所持有的3000多万股股份解禁后减持是大概率事件,按目前的90元上下的市价来计算,市场需要27个亿来承接!
更何况很多新股的大股东一旦大小非解禁,通过大宗交易等平台、“清仓式”等五花八门的减持防不胜防……
因此,仅仅说“融资缩水至15亿(第20批)、25亿(第21批)”客气点说是不全面的,严重些说有很大忽悠股民的成份!
低估了投资者的智商!
大致说来,新股首次发行的融资额如果是1,那么承接解禁股的资金是3、甚至更多!
因此我一再指出“IPO堰塞湖泄洪→解禁股堰塞湖泛滥”!
最近,证监会对解禁股的套现数量、套现时间做了严格限制,但这并没有降低“解禁股堰塞湖”的水位,只是一个让解禁股“细水长流”的权宜之计;如果“解禁股堰塞湖”水位高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倾斜,整固水坝崩盘的可能性不是不可能!
IPO-Faba、Faba-Hehe!好像是路易十五说的吧,“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对于现在广为被诟病的IPO“只吃不拉”俺老沙去年2月即已指出!
沙牛家书《股市管理上出现的两个低级错误》
写道——
A股跌得如此惨不忍睹原因很多,我认为与股市管理上出现的两个个低级失误不无关系——
1、熔断机制不适合以散户为主体的股票市场。(省略)
2、注册制不符合“只进不出”的中国股票市场
都知道“吐故纳新”、都知道“吐故”才能“纳新”!
凡实行注册制的股市必然有一个强大的退市机制,讲一句较为粗俗的话:肛门堵住了怎么能不断地、大量地吃东西呢?
中国A股市场到目前为止仅有几例退市,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没有退市的后顾之忧,圈到了钱就想方设法套现,如果说是“退市”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们是把股份变成钱以后“退市”、最后成了一个“空壳子”竟然还能卖钱!
上市了,企业就变成了“壳”,主板有近3000个“壳”,新三板有大几千个“壳”;有的尽管是个“乌龟壳”,也能随着乌龟的肉身长命百岁!
一个要上市的企业只有在有了退市之虞后才会考虑要不要“注册上市”!因此,必须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退市机制之后才能实施注册制!
更何况,造假风气已侵入社会的“骨髓”,在我看来,注册制不仅不能避免造假之风,反而会使造假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盛行!一个副主席、主席助理都是“老虎”的证监会,老百姓又怎么能“信得过”?
“低级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不一定“低级”,往往比“高级错误”所造成的恶果要大得多!在足球比赛中,一个“低级错误”往往会成为比赛胜负的转折点,假如主队的守门员连犯两个“低级错误”、让对方连进两球,那看台上的球迷都会大叫“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