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被称为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无论你是地道南京人
还是来南京工作学习的外地人
我想,这些关于南京的这30个秘密
你可能还不一定都知道
提起南京,大家就会想到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那六朝和十朝都是指的什么时候呢。其实在
唐代的时候就有南京是六朝古都之说
,当然这里的
六朝就是指唐代以前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
▲东吴时期,南京还叫建业
后来提出的十朝都会,则是指从古至今,除了六朝之外还有
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所以算起来十朝都会可能更全面一些。
大家都知道南京的高校很多,其中有两所985和六所211。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南
京还有几所牛逼的学校
,你可能都没听过。这些学校高考分数线其实比一本线都要高很多,不过因为封闭化管理,可能大家不太了解,甚至可能在地图上都找不到。
比如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直属的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院校,是国家和军队进行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是一所军内文科类学校,并以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有人还称之为“军校中的北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
,是海军的最高学府,担负着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人才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是中国军事外交和外语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被称为“中国军事外交官的摇篮”。
南京人对法国梧桐情有独钟,很多人都误以为法桐就是南京市市树,其实不然,
雪松才是南京市市树
。南京的雪松已有许多年的生长历史,南京也成为全国繁育雪松的基地。
而
北京东路的雪松叠翠更是被评为金陵四十景之一
,不仅如此,御道街、龙脖子路、南京市政府、总统府等地方都有许多参天雪松。可能法国梧桐给大家印象比较深刻,但也不要忘了雪松才是我们南京市市树哦!
除了市树,也要提一下南京市市花,这个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早春二月,梅花初开,南京人就成群结队开始去赏梅花了,
南京人这般爱梅,梅花成为市花当之无愧
。
每一个在南京的人对三山街并不陌生,每次响起的“
紫金农商银行提醒您,工商银行三山街站到了
,此站可到达北京银行……”被网友调戏说这简直就是“全宇宙金融中心”!
但是这样一个被人熟知的地方在地图上根本就找不到,能找到的也就只有三山街地铁站和公交站的站名。要知道说到三山街就会联想到夫子庙和水游城,
竟然没有这样一条街名,那我们熟称的“三山街”又是什么呢
?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地图上,其实是能找到三山街的
。它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路,不长,北端是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南端是教敷巷和和望鹤岗相接的路口。
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
中华路将原来的府东街、三山街、大功坊、花市街、南门大街等街巷合并了
。所以当时作为街巷的三山街就这样消失了,也是现在在地图上找不到三山街的原因。
玄武湖别名后湖,六朝时是皇家园林,后来到了北宋,王安石被派来管理南京,王安石向宋神宗上奏泄湖为田,宋神宗应允,于是
玄武湖在北宋彻底消失,变
成了田地
。
在南宋玄武湖也是老样子。直到元朝,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受到两次治理的玄武湖才重新变回了大湖,
阔别几百年,碧波浩渺的玄武湖再次回到了南京城
