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其中,中国企业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7月22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伊利集团举办了首届企业家理事谈“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论坛可以说是云集了中国最权威经济学家、企业家大佬,看点十足。
而作为论坛东道主,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会上提出,中国企业应当致力于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真诚之路、包容之路和“软实力”的输出之路。
这一观点赢得与会嘉宾的一致点赞。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50人论坛首次在企业召开企业家理事专题研讨会。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非官方、公益性学术组织,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高层经济决策的“智库”。
此次研讨会聚焦“一带一路”,汇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国务院参事夏斌、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段永基、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等中国权威经济学家、企业家,共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举办的首届企业家理事专题研讨会在伊利集团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左七)、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左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右六)、国务院参事夏斌(左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段永基(右五)、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左八)等出席研讨会。
今年恰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场汇集了中国“顶级智库”的经济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表明随着“一带一路”的加速落实,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内蒙古自治区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乘“一带一路”东风 内蒙古实现国际化新发展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声音骤起,全球化遭遇巨大挑战。面对巨大挑战,什么将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会专家对此给出了一致答案:“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倡议,目标十分的宏大,内容十分的丰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最终将成为全球互联共赢之路。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隆国强也对内蒙古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专家、企业家理事在伊利集团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话题。
潘刚向各位专家和企业家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成就和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内蒙古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枢纽。与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也对七十年来内蒙古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真诚包容心态 伊利走出中国“软实力”输出之路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全球互联共赢的美好蓝图。而让这幅蓝图转化为现实,需要各国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针对中国企业该怎样推进“一带一路”,
潘刚表示,是用真诚、包容走好中国企业的“软实力”输出之路
。他的这一观点赢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的高度赞同。李扬指出,包容性与可持续应当成为中国打造“一带一路”的核心要点之一。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研讨会上致辞。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他表示,“一带一路”能得到众多国家支持,就是因为做到了包容性发展,尊重不同文化、允许不同发展模式存在。
“水土不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一大挑战。潘刚结合伊利的实践表示,真诚与包容是企业克服“水土不服”的良方。伊利在投资新西兰的项目时,就曾受到当地毛利人的质疑。最终,伊利人正是通过真诚的沟通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赢得了毛利人的信任,令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这也证明,只有以真诚与包容为基础,企业国际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此外,
潘刚还表示,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企业还应做好中国“软实力”输出。
伊利就致力于成为中国“软实力”输出的代言人,始终坚持将自身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标准传递给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带动他们一起发展。正是如此,十年间伊利两度入选哈佛大学的案例,潘刚也两度登上哈佛讲台,与来自全球各地的MBA学员们分享中国企业的理念与经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软实力”。
真诚、包容、“软实力”输出,是伊利践行“一带一路”的核心关键词,也道出了伊利这个品牌成功走向世界的秘诀。
如今,借助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举办的首届企业家理事专题研讨会这一平台,潘刚将伊利经验分享给了众多中国企业,与他们一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这将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本文不代表本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