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多名游客摔倒,有人头朝下一路滑落台阶!知名景 ... ·  16 小时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重磅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21 小时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密密麻麻……广东一地城管:已要求叉走! ·  昨天  
佛山电视台  ·  100部优秀作品!“我和我的佛山”2024优 ... ·  3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不要买,不要吃!“减肥神药”含有毒成分,多名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你很优秀,但我还是要开除你。”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0-01-04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相信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木桶原理」,主要是说我们应该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因为短板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然而,这个原理在职场中适用吗?
职场中,一个人到底要不断地深耕自己的长处,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弥补短板,做一个全才的人?
我想这篇文章,可以给你答案。
——就就

源 | 薇安成长营(ID: GrowwithViann)


01

今天想跟你分享一个我身边发生的故事。 认真读,相信你会有启发。


小白是我们公司新招的一名的员工,她聪明漂亮上进,写作功底扎实。 她一来到就成了公司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最近我却发现她的状态不对,为什么呢?


小白写的一手好文章,她的文章常让人看得畅快淋漓。 可是这段时间她连写了几篇,水平却大幅下滑。 我意识到她可能遇到些事情了。


于是我找她谈心。 这才知道,她现在很焦虑,因为之前发了几篇文章阅读量都不高,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写作水平,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价值,担心在公司的未来。


为了缓解焦虑,她周末上图书馆去看书,拼命地找写作资料,想多写些文章。 没想到,曾经很高产的她,现在一周都憋不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出来。 而且文章越写越混乱,越来越达不到预期。


小白的现状让我想到了我曾经的一个下属。 那时我想招一名电商专家,于是把他从其他公司挖了过来。 他叫哈里,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专业人士, 我们对他寄予厚望。


但是他来后,遇到了职场常见的水土不服。 新公司无论是文化,沟通还是工作流程和他原有的公司都很不一样,来了6个月也没有做出一点成绩,哈里开始非常的焦虑。



他每天最早到最晚走,一个人埋头苦干,但是结果却越发不如人意。


与此同时,同事们对哈里也很有意见,觉得他固步自封,不和别人交流。 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渐渐地,哈里成为了边缘人。


一年后,哈里被公司淘汰出局。


02


当我管理水平趋向成熟,带了更多团队之后,我意识到,像小白和哈里的情况在职场很常见。


当原本优秀的人陷入到工作困境中后,就会影响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如果想持续变得优秀,就需要在很年轻的时候,弄明白两个道理。


工作最忌讳就是埋头苦干


学习最低的效率就是一个人埋头苦学,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工作亦是如此。



很多时候工作的难度都会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如果只知道死磕,那么通常都会陷入死循环。 因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只能接受不好的结果,而这又进一步导致在公司的价值感降低,周而复始,越来越差。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学会和团队合作。


当工作上遇到自己不懂,或者想不明白的时候,找到部门同事向他们请教,或者邀请几位相关的同事开个小会,来共同商量解决方法。


这时有人会说,别人都那么忙,我这样做会不会打扰到他们? 还有人会说,别人为什么会帮我呢?


正是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开口求助或者与人合作, 这也是导致埋头苦干陷入僵局的关键原因。


事实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人都有被需要的渴望。 当他人有求于自己,当自己被他人所需要,个人价值就能得到体现。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乐于助人本来就是天性。


另一方面, 主动寻求合作是每个人迈向优秀必须培养的能力。


合作是否成功取决于双赢原则,也就是做这件事,对我有好处,对你也有好处。 我俩合作可以实现1+1>2的结果。



而不懂得与人合作的人,就会面临孤立无援。 对于旁人而言,我不知道你在忙什么,你也不需要我,所以你的事与我无关。


如果,哈里懂得这个道理,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请教其他人,也会寻求合作,那么他的处境将会完全不一样。


因为他的工作成果对部门业绩都很重要, 人人都想帮他,但却无从下手。


长板原理的误区


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木桶原理,即一只水桶能装多少谁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需要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短板,否则短板会限制了整体发展。


但是后来,木桶原理被很多人驳斥,认为更有效的是长板原理。 即一个人应该不断发挥他的长处,而不是弥补短处。


这两种说法,在我看来都没有错。 但是它们的应有场景有很大的不同。


当今时代是崇尚成功者的年代,放眼望去那些被人所知的成功者,他们都有着自己极为鲜明的优势和特点。 比如马云,口才一流; 董明珠,销售领袖; 郎朗,音乐天才。


对于这些在某些领域的天才型人物来说,他们奉行的就是长板理论。 将自己某个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对于普通人呢? 如果有一些优势,但又不是极具竞争力怎么办?


如果只发展长板,很容易就会遇到瓶颈。 也许他们很努力,但是由于遇到了天花板无法突破,反而给人留下来封闭的形象。


几年前我刚进入自媒体行业时,我很快意识到,我在写作上并没有天赋,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不可能写出像某大V一样,篇篇10W+的文章。


于是,我开始综合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我去学习自媒体运营,开线上课程,发展线下社群,通过几年的耕耘,我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护城河,业务发展也越来越好。


在我刚起步时,我认识一个大V,那时她已经出版了3本书,粉丝是我3倍,我很仰慕她。


去年有一个机会,我得以请她吃饭。 这么一聊才发现她的状况和我想象落差很大。 她认为她的优势是写作,于是她白天工作,每天晚上写文章,从未间断过。 除了写作这件事,其他事她都顾不上。


但是两年过去了,至今她的粉丝数只是我的五分之一,而收入更是和我差距甚远。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问题是她很焦虑。


她说,她出的每一本书都不畅销,粉丝和变现能力都停滞不前,而她又是如此之忙,连孩子也顾不上。 她对未来深深地担忧。



我反思,她起步的时机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却如此被动? 究其原因,还是太执着于自己的长板。


很早以前,我就深知自己作为一个资质普通的人,想要变得优秀,别无他法,必须要打造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太固守自己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


像小白这样在写作上有能力的女孩子,不应该只想着发挥写作的长板,而应该同时考虑,自己还能学些什么东西,可以更全面地提升价值。 这样当写作状态不理想时,也能够在其他地方得以弥补。


03


我常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看待事物的方式。 如果眼中只有这件事,那么结果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心态。


哈里正是如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