。
故事其实还没完,在
明太祖定都南京城后,对玄武湖来了场大改造
。环湖城墙的修筑阻断了玄武湖与长江的连通,又在太平门外修筑了太平堤(现为龙幡路一段)。还将玄武湖紧贴紫金山的一片湖隔断,从而
彻底将原本紧密贴在一起的钟山后湖完全割裂,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短短几百年,玄武湖就将沧海桑田的历史演了一遍
。现在的玄武湖成了南京人常去的地方,散步、跑步、游玩是大家的休闲方式。看着湖畔的南京站,还有矗立的紫峰大厦,这里成了大家心里一个独特的记忆。
曾经
南京建都时有许多工匠,为便于管理,就按行业居住
。也因此留下很多老地名,比如现在还有的弓箭坊、颜料坊、肚带营、扇骨营、网巾市、胭脂巷、羊皮巷、明瓦廊等等。一听这些名字,好像瞬间穿越了。
▲羊皮巷
说一下大家现在熟知的小吃街,明瓦廊。据清同治间《秦淮志》记载,古代做灯,没那么多玻璃,把羊角高温融化然后做成小的薄片,半透明,这个就叫明瓦。
明瓦廊也就是明代经营明瓦的地方
。
现在明瓦廊已经变成吃货心中的胜地
,聚集了大批像易记皮肚面、老头盖浇饭等经久不衰的知名美食。虽然已经不见了当时明瓦制作的场景,但现在的明瓦廊也被南京人赋予了新的意义。
南京的名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也随之更改,而
南京城里的小地名也随着讹变和雅化变了一番模样
。比如后宰门,原来是厚德载物的厚载。
阴阳营
,原来的写法是取自明朝驻扎的军队,鹰扬营。
西家大塘
原来叫胥家大塘。
傅厚岗
,原来是明代府军后卫驻扎于此的府后岗。
新街口有个地方叫
螺丝转弯
,本该是罗寺转弯。
教敷营其实就是轿夫营。
彩霞街
,最开始叫做草鞋街。
侯家桥
,其实是候皇上大驾的候驾桥。
民国时美国建筑师茂菲和助手吕彦直制定了
著名的首都计划
。依照1930年的首都干道定名图,可以大致看出南京道路名称规律。
城南以南京旧称
,如白下、建康、建邺等命名;
▲白下路
城中以大城市
,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命名;
▲上海路
城北以省名
,如江苏、湖南、山西、福建、黑龙江等命名。
▲湖南路
南京明故宫,是明朝首都应天府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
后来,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并模仿南京故宫而建造了北京故宫。
因为南京故宫叫“紫金城”
,而北京又没有紫金山,所以,北京故宫如果再叫“紫金城”就不合适了,因此就把
北京故宫定名为“紫禁城”,这样与“紫金城”既是谐音
,含义也很贴切。
从明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对比图来看,明故宫内部自西北至西南再折向东南、弯弯曲曲的
内水河河道与北京故宫内金水河河道的走势
几乎一模一样。
▲明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对比
而当时的南京故宫要比现在的北京故宫大得多,对比一下现在北京故宫,可以想象当年南京故宫是有多雄伟。
南京
有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和中山南路
。1928年,国民政府开始筹备将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移至南京,首都建设委员会计划修筑一条迎陵大道,从下关江边到中山门,全长12001.94米。这是
中国最早的中山路,也是当时城内最宽的马路
。
在建的中山路
于是,孙中山的灵柩抵达的码头被称为
中山码头
。
从中山码头到鼓楼广场这段路叫
中山北路
。
从鼓楼广场到新街口广场这段叫
中山路
。
西起新街口广场,东至中山门这段被称为
中山东路
。
再加上中山南路和中山门大街,南京的中山路蔚为壮观。
是的。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30年3月12日,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要员,齐集中山陵,参加第一次“国父逝世纪念植树仪式”,以后每年举行。但因为当时政府提倡不力,未能推广开来。
建国后的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将3月12日定为全民植树节,延续至今。
去新街口逛街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新街口为什么叫“新街口”?难道还有“旧街口”不成?
