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玩收藏
中华收藏网以“互联网+艺术品+金融+拍卖”创新模式, 是一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拍卖、鉴定评估、书画定制、网上开店、网上展览、手机版鉴宝、软闻发布、行家交流等线上下合作共赢平台。欢迎您,尽在“玩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玩收藏

传奇国宝:没喝完酒就放不下的酒杯

玩收藏  · 公众号  ·  · 2019-11-05 16:30

正文




中国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国宝拥有浓厚的传奇意味,因为它们很多都是在城建、农耕或者开山等作业中无意被发现的,今天要说的这件国宝,就是在挖地基的时候闪耀登场的。

1983年,广东省某公寓楼在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块平整的大石板下隐藏着一座地下建筑,有工人认为,这可能是一座古代墓室,便立即报告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文物专家赶来后,经过初步确认,建筑工地的地基是一座西汉石室古墓。由于挖掘公寓地基时已经动摇了墓室结构,考古队马上对其展开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汉代文物。

其中,一方印有“文帝行玺”的金印,以及一方印有“赵眜”的玉印,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正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眜。


“文帝行玺”金印 西汉广东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和汉代的许多王侯墓葬一样,墓主人赵眜穿着华贵的金缕玉衣,在黑暗中沉眠了2000年。


赵眜金缕玉衣 西汉广东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南越王墓此后被誉为“中国近代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后来也就地建设了南越王墓博物馆,然而,这两方印并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南越王墓中最令人惊叹的宝物,是这件出土时无法直立的玉杯。

玉角杯 西汉广东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在墓主人棺廓的头箱里,专家们时隔两千年,第一次拿出了这件玉杯。它通高18.4厘米,口径约6厘米,壁厚0.2厘米,重372克,通体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呈现出兽角的形状,杯身有浅浮雕装饰的连云纹,杯尾卷曲成飞卷的浪花,杯腹中空。

很明显,它是一件酒器。用珍贵的玉材雕琢酒杯,起源于当时的两大民俗寓意——其一,汉代人认为用玉制成的容器饮酒,酒的味道会更加醇美;其二,独角兽犀牛在古代是神兽,用它的角制成的杯子,据说可以解毒,以此饮酒就不怕有人下毒了。


但想见一眼犀牛,在当时可不是容易的事儿,所以往往使用别的材质,比如玉,以高超的雕工,还原犀角的形象,这一类产物,通称角杯。古人认为,角杯借鉴了犀角的外形,也就延伸了其解毒的功效。

犀角雕九螭纹杯 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刚出土之时,专家发现这件玉杯怎么摆放都无法直立,最初以为是遭到了破坏而损失了底座,但经过研究却发现,这件玉杯压根儿就没有设计底座,只能躺倒放置——那南越人怎么用它喝酒呢?

原来,这是因为战汉时期南越民风彪悍,饮酒往往率性而为,这件玉杯便是当地粗犷饮酒习俗的具现化——由于玉杯不设底座,所以酒一旦入杯,就只能由持有者一饮而尽后才可能放下,决不允许“养鱼”的情况发生。

在2002年,这件玉雕角杯登上“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如此地位,当然不光是它背后蕴含的这些酒文化,而是因为它真的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国宝”。

首先,这件玉角杯,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玉杯的材质是当时尚且产量不高的新疆和田玉,由一整块上好的和田玉玉材雕琢而成,工匠就和田玉的特殊外形施刀,才成就了这件专供南越王使用的角杯。

其次,工匠在杯身上巧妙地布局了各式各样的纹饰,不突兀又非常明显,浑然天成。 杯壁最薄处被打磨得仅有2-3毫米,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甚至如瓷釉般光滑,很难想象以当时的条件,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得此一件成品。

《韩非子·和氏》中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玉雕角杯,今天得以成为传承中华民族血脉的一件国宝,是璞玉之幸,更是中华之幸。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