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微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肩关节磁共振解剖图谱及影像诊断... ·  2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CTO之夜丨ADR应用之道——CTO-PCI ...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突然腹痛——需要警惕肠系膜扭转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生物技术网

机器人“医生”AI查眼病,广州首推“人工智能门诊”

中国生物技术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1 12:59

正文

广州中山眼科中心推出的全球首个 “眼科人工智能(AI)诊疗”正式向公众开放,在探索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方面迈出第一步。据悉,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到“人工智能门诊”就诊,可分别接受白内障专家和“AI 眼科医生”的诊疗。只要将患者拍摄的眼部检查数据上传到 CC-Cruiser 云平台,“AI眼科医生”就可在几分钟内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林晓峰教授指出,“AI 眼科医生”诊疗决策准确率超过 90%,诊断技能已达“专家级眼科医师”水平。

“AI眼科医生”瞄一眼 几分钟就有诊断结果

人工智能诊室设在中山眼科中心 2 号楼三楼,患者可在白内障科挂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的专家号,除了获得副高以上专家诊疗外,还可额外获得“AI 眼科医生”的诊疗。据介绍,只需将患者拍摄的眼部检查数据上传到 CC-Cruiser 云平台,“AI 眼科医生”瞄一眼,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做出诊断,并对病情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据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中心人工智能诊疗团队负责人林浩添教授介绍, “AI 眼科医生”每天早上都开放十多个号源,目前这位“医生”以“0 元”出诊。

“AI 眼科医生”可以根据眼部检查图像上白内障病灶的大小、致密程度、病变范围等,进行初步诊断。“AI 眼科医生”对高精度眼部检查图像的诊断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机器人对家长自行拍摄的照片和从网络中搜索的白内障照片进行诊断,准确率有 80%。

“AI 眼科医生”也会误诊。林浩添解释,误诊情况主要是因为病人眼部检查照片有反光,形成伪影,原本没有白内障或者症状轻,可能会被诊断为有白内障或症状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辅助医生通过肉眼,可以很容易拨乱反正。林浩添表示,该团队将推出 2.0 版本的“AI 眼科医生”,有望进一步提高诊疗准确率。

AI眼科医生这样诞生:模拟人脑

记者获悉,今年 2 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中山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CC-Cruiser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平台”。该人工智能程序,模拟人脑,对大量的先天性白内障图片进行分析和深度学习,不断反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将该程序嵌入到云平台后,通过云平台上传图片,即可获得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原创论文今年 2 月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以封面文章《前途远大的机器学习》的形式发表。

基于这一人工智能平台,中山眼科中心于今年 4 月底试行 “眼科人工智能诊疗”,由人工智能云平台辅助临床医师进行诊疗。

很多先天性白内障病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合并青光眼,要有严格的随访,往往需要专业的随访,才能有更好的预后,先天性白内障是探索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AI眼科医生这样上岗:

反复练习、人机 PK

林浩添说,“AI 眼科医生”和医学生一样,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

第一步:学看病。利用近千名各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病例,学习如何做诊断。

第二步:人机 PK。选取 50 个病例,让 3 个不同年资的医生与机器人同场竞技。PK 对手分别是:专家(有副高职称,临床工作 15 年以上)、普通医生(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一两年)、新手(临床研究生,刚接触眼科专业)。结果,机器人的诊断准确率与专家级差不多,高于普通医生和新手医生。

第三步:在有副高职称的眼科医生的陪伴下,为初诊病人看病。

据悉,上岗后,AI 眼科医生今后或能诊断各类眼病,可为病人分诊。林浩添教授表示,只需配备裂隙灯,用智能手机给疑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拍摄眼部照片,上传到云端,驻守在中山眼科中心的“机器人医生”可以迅速做出初审,再由专家复核,效率将提升 70% 以上。目前,CC-Cruiser 已在 3 家协作医院完成临床试点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

AI眼科医生:

今后或能诊断各类眼病

可为病人分诊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随访平台即将投入使用。

3~6 个月内,将启用“眼科通用型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常见眼病标准化分诊。

一年内启动角膜病、老年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各亚专科的人工智能门诊或应用研究。

将作为“分诊医生”,提高分诊效率。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热文TOP10(统计周期:2016.5.1-2016.7.1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PNAS:午睡会增强记忆力

2、韩春雨:科研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3、减肥的终极奥义:训练大脑,而非锻炼身

4、20、30、40岁,新陈代谢如何改变? 

5、科学揭示:一杯酒下肚后...
6、体育运动如何使大脑更好地运转
7、意想不到的发现:癌细胞转移的最新观点
8、关于IQ的9个事实
9、第一个抗衰老医学试验在狗身上成功!
10、一包33岁的垃圾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