其实,不仅只有南京有新街口,北京、开封、青岛和合肥等城市都有新街口的地名。这些地方的取名,大多是相对于老街道取得新街道名。
一般来说,城市新建了几条重要的主干道,它们的交汇处相对于原来的老街道,就是“新街口”
。
▲30年代的新街口地区
新街口地名的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
它最初是指糖坊桥至明瓦廊之间的一条狭长的街道。
1928年8月中山大道破土动工后,新街口逐渐成为中山路和中山东路连接点的专称,后来又被称作南京中心那一大片地方。
▲现在的新街口
如今的新街口每逢节假日日均客流量峰值超过百万人次,其商贸集中度超过北京王府井、上海徐家汇并翘首中国,为中国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地区,被称为
“中华第一商圈”
。位于新街口的德基广场在去年以总业绩70.2亿位居第一,是2015年中国最赚钱的购物中心。
▲德基广场
新街口有个小巷子叫三元巷,典故是明嘉靖间抗倭名将尹凤居住在此地,他武学超群,在
乡试、会试、殿试中连获三个第一,号称“连中三元”
,所以人们就以尹凤所居之巷,称“三元巷”。
但其实当年并没有武举的殿试,所以
他只是连中两元
,不过也因此会试第一即为武状元。居住在三元巷老人们说,很多年前,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出人头地。
在香港岛以西的海面浮立着地域宽阔、风光秀丽的大屿山。岛上坐落着雄伟壮观的宝莲寺,而在寺旁的木鱼峰上
矗立着著名的天坛大佛
。
你可能听过或者见过这座大佛,你却不知道它竟然是
南京晨光机器厂制造
。现在这里是
1865创意园
,其前身还是
清朝李鸿章建的金陵制造局
,清朝许多厂房都还在园区里呢。
1374年(洪武七年)春,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
止》
。
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地基,然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一是因为上天托梦给他,告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
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所以那些《阅江楼记》都是瞎扯的,而你想在这里追寻古迹,也是来错地方了。
南京的城墙出现龙吐水,说明南京的城墙排水系统很好。因为太平门段明城墙是包山墙,山上大量的雨水流淌下来,必须要
通过城墙自身建造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及水流冲刷形成的排水缝隙向外“放水”
,才形成龙吐水的奇观。
城墙排水主要有三种方式:
1、城墙内部有自排水系统
,古人在建城墙的时候他们在城墙内部密布一些毛竹作为排水设施。
2、上上张图片显示的两个青石排水槽,也是城墙排水系统之一,一般每隔五十米左右都有一个这样的排水槽,
主要用于排出城墙顶部的水
。
3、城墙内部做涵洞,把大量的山水集中在一个点,通过城墙排水的涵洞排到外侧来,清凉门一带、石头城、狮子山、九华山,还有前湖一段,根据山体面积和山体位置来做的,很多地方就是低洼地,水积在这里他就用涵洞的形式排出,像清凉山有个涵洞很大很大,人站在里面都可以走路的。
古代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啊!再想想那段时间南京城里到处看海,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看出差距。
想必大家对南京香烟上的烟标并不陌生,
正中央是昂首挺胸的辟邪
,在辟邪周围,
还环绕着3条几何形飘带,代表着长江
。下方是古城墙的图案,
环绕着飞龙飞虎
,象征虎踞龙盘。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标志曾是南京市的市徽。1988年,南京市确认
由南京艺术学院的老院长保彬教授设计的作品为南京市市徽
,九年后因中央禁止地方旗、徽而被停止使用。
南京卷烟厂将市徽图案注册成商标
,当时还引起了著作权官司,不过最后经法院主持调解,保彬教授和南京卷烟厂握手言和,使得纠纷得以圆满解决。而
南京烟包装上的图案,也一直沿用至今
。
而且曾经一条九五之尊,火热的时候卖到2500元一条,还卖到断货
,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南京烟民们都知道,它可是过年聚会的时候装逼利器啊!
很早的时候就听说在南京的江宁有一座叫方山的死火山,风景很不错。而且在这座万年火山里,还
隐藏着一座百年斜塔,定林寺塔
,比苏州的虎丘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要斜,
堪称世界第一
,也是寺内唯一的镇寺之宝。
说起这个斜塔还有个小花絮,据说当年建塔时工人们“偷懒”没有打地基,而是将塔直接建立在极不牢固的火山滚岩上。常年雨水冲刷造成了基岩南高北低,塔因此逐渐向北倾斜。
定林寺塔倾斜最严重的时候,角度达到7°59′,距离8°的“死亡线”只有一步之遥。
到了2003年,相关部门对定林寺塔进行了抢救"纠偏"加固,以钢板捆绑,并用钢索拉住塔身,
使斜度从7.5度拉回至5.35度
。
苜蓿园大街和苜蓿园地铁站在南京都很有名,可是那里根本就没有苜蓿啊,为什么还叫这个名字呢?
