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明白在睁开眼之前应该先闭上,在选择时,我的眼睛已经不完全是我的了。它没有了年龄的限制,因为它正在第一次去看,无意识地去发现灵魂中的认识的事物。我一直明白我还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探寻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所获,促使我不断向前。
——莎拉•莫恩
欢迎收看
杨勇评金奖第七十三期
《腰鼓大会-Playing Drum》
摄影师:白建国
拍摄时间:2017.03.13
拍摄地点:陕西
作品荣获:
2018光路·艺术摄影国际巡回展 PSA金牌(SLAVONSKI BROD赛区人物组)
构图作为照片的骨架,是照片得已“立”起来的支架,构图形式确立了照片在二维空间里的稳定架构,起到了视觉引导的作用。以金奖作品《腰鼓》为例,前后并置的穿透式框架构图形成了画面的视觉主线,即稳定了照片的结构,又形成了画面的视觉引导线,使得阅读照片有了前后反复的视觉“回路”。
具体剖析照片:图片中高高跃起,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神情欢欣雀跃的陕北汉子是照片的前景,也是照片的视觉中心,在观者阅读照片的时候,第一时间必然被他的动态与神态所吸引,因而开始对图片的进一步阅读。因此,在前期拍摄和后期选择照片的时候,画面前方跃然而起的陕北汉子形象的生动性是我们所要把控的第一关,前景形象所渲染的民族典型性与艺术感染力是我们首先应当保证的。
由前及后,陕北汉子跳跃的身形恰好形成了框架式的构图,引导人们将视觉阅读集中向后方的腰鼓队以及表演的乡土环境,既交待了腰鼓队表演的整体状况又体现了腰鼓队所出的地域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图片叙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片阅读闭环”。完整的图片阅读闭环,需要有人物与环境,既有图片的“刺点”(前景跳跃的陕北汉子)来吸引视觉又有“平淡点”(后景队伍与表演环境)交待图片信息,使得观者的阅读有起有伏,照片有了反复“品位”的“滋味”。
作为民俗题材的拍摄,需要抓住“文化典型”,也即服饰、环境、气氛、姿态、神态等要素的综合。动与静的呼应,人物与环境的呼应,共同形成文化气氛浓厚的一张优秀民俗题材金奖照。
点评人:
杨勇
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委员会委员
泉州华光摄影学院客座教授
福建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大扬影像艺术顾问
更多前期回顾:
1-30期
31-60期
61--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查看)
想要与老师直接交流,可以加他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