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以及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成果和措施。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对于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红树林,包括出台《湿地保护法》和相关制度,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等。文章指出中国红树林面积已从本世纪初有所增加,近五年累计营造和修复了大量红树林,同时国际红树林中心也在深圳设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及红树林的重要性
文章提到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并强调了红树林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关键观点2: 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成果
文章指出中国的红树林面积已从本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增长至3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关键观点3: 中国采取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措施
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为保护红树林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出台《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推动红树林碳汇纳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等。
关键观点4: 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展与趋势
文章提到了近五年红树林的营造和修复情况,并指出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的设立以及红树林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
正文
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类型,素有“海岸卫士”“海上森林”之称。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已从本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增长至3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为红树林保护修复贡献中国力量。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生态系统红色名录》,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
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红树林消失,中国的红树林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标准体系,推动红树林碳汇纳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推动制定《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等红树林保护修复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全面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对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现有红树林实施全面保护,逐步完成自然保护地内的养殖塘等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的清退,在适宜恢复区域营造红树林,在退化区域实施抚育和提质改造。我国绝大部分红树林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管理,2023年红树林补充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结果显示,有2.9万公顷红树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已累计营造红树林8800多公顷、修复红树林8200公顷。国际红树林中心也在深圳正式设立。“海岸卫士”红树林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