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针对出行服务、出行管理以及企业组织管理变革做有机结合?
如何迎合用户需求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态?
在第八届共享服务与外包中国峰会(简称SSON峰会)中,滴滴出行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露文、滴滴企业版产品专家及合作伙伴拜耳集团,共同分享了他们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差旅、通勤、加班三大最主流的职场用车场景,衍生出诸如通勤高峰期叫不到车,加班路远无人接单,差旅报销流程周期长的出行用车痛点。
滴滴身为国内互联网出行平台巨头,它解决了C端几亿用户的交通出行问题。
但同时,企业员工出行的巨大需求却长年被忽视,巨大的市场等待更高效、合规的出行平台来满足诉求。
滴滴团队在C端运营多年,首先洞悉了这点,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供复制的情况下,一路探究、摸索,研发出今天的滴滴企业版,成为企业出行服务的引领者,为超过30万家企业提供出行服务。
滴滴是一家具备不断创新与快速迭代思维的企业,这也与其互联网企业的属性有关。
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属性是什么?
极致。
服务要做到极致。
体验要做到极致。
效能也要做到极致。
这一特质让他们致力于研发出能同时提高企业效能、员工工作效率及体验的产品。
如何提升?
一项低价高频的工作引起了他们的关注,那就是发票报销。
这是一项繁琐但不得不做的工作,在企业庞大机器运作过程中,它占据了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同时它也关乎着员工的第一手感受。
最一开始,滴滴选择自家内部员工作为第一批试点用户,在内部与其财务共享中心联合孵化出一个团队,也就是后来的滴滴企业版,专门针对企业用户解决报销问题。
这一波试点成功帮助14000名员工实现48小时内报销申请落地,也让企业财务管理费用监控更透明,更规范,依托颗粒度更精细的数据归拢,实现自动化的线上审核与批报。
不得不说,滴滴企业版是传统模式转化阵痛下的一次全新突破,是对B端市场客户的探索,滴滴从内部员工的日常体验路径出发,拓展到对有大量用车需求的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也利用数字化赋能,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
这种“先人一步”的洞察力使得滴滴企业版获得了“SSON最佳流程创新奖”。
将出行报销转变为企业决策主导,进行统一化、标准化流程管理,更透明,更合规,管理更高效。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财务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滴滴企业版作为滴滴出行旗下为企业提供出行服务、出行管理解决方案的品牌,有别于滴滴出行个人版,其服务企业内部员工以及企业客户的差旅、商务拜访、加班、会议营销等等一系列的出行场景,并结合滴滴制度、流程、管理、费用、发票、数据等多方面的智能化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一个综合解决方案。以出行服务的用户场景来看,滴滴企业版通过优化全局派单策略、内部拼车,自费升舱、远途调度等方式,达到热区应答率提升、员工等待时间下降等效果,改善员工晚间加班的“潮汐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企业版在用车管控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滴滴在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便捷的用车环境与操作之上,又考虑到他们后续的报销流程。
通过事前管控,预设先决条件限制符合条件的员工进行用车,这种审批为后续企业的财务支付监管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更多诸如员工二次确认、敏感订单等方式延展让管控变得更坚实有力。
同样,在事后,可以通过滴滴企业版平台数据查追溯完整的路径与用车时间,大大方便了企业业务部门的统筹管理,实现事前管控与行后审批两道门坎,过程透明,数据实时并且合规。
一般企业都会遇到报销及财务流程繁琐、用车情况查证难,另一方面,员工体验不佳的痛点。
滴滴企业版在最初希望作为一项实用的“工具”来支持企业与员工的用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