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海浪
自12月26日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多晶硅期货市场交投活跃,市场对多晶硅期货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上市首日以多个合约以44000元/吨的涨停价开盘,随后几日价格基本稳定在42000~43000元/吨区间。2025年1月6日,价格继续上涨,全天基本在43060元/吨以上,截至收盘,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PS2506报43325元/吨。
多晶硅期货的上市,给正处在最困难时期的光伏行业又增加了一重不确定性。
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有几何?
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金融的使命。多晶硅期货这个金融衍生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多晶硅行业呢?
这种争论,也是近一年来多晶硅期货在推出之前讨论的重点。
在一些光伏人眼中,这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他们认为多晶硅这种产品,本身并不适合期货交易。
多晶硅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下游硅片客户市场集中度也很高,买家和卖家就那么几家,并不需要扩大交易范围。
据硅业分会统计,202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159.8万吨,预计2024年多晶硅产能将超过300万吨。(赶碳号注:2024年下半年,多晶硅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不少硅料企业延期投产、技改、停产,估计实际有效产能未必能达到300万吨)。
但是,市场上有分量的卖家就那么多,老玩家通威、协鑫、大全、新特、东方希望、亚洲硅业6家,以及黑马青海丽豪等。
另外,多晶硅的买家就是硅片企业,除了TCL中环、隆基绿能双龙头企业外,还有双良节能、高景太阳能、弘元绿能、美科股份、京运能、宇泽等几家硅片专业化企业,以及几家一体化龙头企业的硅片产能。
所以,一位多晶硅行业的权威专家这样总结:多晶硅只能用于生产硅片,生产硅片只能使用多晶硅。多晶硅的生产和使用双方一一对应,产品交易、交付是厂对厂、门对门。
买、卖双方基本上都是现货交易,且没有账期。虽然有所谓的多晶硅订单长协,但是基本上都锁量不锁价,价格随行就市。当然,这种锁量不锁价的模式,也是行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交易模式。
也就是说,现行的多晶硅交易方式本身就不错。
根据接近此事的相关人士透露,当广州期货交易所提出多晶硅期货品种建议的时候,初期几乎遭到了所有光伏企业的反对。但近一年来,广州期交所做了一些说服工作,一些企业和专家转而开始支持多晶硅期货品种的推出。
当然,多晶硅期货也有一些好处。
商品期货对于实业型企业来说,最大的功能是套期保值。一直以来,光伏企业中,真正敢囤积硅料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头部硅料企业如果手上有充足的现金, 又能精准判断、甚至直接影响到硅料价格的走势,也可以在硅料期货市场中赚取超额利润。
当然,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多晶硅期货上市,的确有可能帮助企业以较低资金成本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主要是平抑硅料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
不过,一家硅料企业说:“现在光伏行业的问题已够多了。还要腾出时间来关注多晶硅期货,对公司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人支持多晶硅期货上市,认为期货市场会有效吸纳一部分库存。
广州期交所,办法总比问题多
商品期货一般都是标准产品,到最后其实只有少量仓单才需要用实物来交割。
(1)多晶硅,其实是较难标准化的一种商品。
多晶硅在报价上分为致密料、菜花料、珊瑚料、复投料等;又可根据纯度分为电子一级、二级、三级等;根据下游应用场景分为N型料和P型料;根据制备方法,又分为棒状硅和颗粒硅……此外,有溯源的多晶硅也没有溯源的多晶硅也不是一个价格(主要针对美国所谓的“UFLPA法案”))。也就是说,每一种硅料,都有自己的品质属性和价格体系。
此外,即使是性能一样的产品,有的企业市场口碑和品牌美誉度高,产品价格就会高一些;而有一些新企业、小企业的多晶硅价格,就会相对便宜一些。
总之,多晶硅并不算是可以简单进行标准化的产品。
