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总裁营销兵法
中国营销人的专属新媒体!由《销售与管理》传媒组织百位营销界专家和实战精英主笔,关注和研究传统企业互联网+下的新趋势、新营销、新案例,实战观点、大案要案将每日推送!品牌案例中心、专业培训中心提供一站式深度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廣告狂人  ·  《哪吒2》爆火,品牌偏爱石矶娘娘! ·  2 天前  
销售与市场  ·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日赚1.4亿也要“补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总裁营销兵法

胸罩、女鞋企业净利暴跌5成,关店关不停!美女钱不好赚了?

总裁营销兵法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04-28 15:04

正文

中国营销人的专属新媒体!


运营

干货

深度

报道

观点


中国女性正在捂紧她们的钱包。


在更私密的文胸和内衣裤领域,老牌企业都市丽人、安莉芳、维珍妮净利润2016年暴跌均超过50%,关店潮蔓延。


女鞋业的百丽、达芙妮同样难过:曾经千亿市值的百丽遭57美元贱卖,达芙妮全年巨亏8亿……


Winter is coming.



胸罩卖不动了  利润下滑关店潮袭来


据国内女性内衣线下销售数据统计分析,2016年国内女性内衣十大品牌排名如下:



其中,排名第三、在港上市的安莉芳发布年报,2016年营业收入22.16亿港元,同比下跌12.61%;净利润为9840万港元,同比暴跌51.18%!


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安莉芳总营收与净利润:



可以看到,这是10年来,安莉芳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下滑,而且净利润一跌跌去超50%之多,令人震惊。


不只安莉芳这一个牌子卖不动,其旗下的苏狄诗、E-BRA销售额下跌超过18%。


多家在港上市的内衣裤企业,业绩都“性感”不起来了。


志玲姐姐代言的都市丽人,2016年营收45.12亿,同比下跌8.9%;净利润为2.42亿,同比大跌55.2%。



内衣代工厂维珍妮发布的2017年上半财年数据(2016年3月底—2016年9月底),净利润2324.40万港元,同比暴跌89.31%!


与此同时,关店潮开始汹涌。


例如,2016年,安莉芳较上年减少149个零售点,2017年将继续关停至少100个零售点;


曾在2015年上半年疯狂开店649家的都市丽人,到2016年形势急转直下,门店数量减少958家,员工数也裁掉1000人。


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数据显示,中国的内衣市场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


而且,就内衣的穿着适龄人群看,10-15岁的少女已经开始穿戴内衣,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也需穿戴内衣,女性人口数仍以每年0.5%以上的增速增长,这表示内衣的总体消费群体非常大。


在需求旺盛背景下,胸罩内衣行业却出现上述的疲态,不免让人疑虑。


女鞋巨头纷纷跌落  连老大都要“卖身”了


和胸罩企业同病相怜,女鞋、休闲服饰行业的本土企业也刚度过刻骨铭心的2016年。


眼看着新兴国际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的收银台和试衣间大排长龙,数家本土第一梯队的鞋企陷入焦虑。


于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百丽国际,曾占据中高端女鞋市场46%的份额,连续12年为中国女鞋销售榜首位,市值一度高达670亿港元。



最近,却传出“鞋王百丽57亿美金贱卖”的消息,现在百丽国际已停牌。


从曾经不到两天就能开1家新店,沦落到不得不靠关店止损、甚至“卖身”的地步,百丽的遭遇引人深省。


2016年,曾经的“大众鞋王”达芙妮2015年已经净亏损3.789亿港元,去年接着亏,全年巨亏8.191亿港元,同时销售点减少了124家。



老大老二日子不好过,常坐第三把交椅的品牌“星期六”也一样。


2016年营收14.84亿元,同比减少9.61%,净利润在前年大幅下跌基础上,去年再下跌7.52%,跌跌不休。


女人们没钱了?还是有钱也不花?


同样是赚女人钱,胸罩内衣、女鞋等企业都是做女性经济。现在大多不好过,抛开细枝末节的原因,这其中或有更深层次的共因。


是女人没钱花了?还是女人们有钱,却不愿意贡献给上述本土企业了?



大局:整个消费零售环境凋零


在展望2017年业绩时,上述提到的胸罩、女鞋企业都不约而同表示:处境仍然会艰难、面临挑战。


安莉芳在财报中称:国内生活成本上升,民众消费意愿下降;二孩政策推出后,更多家庭消费者倾向节省个人开支,使得消费品的销售面临压力。


近年来,中国商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在持续走低,2017年一季度增速更是罕见地跌破10%。


双11当天销售额越多,越是说明人们平时都攒着不敢太花钱。 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小,商品零售业总体环境不景气,在其中的胸罩、女鞋行业也难逃出漩涡。



升级:消费正转变同质化竞争却严重


消费者对内衣的需求从款式、面料、工艺质量等基本功能需求,逐渐上升到对归属和情感价值的高层次需求。


你以为女人们穿的还只是胸罩?她们希望穿在身的是性感、时尚、健康、个性、自信……


她们或许不懂“人文关怀”“品牌价值”这些泛泛而谈的词汇,但心底那个声音却越来越大, “我要买一件独特的内衣和一双独特的鞋子,旧的牌子已经配不上我了”。


女人们正转变得像吸血鬼一样感官灵敏,本土企业却来不及适应这种变化。



顽疾:本土企业易盲目扩张


现在分析上述几家陷入迷茫的企业,不难发现“疯狂扩张”是它们的共有标签。


1998年创办的都市丽人,在2013年(上市前一年)开店5790家,自营店更是以196.5%的复合增长率飞速扩张;


百丽国际在上市后,甚至每隔两天就有一家百丽专柜“诞生”。


盲目扩张所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下降。


资本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本土企业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讲故事,但故事里都是骗人的。当经济潮水退去,就会知道谁没有穿裤衩。



冲击:亦敌亦友的电商、微商


大多传统零售并非不在意电商,但是许多在线上,表现得不如线下骁勇善战。


例如,百丽国际一大早就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布局网店,相继成立淘秀网、优购网,后淘秀网合并至优购网。


在电商渠道,百丽并没有偷懒不发力。结果却是,你有听过它的优购网吗?没有。


水土不服或者战略选择偏差,不少企业错失良机。


此外,微商以自营方式在内衣市场不断涌现,也和传统门店抢食。

都市丽人就将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下跌35.63%,具体归咎于微商。其表示,上半年“无痕无钢圈”文胸突然需求大增,微商在这个供销层面快速反应并把握此机遇,不巧该集团那段期间缺乏此类产品,因而销售不佳……


本土企业:肉身走得太快,灵魂还落后头


和本土企业哀鸿一片成鲜明对比的是,ZARA、H&M、GAP、MUJI与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挣得合不拢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