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名城网事  ·  下雪!下雪!淮安刚发布新消息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零刻 SER8 Pro 迷你 PC ... ·  2 天前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2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这座跨区大桥要重建! ·  6 天前  
苏州新闻  ·  雪来了!江苏最新预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相关阅读丨伊夫-夏尔·扎卡《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政治学的条件》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20-12-31 10:34

正文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扎卡代表作,从形而上学视角深入阐释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

政治学的条件



[法] 伊夫-夏尔·扎卡 著

董皓 谢清露 王茜茜 译


510页,平装,定价:59元

“西学源流”系列

ISBN:978-7-108-06934-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11月




作者简介


伊夫-夏尔·扎卡(Yves Charles Zarka),巴黎大学哲学荣休教授,当代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现代政治思想史领域杰出学者。法国学术季刊《城邦》、法文评注版《霍布斯全集》以及“政治的基础”“哲学与社会”等丛书的主编。曾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创立托马斯·霍布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及现代哲学史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政治哲学理论、霍布斯研究、当代欧洲问题等。著有《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1987)、《霍布斯与现代政治思想》(1995)、《古典时期的哲学与政治学》(1998)、《大地的不可占有:一种哲学重建的原则》(2013)、《重建世界主义》(2014)等,与哈贝马斯合著《重塑欧洲》(2012)。

内容提要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不能绕过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以他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著称,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一书,被誉为西方政治哲学奠基之作。

然而本书旨在揭示,霍布斯的思考并不止于政治哲学,要为其伦理-政治哲学的诸多论述找到一个更为终极的“道”,必须返归霍布斯的形而上学,这一方向的研究,在整个霍布斯研究当中相当欠缺。本书作者富有洞见地揭明,《利维坦》《论公民》《论人》等作品讨论的伦理-政治问题,其实是以霍布斯独特的分离的形而上学为基础——分离的形而上学关涉人与世界关系的新定义,涵盖从感觉理论到对语言推理的高层次论述的所有内容。作者由此出发,重新将霍布斯的全部作品纳入考量,发现霍布斯思想引发的对真理概念的重新思考,也就是对感知、言语与构成其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前景的世界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从而得出贯穿于霍布斯作品中的、主导伦理-政治问题之展开的思辨结构,将霍布斯重新写入形而上学史中。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降低其作品在政治和历史上的重要性,也不是降低其在英国内战史上的地位,而是要揭示霍布斯原始理论基础的内在结构。

《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扎卡的代表作,是西方霍布斯学界的典范性著作,首版于1987年,1999年再版;曾于1988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铜质奖章。


目  录


第二版序言

前言

译者说明


导论:形而上学与政治学


第一部分 表象与现象

第一章  感知理论的形而上学意涵

第二章  世界的毁灭

第三章  表象的显现存在

第四章  伦理与政治的后果


第二部分 词与物

第一章  理性与言语

第二章  词与意指

第三章  命题与真

第四章  对存在论语言的批判

第五章  方法:自然科学与政治科学


第三部分 物质与人造物

第一章  镜子的另一面

第二章  理性的原则

第三章  生理-心理学

第四章  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


第四部分 奠基与国家

第一章  奠基的问题

第二章  表象与情感:个体

第三章  语言存在者及他人:关系

第四章  语言存在者与对力量的欲望:冲突

第五章  语言存在者,权利和法律:单向性与相互性

第六章  语言存在者和原初奠基行为:国家


结论:思辨结构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作品实拍




哲学化的历史书写


* 选自该书“第二版序言”,标题系编者所加


丨伊夫-夏尔·扎卡


自《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于1987年末出版以来,霍布斯著作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首先在于我们与其著作的关系:我们对它们的期望已不同,这包括我们向它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我们在它那里所追寻的答案。但在某种意义上,变化也发生于著作本身:随着英国和法国的批评版本的启动,手稿学、语文学和历史学领域的发现使得重建大量文本的原貌以及提出关于其产生和写作的新假说成为可能——这对思考的意义并非毫无影响。


在这个影响了对霍布斯思想的历史-哲学理解的转向中,《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显然,这一问题不应由我来回答。在本序言中,我希望对于这本以重新把握霍布斯著作的哲学意义为目的的书做一个回顾。为此,我将参考我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哲学与政治》中描述的哲学化的历史书写[historiographie philosophique]原则。哲学化的历史书写不能被还原为传统的观念史。后者实际上是把历史中沉积的著作、学说和智识潮流当作其研究的直接对象,而哲学化的历史书写则超越了文本,试图在文本所说的东西中揭示它所指向的对象本身,即它使我们思考的东西。观念史展现了中立眼光下人类思想的复杂进程。相反,哲学化的历史书写则试图重新激活一个思想(单一或多样)的哲学意义,也就是说,它不能满足于揭露观念的论证结构或者系统,而是再现或试图再现、承担或试图承担某些活动,这些活动在本体-认识论和伦理-政治学的双重层面上产生了知识的具体构造。换句话说,哲学化的历史书写需要结合历史学对精确的要求以及哲学对思辨的要求;它应当是一种哲学解释,只不过其特殊性在于,它和它所试图解释其意涵的文本之间的紧密关联。它预设了我们今天可以重新承担起过去的文本所拥有的意义,尽管这种重新激活不是(也不可能是)完整的,而仅仅是部分的:在时间之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不断地去修改和重建尚未完成的解释。没有这一预设,所有的哲学著作,以及更广泛地,所有人类思考的产物,其原初内容都将会被从我们的理解中排除出去。


利维坦


哲学化的历史书写因此意味着一种同时考虑了三个既分明又相互关联的层次的进路:阐述活动(重建文本解释所需的历史条件)、阐述内容(文本)和阐述的对象(言谈和写作使人思考的东西)。它与观念史共享前两个层次,但第三个层次是其所独有的。这就是《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所属的那种哲学化的历史书写,只不过阐述活动的维度暂且被我们悬搁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