虽然如此,力推多晶硅期货的广州期交所,还是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终办法是:多晶硅期货交割基准品,参考国家标准《电子级多晶硅》(GB/T 12963-2022)中的电子 2 级进行设计, 并适当放宽施主杂质含量与碳含量的要求;交割替代品参考国家标准《电子级多晶硅》(GB/T 12963-2022) 中的电子3级进行设计,并适当放宽碳含量的要求。其中,替代品交割升贴水为贴水12,000元/吨。
多晶硅的价格是波动的,,且有时候是剧烈波动的。这一轮下跌,就是从2022年每吨30多万元跌到现在的3万多。
多晶硅替代品交割升贴水为贴水12,000元/吨,是否科学,符合市场现状,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2)多晶硅期货品种中并不包括颗粒硅,这也算是一个BUG。
首先,颗粒硅肯定属于多晶硅。
其次,虽然现在只有协鑫科技一家企业大批量向市场供应颗粒硅,但是在事实上也验证了颗粒硅的质量与性能。可以说,颗粒硅在未来是有可能替代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的。颗粒硅的产能和价格,目前与棒状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3)交割也可能是一个问题。
多晶硅品质认定,属于破坏性检验。只能基于生产商的过程控制和产成品的抽样检验,并不是可以像硅片、电池、组件那样可以全检,买方亦无法参与多晶硅的验证。产品能够得以交付,往往是基于对卖方抽样检测报告的信任。
对此,广州期交所也提出了解决方案——注册品牌。
品牌会具体到多晶硅的生产厂区/基地,生产厂家可向交易所提交注册品牌申请,交易所批准通过后可免检进入交割环节。并且不同交割品牌之间,不设置升贴水。这些与现货市场中不同品牌间有价差的情形,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配合注册品牌的免检制度,期货交易规则中安排了生产商在产品入交易库前增加取样留样,以及使用方在交易后使用过程提出质量异议时的第三方仲裁检验。
龙头企业已行动!
虽然有一些反对声音,但是多晶硅期货还是渐行渐近了。据了解,现在硅料企业已经开始甚至已经完成了品牌注册工作。
最值得关注的是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其产能高达82万吨,在市场上排名第一。
产能排名第二的协鑫科技,拥有48万吨颗粒硅产能。正如上面提及广州期交所上市的多晶硅期货品种中不包括颗粒硅。因此,通威股份凭借巨大的产能,将在多晶硅期货市场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未来,通威股份在多晶硅期货中的地位,估计可以类比欧佩克组织中的沙特了,跺跺脚,期货现货市场就会地震。
棒状硅企业都忙起来了,那么生产颗粒硅的协鑫科技会采取什么行动呢?据了解,协鑫科技也在注册品牌,不知道将来是不是颗粒硅也会纳入期货交易中。
对于多晶硅期货,下游硅片企业自然也不能旁观。
晶科能源是第一家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将会参与多晶硅期货交易的企业。12月11日,晶科能源公告,修订了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制度,其中提到“公司从事期货交易业务,应遵循以下原则:对公司生产所用的铜、铝、白银、锡、多晶硅等商品进行套期保值,减少或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而曾经的光伏一哥,现在的硅片龙头隆基绿能,表现得有些犹豫不决。2024年12月11日,隆基绿能发布了《关于2025年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公告》,中间并未曾提到多晶硅期货衍生品交易。
在2023年12月7日,隆基绿能除了发布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安排以外,还发布了《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衍生品的基础资产既可以是证券、指数、利率、汇率、货币、商品等标的,也可以是上述标的的组合。”从广义上讲,多晶硅属于商品期货,但是作为崭新的投资品种,赶碳号没有看到隆基重新修订制度。
目前,多数光伏企业没有正式对外公告是否会参与多晶硅交易。
某一线一体化企业供应链部门负责人对赶碳号表示:“短期来看,今年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对现货价格会有扰动影响,具体价格将受供需基本面影响。长期来看,多晶硅期货上市后现货价格将更加市场化,在没有期货时,现货龙头企业对于市场价格的话语权很大,等期货上市后,期货价格会成为现货价格的重要参考。”一些企业对于多晶硅期货充满期待。
而某硅料企业董办工作人员回应赶碳号:“多晶硅期货,对硅料企业的要求更多。如果期货干不好,可能硅料制造这一环就白干了。多晶硅期货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挑战其实大于机遇。”
对光伏自律自救,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