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观察者网  ·  大S去世,小S:因流感并发肺炎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受大雾影响,海口新海港已停止发班 ·  3 天前  
文明海南  ·  视频疯传!网友:英雄!哥太帅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清明见闻/铅笔小记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1 12:15

正文

注:铅笔小记是铅笔社成员文章的展示窗口

欢迎加入铅笔社  给你一个展示的空间

本文共计873字,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


清明节,在回乡祭祖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山火。

 

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把山上的枯茅草晒得十分干燥,为山火提供了极好的燃料。山间的风凛冽地吹着,时而卷起比人还高的火舌,张牙舞爪地在山上肆意蔓延。

 

“着火了,怎么办?”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能怎么办哟,火这么大,人是扑不灭它的,让它烧去吧。”回答的人,脸上没有半点紧张的神色。

 

“火烧得这么旺,是个好兆头。说明大家今年的日子都会旺。”不知道谁这时候接了一句,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火山燃尽了半山腰上的一切可燃物,开始往山顶方向蔓延,蹒跚着试图翻越山脊。

 

“翻不过去的,看来是要灭了。”有人说。

 

我知道他的意思。山的另一边是一片不知道已经存在多少年的栗子林,当地人为了保护栗子树,早就伐出了一道宽阔的隔离带,火是烧不过去的。

 

有人告诉我,很久以前家乡是没有这样的山火的。一是因为农村地少人多,为了吃饱肚子,人们不得不在贫瘠的山上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菜地,成了山火的屏障。二是因为山上的茅草是农村人做饭的主要燃料,长在农村附近的茅草早被割干殆尽,想要割茅草,甚至不得不徒步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去。没有可供燃烧的茅草,山火也就没有张狂的本钱。

 

后来,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山上的菜地无人耕种。政府在此时推出了退耕还林的政策,许多农村人顺势退出了早已荒废的菜地,把空间全留给了肆意生长的茅草。同时,因为农村沼气池的推广使用,上山割茅草做饭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一点儿小火星就可以让山火在布满茅草的山上肆意蔓延。

 

山上没有经济作物,让曾经“靠山吃山”的农村人,对大山失去了依赖的情感,对山火变得漠然,不会积极地组织扑救。

 

“山里失火了,政府也不管吗?”

 

“山里太偏僻,等镇的消防队赶过来,山火早自己熄灭了。何况山里也没有值钱的东西,镇政府对于救火的积极性也不高。”

 

我看着烧成漆黑一片的山,心想,如果政府不是封山育压根不存在的林,而是鼓励村民上山种植经济作物,也许就不是这般景象。

 

回家路上,穿越夹杂着草木灰的风,在离镇政府还有几公里的路边,终于看到一块巨大的警示牌,上面写着“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本文作者为铅笔社成员。




关注铅笔经济研究社公众号,并回复以下数字,或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精彩铅笔社文章。

回复“201”,国家存亡的意义(令人惊奇的大格局精彩长文)

回复“202”,伊斯兰问题还是阿拉伯问题(寻找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

回复“204”,北京为什么是首都(寻找北京成为首都的那段历史)

回复“205”,林毅夫,张维迎争论的是什么?(为你解惑2016年中国经济学转向元年的一场争论)

回复“208”,重新理解市场(打破人们对市场长久以来的认识,一篇读了后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改变的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