苜蓿园地铁站
苜蓿园是元官署名,属大都留守司上林署,
掌种苜蓿,负责饲养马、骆驼、山羊。
所以这一片叫做苜蓿园。
而苜蓿园临近的下马坊同样有典故,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明孝陵下马坊上书“诸司官员下马。”《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故名。
在石鼓路小学的老校区里至今生长着
一棵142年的编号为“001”号的法国梧桐树
,据考证,这棵梧桐是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
这棵树是1875年建校之初,由法国籍传教士倪怀伦在
石鼓路天主教堂内开设一座小学堂时种下的
,和当时传统的私塾不同的是,这座小学堂离的学生不用向老师跪拜行礼,开设的科目也不是四书五经,而是自然科学、数学这样的现代学科。
而石鼓路小学正是这座小学堂演变而来,学校的
校徽背景就是一片大大的法桐树叶
,还有
1875年的标志
,代表着那段历史的见证,如今的石鼓路小学,至今还保持这新生抱梧桐的传统。
一到春天,南京大街小巷都是梧桐絮,让人不堪其扰。那你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梧桐絮吗?
这看起来是一句废话,因为南京到处都是梧桐树啊。可我说的不仅仅只有这个。
中山东路梧桐树
大家都知道,南京之所以种植那么多梧桐树是和孙中山先生有关,而南京的梧桐是法国梧桐树,也就是三球悬铃木。代表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中山陵的梧桐的形态很多都是三叉的,这也是人为拗成的,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当然,南京也有部分一球悬铃木,但是大部分还是三球悬铃木。如果当年不是种三球悬铃木,而是一球悬铃木,就算是遍地梧桐树,梧桐絮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提起Kanye West(坎耶·维斯特),很多人都会联想起“饶舌天王”。而且对于喜欢潮牌的朋友来说,对于不知道捧红了潮品的侃爷,不能更熟悉了。就是这样一位巨星,谁也不曾想他和南京有一段童年回忆。
据新京报报道,1987年坎耶的母亲Donda West因为交换,获得了来南大教授一年英文的机会。
时年10岁的坎耶也随着妈妈一起来到了南大
,开始了在陌生国度的童年岁月。
▲南京大学
现在成为了饶舌界的大明星,坎耶曾在南京的经历对他影响不小。
在10岁这一年,小坎耶迷上了hip-hop音乐,并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rap
,而且还曾通过给中国小朋友表演“霹雳舞”换得过羊肉串。
再过几天,国外的万圣节就要到了,如果你想在万圣节感受西方氛围,那么南京最美的四大教堂,你一定不能错过。
圣保罗堂是南京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礼拜堂
,由金
陵大学齐兆昌设计并监造,属于哥特式风格。是南京基督教现存最早的民国建筑。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发生所在教堂的原型就是这里。
莫愁路堂
于1936年5月始建,1938年落成。莫愁路堂原名汉中堂,由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之弟陈裕华长老设计,冯玉祥将军在奠基石上题词(今仍留在墙角),张之江将军题写了“汉中堂”匾额。
石鼓路上的天主教堂
最开始是由最早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创办。1930年代以后,这里一直是天主教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这也是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著名教堂。
基督教江苏路堂
座落在南京市江苏路60-10
。建筑最初为砖木结构,两层,总面积242平方米,定名为“中华基督教南京灵光堂”。1999年12月,迁至现址并更名为“江苏路堂”。
你童年的代名词,经典中的经典—新白娘子传奇,除了跟西湖相关的,剩下的景色基本都取自于南京,而
取景在瞻园和鸡鸣寺的桥段,这个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可是里面
不少打斗的轻功场景,竟然是在南京紫霞湖拍摄的
,尤其是小时候喜欢的轻功水上飘。
小时候特别羡慕小青能在水上漂,但其实这是在南京的紫霞湖
,紫金山繁茂的树木和紫霞湖的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斗法的氛围。
瞻园。
白娘子
幻化成人走出山洞,那身段那气质,简直仙气逼人。再配上瞻园北假山的背景,毫无违和感。
鸡鸣寺药师塔。
因为当时杭州的雷峰塔已经于1924年倒塌,1992年拍摄电视剧时,电视中的雷峰塔其实就是鸡鸣寺的药师塔。
都是牌楼,一个是三牌楼,一个是四牌楼,前者的夜市曾经是南京最大的夜晚美食区,后者则是东南大学的本部校区所在地。它们之间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