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巨大损失使防灾减灾工作受到空前重视,针对汶川地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全社会立即采取有关措施予以弥补:教育部和地震局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地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卫生部与地震局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地对医院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中国地震局对《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修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修订;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对农村工匠进行建筑施工的抗震培训……
与此同时,从更深层次来解决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的努力也逐步成型: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城市安全问题,提出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就全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重要防灾减灾思想,即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
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就健全统筹协调体制、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作了具体部署。
201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强调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提出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能等重大举措,成为推进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指引。
2018年3月17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应急管理部,目的在于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针、发展思路、实现途径和重要任务。这是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动防灾减灾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至此,长期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思想和体制问题得到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