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截取读书报告中精彩段落与大家分享,
全文可在推送下方【阅读原文】处获取,提取码【9U93】
在革命军队去往何方这个问题上,张国焘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发生分歧的原因,不只是由于他们个人对时局和革命环境的评判,更是由于他们个人的作风。中央力主北进,而张国焘以物质条件之匮乏的理由拒绝北进,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是与中央的北进方针相抗衡的理由。张国焘与中央关系的恶化以及篡党思想早有端倪。尽管张国焘是中共的早期代表,在1921年就作为北京代表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之后也一直处于最高领导层,但从他诸多行为以及话语中则暴露出他的机会主义和军阀主义思想。在红四方面军中,张国焘几乎实行的是家长式的统治,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或者他认为对他可能存在威胁的同志,采取的是严酷的镇压手段;在军队中,张国焘大力推行肃反之风,大规模地逮捕他所谓的“反革命分子”,杀害了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使得红四方面军成为张国焘个人统治的天下。两河口会师时,张国焘了解到中央红军的实力远远不如其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实力的差距让张国焘的野心膨胀。他和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分裂后,在军内挑动红军反对中央的政治路线,在卓木碉召开的会议上,张国焘另立中央。事实证明,“北上”的决策是正确的,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在陕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任务,而张国焘南下却遭遇失利,百丈决战成为张国焘南下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曾以救国和革命为己任的张国焘,为何最终却从十万红军的领袖变成了被中国革命抛弃的叛徒?正是因为张国焘本人与革命的目标相悖的个人作风。个人主义、机会主义、军阀主义是必定会被革命否定的,也是必然会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在今天,这样的个人作风依然应当被否定,尤其是对于一名党员而言。
坚定的革命者
在这场被毛主席誉为“最黑暗的时刻”的斗争中,我看到了很多与张国焘不同的坚定的革命者。在分裂前,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以及刘伯承、朱德等人也跟随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动,在张国焘拒绝跟随党中央北上,执意南下以致分裂后,朱德和刘伯承在红四方面军中处于极为微妙的地位。张国焘公开与中央决裂,挑拨红军内部的团结,强迫朱德和刘伯承二人支持自己。但坚定的革命战士并不因此而动摇。对于个人的生死,刘伯承置之度外,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掌握的与共产国际通信的密码被张国焘知道。面对张国焘的阴谋,朱德以一身浩然正气和博大的胸怀坚定自己的立场,在红军内坚决支持中央北上抗日的决议,为保存红军实力,灵活地与张国焘周旋。
以朱德为代表的革命者们,面对张国焘的胁迫、恐吓,不惧生死,坚定地维护中央的正确决策。他们不畏强权的精神为我们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抉择中的初心
读《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