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经信委
发布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关信息,提供办事指南、政策服务信息、产业技术前沿。回复粉丝的提问,提供全市加油站、文化创意地图、i-Shanghai地图等服务功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事关小区物业问题!海南公开征集 ·  15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海南考生注意!2025年中考、高考时间表来了 ·  15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我举报我自己!” ·  昨天  
直播海南  ·  男子伪装单身骗财74万元,“5.20”当天被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经信委

【时代的样子】探路新质生产力·工匠先锋|构建产业生态圈,跃升数智生产力

上海经信委  · 公众号  ·  · 2024-05-30 11:18

正文






当前,上海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要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不断向前。在此过程中,人才无疑是关键要素和变量。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连续八年组织举办“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挖掘出了一批在产业一线勇立潮头、矢志创新的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骨干,他们以胆识、智慧和汗水,正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贡献着力量。


4月28日起,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携手文汇报共同推出全新专题报道——“探路新质生产力·智慧工匠/领军先锋风采”。今年,我们将持续关注在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杰出人物,旨在通过文字的力量,展现他们的不凡业绩,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传递他们的职业精神。我们更期待能通过这一栏目,凝聚和激发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共识和热情,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华为云上海总经理张英梗

构建产业生态圈,跃升数智生产力


张英梗(右一)正与华为云上海团队研究大模型的“上海方案”。(受访者供图)


张英梗,现任华为云上海总经理,全面负责华为上海云产业的市场销售、持续运营、产业和生态发展工作。既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域拥有深厚操盘能力,又对行业数字化转型有着深刻认知和理解,曾获评2023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




上海是华为在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无论是大模型,还是数字化转型,这里都是标杆引领的实践地。


过去四年来,华为云上海总经理张英梗带领团队持续耕耘,与生态伙伴一起构建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圈;通过技术工具探索“城市智能体”,助力上海迈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阵营;创建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AI)大赛,重视培养下一代人才,让“技术范儿”华为云与上海携手跃升数智生产力。

让大模型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大模型,是当下技术流硬核企业的必争之地。华为云走在前沿,2021年发布盘古大模型,以“昇腾AI+鲲鹏”为算力底座打造AI全栈能力,如今即将升级到5.0版本。张英梗说:“华为做AI的方向始终是‘AI for industries’(工业人工智能),面向产业、面向生态。”这也是上海鲲鹏昇腾创新中心要做的事——解决实际问题,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为千行百业赋能。

上海是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张英梗带领华为云团队持续探索“医疗+AI”落地实践。去年,上海润达医疗“跑”上华为云。在盘古大模型加持下,润达医疗结合慧检助手的检验知识图谱和华为云的AI技术,推出医疗大模型“良医小慧”,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的医学检验知识图谱。

这个案例很有意义。“在医疗行业中,检验报告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基层医生在诊断方面的经验和知识面有限,让患者看病都跑到‘京沪穗’三甲医院也不现实,因此,探索AI诊断和辅助治疗变得很重要。”他说,华为云盘古医学大模型“读万卷书”——学习了1600万本学术期刊等海量高质量非结构数据和100多万个临床病例经验,形成自己的结构化知识图谱。

张英梗还带领华为云上海团队帮助润达医疗做定向开源,构建更高效的能力,如今“良医小慧”能应对超过4500个检验项目和2800种疾病,在10个科室真实病例临床报告解读问题中,综合准确性达到87.74%。张英梗说,这一大模型产品落地运用后,能帮助医生“行万里路”,对基层医疗的赋能作用明显,既能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也能解决医保问题。


通过技术工具探索大城精细化治理

今年“五一”前夕,华为旗舰店·上海南京东路历经一年半改造升级后焕新归来。这栋上海地标性建筑的前身是1935年建造的“哈同大楼”,后改名“南京大楼”。但当消费者走进去体验华为新品的时候,或许并不知道,这还是一栋有着“五感”的数字孪生大楼。

2021年初,华为云与黄浦区联手为南京大楼打造数字孪生系统,上海也由此开启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试点。张英梗参与推动了试点全过程,他为记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通过遍布大楼的传感器、5G技术、物联网技术,并配以不同的AI算法,南京大楼有了鲜活的“生命体征”,会议室有没有人预定、广告牌有没有松动、廊道里有没有人抽烟、人流量会不会触达限流的临界值……通过不同功能的传感器相互配合,让南京大楼“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与此同时,在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网统管”界面上也能随时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化工具,探索经营主体与政府管理之间的边界。”张英梗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