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微博上收到过这样的反馈:「以前关注你微博是因为你写技术趋势发架构信息什么的,现在就是一些评论和小道消息,不如以前好了。」
其实整天写那些技术信息也挺没劲,你说我也还像一些技术达人那样今天发个 Facebook 架构图,明天贴个 Twitter 架构长微博,都是别人嚼剩下的馍,有什么意思? 五六年前确实挺流行这些,那会儿没几个人愿意出来分享网站架构啥的,很多公司其实也做的不错,但都藏着掖着,怕被别人学去,于是我就到处收集这些素材,弄个解读或是分析什么的,一时还挺受欢迎,后来写多了我自己发现,继续走这个路数就都是做重复的事情了。
再说我也有一颗进步的心呐,就不能关注一点别的? 产品重要不? 推广重不重要? 这也都需要有人做。团队需要什么,我就研究学习一下,有些看似没啥技术含量被技术牛人所不齿的事情,做起来,很有乐趣,价值也很大。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不能胶柱调瑟,刻舟求剑。
信息技术这行里的任何一个事情,即使大多数人觉得再没「技术含量」,但如果有人钻得极深极透,都可以挟之以自重,秒杀一大堆人,还能赚「大钱」,让人羡慕嫉妒恨外加各种不服。举个例子,你比如 Word 排版、PPT 制作、SEO 什么的,培训行业也是,最赚钱的那些培训,都是我们看不上的事情。
以前我对出版很感兴趣,甚至一度有计划去做个出版人啥的,后来有一次和一位资深业者聊天,他说,我给你看一个表格,是某地新华书店的技术图书的销售数据,我带着好奇心一看,销量最好的并不是那些高深的编程思想啊什么的,心里拔凉的,卖的最火的都是 Office 教材,什么 Excel 速成,Word 七日通之类的。在当时我的眼里,这些都是垃圾书,你就是让我捏着鼻子也编不了这些书,但没办法,这个行业就这类图书火,有需求,有市场。
职场里也是这样,一些常用的技能,如果你能做到比绝大多数人都好,这也是价值。比如说同样几个员工,但其中有一个如果是 PPT 达人,公司土包子经理每次作 PPT 的时候都来找他/她,久而久之,公司必然能够认可这份能力的价值并且给予回报。
更为极端一点的是这行业的培训圈儿,培训公司,动不动年营业额几千万呢。更别说那些其他行业的培训大师了,都是按人头收费的,体育场授课,三弦理论啥的,吓死人,平均一个人培训一次几万块,讲的呢其实也都是一些基本的管理常识。以前我还听说有培训公司给一些外贸企业老板讲 SEO 的,一场培训最低几千块,我还第一次听说这玩意儿能这么培训。虽然心里很不屑,但也觉得这事儿让我去做,还真做不来。
在《寻路中国》和《打工女孩》这两本书里都提到一部奇书《方与圆》,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出门打工一族中间非常的流行,销量高达几百万册,算是一本隐形的本土畅销书。该书作者自称,他的做法就是从国外经典励志作品拿概念,然后改造成目标读者,进城打工一族,能看懂的文字。也没啥技术含量。
从信息技术行业说啊说的,这都快说到文化产业了,我想强调一下,虽然做技术的把一些普通的东西钻透有价值,但是文化上的事儿还是算了,比如说,不管你怎么破译《红楼梦》密码,再怎么考证,也就是一本古典小说而已,所谓「红学」大师之流,才真是狗屁不值。
补充几句题外话:
任何一门学问或技术,只要钻进去学几年,就可以超过不少人。有人就以为有了可以轻视别人的资本,自以为高维打低维。也有人早就跳出这个窠臼,不想成为王小波笔下那个只会缝扣子的傻大姐。
会缝扣子的傻大姐当然可以嘲笑不会缝扣子的人。但以我之见,傻大姐扣子也未必缝的有多好。
题图:Guy Billout
按:旧文。原文发布于 2013 年 7 月。
这本书写的东西,是一代人欠缺的教育。点击 {阅读原文} 可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