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绿帽女王”周慧敏:戴八次绿帽仍不离婚 ·  10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中年男人「失去性欲」的标志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年入百万的华为夫妇也互撕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火眼金睛:资产端财务造假识别的预警指标 ·  5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币圈大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心理专家:抑郁的孩子,大多卡在这3道坎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7-09 12:00

正文

图文转自公众号:洞见父母

抑郁的孩子,真的太多了。
就连乡镇医院,也开始挤满抑郁的孩子。
在老家医院工作的表妹告诉我: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只要排班,就都是满的。”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中学生。
有数据显示, 青少年时期,是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高发期。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更容易抑郁呢?
研究过上万个青少年抑郁的案例,我发现:
困住这些孩子的,往往是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01
心理上:
身体发育提前,心理成熟延迟
这一代孩子有什么特点呢?
生理早熟,心理晚熟。
1米7的大高个,可能还在用着电话手表。
生理上的发育提前,社会经验、认知、心智却没跟上脚步。
加上现在的孩子备受宠溺,很多人甚至从没受过什么挫折。
缺乏阅历+情绪波动大,就容易钻牛角尖。
一点小问题,就会变成大灾难。
我接诊过一个女孩,有次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
找朋友倾诉,却受到冷落。
于是,她就把一切关系都负面化,觉得——
老师不喜欢自己,好朋友也不关关心我,活着真没意思。
困在消极情绪中的她,不想去学校,对学习、交友都缺乏动力。
父母没有察觉,及时疏导,女孩最终陷入抑郁状态。
在成年人看来,被批评、冷落,都很正常。
对心理还不够成熟的青春期孩子来说,却是难以跨越的障碍。

02
社会中:
内卷的大环境,评价标准单一
水木社区有一个爸爸发帖:
“闺女初一。
接闺女放学回家,走着走着,闺女说‘我能发会疯吗?’
我说,‘大街上没人认识你,随便’,于是闺女开始扯着嗓子嚎啕大哭。
我知道闺女压力大,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安慰。
快到家了,闺女不哭了, 问我要纸巾。
我说,什么委屈,我能帮你吗?
闺女说,我不想学习,还想要100分,你能帮我吗?”
学业压力,逼疯了多少孩子。
一个北大附的孩子,曾对我说:
“除了学习,我一无是处,生命就剩下上学这一件事……毫无意义。”
他的手臂,满是疤痕。
每次压力太大难以承受,他就用小刀把手臂划伤:
“看到血流出来,压力好像随之释放了。”
青春期,本该是孩子建立自价值感,完成自我认同的阶段。
然而,他们却被 困在学习中,困在分数中,社会化过程被压抑
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孩子心理就容易崩塌。
03
家庭内:
情绪上的忽略,共情上的匮乏
外部的压力,还不足以压垮孩子。
如果回到家,孩子感受到爱和理解,也能好起来。
但孩子在家庭内部,往往得不到想要的支撑。
在《你好,儿科医生2》节目中,有一个14岁女孩江江。
她因为要上的补习班太多,每次去上舞蹈课都会迟到。
每次迟到,都会被老师骂,而且说得还很难听。
江江说不想去上舞蹈课,妈妈觉得她是偷懒,想玩手机。
最后,还是逼迫她去了。
渐渐地,江江在家话越来越少,妈妈也没放在心上。
妈妈觉得,这是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害羞。
直到最后,江江服药自杀,才知道她已经深陷抑郁。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接触过很多这种家长。
不是说不爱孩子,而是对孩子缺乏共情,没看到孩子的处境。
哪怕已经诊断出抑郁,他们也觉得不是病,是孩子想太多。
还有个爸爸,直接当着我的面骂孩子:
“不就是不想学习吗?扯什么抑郁症!再这样下去,你就废了!”
说完他就摔门离开了。
那个抑郁的女孩,掐着手臂,一直哭,一直哭。
最后,她因为病情恶化,不得不入院治疗。
后来她告诉我, 在医院是她最开心的一段时间。
没有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质疑和指责,有朋友一起玩。
我听完很心疼。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为孩子好。
但我们家长,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往往用错了方式。
家庭中没有关怀,对孩子来说就是绝境。

04
为人父母
要做孩子的靠山
孩子抑郁,不一定是父母的原因。
但想要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家庭内部的支持很重要。
1、做孩子的心理容器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焦虑、压力。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容器,帮孩子去承接这份压力。
看到一个群聊截图。
六年级的男孩,在课上睡觉,被老师拍照批评。
男孩爸爸解释说:
“不好意思老师,他太累了,昨晚1点才写完作业。”
面对老师持续的批评,这个爸爸最后说:
“我现在去接他回家睡个舒服的觉,他太累了,他这个年纪不该这样。”
图片来源豆瓣@桃枝春
不是鼓励大家帮孩子逃课。
而是尽己所能,为孩子撑起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
父母在背后托住孩子,孩子才不会下坠。
2、帮孩子构建心理免疫系统
想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需要父母给足心理营养。
怎么给呢?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认可;
孩子遇到挫败的时候,给予支持。
前段时间高考出成绩,上热搜的都是考高分的学霸。
一位山西妈妈,却激动地为考了438分的女儿喝彩:
“我的女儿把最好的一次成绩给了高考!”
这种包容的教育,就是在帮孩子构建心理免疫系统。
让孩子意识到——
家,永远是安全、有爱的地方。
无论你成绩好坏,父母永远都会接纳、珍惜你。
这种支持系统,对孩子非常重要。
育儿专家王人平曾说过:
“一个被父母无条件爱和信任着,建立起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的孩子是不会绝望到生无可恋的,因为心里驻着希望眷恋和美好。”

多支持,少控制;多赋能,少施压;多赞美,少差评。


给孩子构建一种自尊、自主、胜任感的环境,才能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


要做到这些,家长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是什么样的性格?心理成熟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除了有爱,更需要不断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