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小明
金融界最会写段子的,段子界最会写时评的,时评界最会搞金融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左右为篮  ·  突发!周琦... ·  昨天  
野球帝  ·  这名球员,肯定开外挂了吧… ·  5 天前  
野球帝  ·  家中有它,千万虫子连夜出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小明

贾跃亭的败局,时代的困境

秦小明  · 公众号  ·  · 2017-07-06 19:57

正文


*标题也是换了好几次,才发出来,一直「审核失败」,老铁们且看且珍惜吧。


本文烧脑指数:☆☆☆


狗日的贾跃亭。


我问一个朋友,作为乐视的股东,如何看待最近跃亭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包括资产被冻结,辞任上市公司乐视网的CEO等。


朋友只说了本文开头的那句话,未再置评。


我能理解朋友的心情,年初建仓乐视开始,已经累计亏损近两成,且被关进小黑屋两月有余,错过了好些重大机会。


1


我曾经也是乐视的股东,还通过它赚了不大不小的一笔钱。不过那已是四年以前的事情,那时的贾跃亭,还在「建高楼」的阶段。


随着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的集体暴涨,乐视网的市值也突飞猛进,成了为数不多的千亿市值俱乐部成员。贾跃亭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和马云马云腾等一线大佬坐而论道,谈笑风生。这是贾布斯「宴宾客」的阶段。


再往后,令计划的倒台,给了贾跃亭的乐视帝国致命一击。


乐视背后复杂的利益结构开始浮出水面,「红顶商人」的形象迅速在市场传播开来。谣言四起,危机不断。


从宣布一元年薪主动收缩阵线,到孙宏斌入驻乐视,到易到的撕逼,再到最近贾的个人资产遭到银行全面冻结,各路媒体负面报道不断。这是贾跃亭「楼塌了」的阶段。


眼看他建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墙倒众人推,事后诸葛亮,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向来最喜欢干的事情。最近写贾布斯的文章,铺天盖地都恨不得在乐视的尸体上踩上几脚,再威风神气地,得意洋洋地说:


「你看,我早就说过这人是个大骗子,是个傻逼,怎么会成功呢。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


我认为,就算乐视死了,就算贾跃亭是个骗子,这个骗子创造的价值,也比那些「先知神明」的吃瓜群众大一万倍。


我愿意相信,贾是一个有理想有血性有情怀的商人,他也的确带给过市场亮眼的产品,比如乐视超级电视。


从这个意义上,「狗日的贾跃亭」值得敬佩。


但从根本上,贾选择了一条风险极高的道路,来快速落地他的「理想和情怀」。


这条道路,便是和权力结合的「红顶」之路。这样的结合,很难说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往后深挖,有谁敢说自己是绝对纯粹的商人?


首富王健林曾多次公开宣称万达不行贿,后来也未能避免被打脸。前些天万达股债同时暴跌,市场的传言更是直接指向了万达背后与ZZ相关的问题。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在「有特色」的历史进程里,贾跃亭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王健林也不能。


2


乐视帝国崩塌的根源,人尽皆知。


直接上,乐视的危机则源自资金链的断裂


通俗来说便是,摊子铺开了,楼开始建了,但是资金跟不上,成了烂尾。


倘若资金不出问题,一直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谁也不敢断言贾跃亭会不会真的攻城拔寨,最后当真改变了世界。


普及一下资金链。


决定公司生和死的,并不是所谓的公司前景或是盈利能力,是现金的流转。


你看亚马逊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稳定盈利过,经常出现亏损,但这并不妨碍其市值屡创新高,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因为它的现金周转一直很好。


举个简单例子,小明开了一间包子铺,找银行贷款100万元,期限一年。


小明预计一年的正常经营下,包子铺可以产生150万的现金流,这样到年底便可完全归还银行贷款,公司继续经营下去。


可突发事件比如非典,导致了小明包子铺出现了大的经营危机,当年不仅没有产生预期的150万的现金流,而且连银行借款也无法覆盖,只产生了80万的现金流。


借款到期,如果银行不能展期或者我无法从市场筹集新的资金,包子铺就会面临倒闭清算的结局。


如果我能借到新的钱,或者银行给我展期(和借新还旧本质一样),那很有可能待经营环境回归正常后,我便能把银行欠款悉数归还,且维持包子铺的继续经营,甚至还能越做越大,最终做成一个世界连锁。


who tm knows.


问题的关键,出在「借新还旧」这个环节。


借不到新钱,那旧的债务就会违约,包子铺自然避免不了破产倒闭的结局。


这便是乐视帝国坍塌最直接的原因。


权力靠山的倒台,贾再也不能在资金体系里,如以往有隐形的政治背书一样,轻松地实现「借新还旧」。


资金没有感情,更没有情怀和理想,资金只追求安全和利益。


你有靠山,有权力背书,它就愿意给你很高的信用评级,也愿意为你的「梦想情怀」买单,因为它知道权力会兜底。你失去了靠山,资金迅速就会把你当成地痞流氓,列入信用黑名单,什么情怀和梦想,都不如真金白银来得可靠。


这种情况下,要想借到新钱续命,门都没有。


借新还旧,不止是贾跃亭才玩的游戏。这是几乎所有大企业都会玩的游戏,尤其是在高负债的行业,以房地产为典型。


比如王健林的万达,他借的钱可比贾跃亭多得多,如果有一天也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万达无法借到新的钱,来偿还旧的债务,结果会怎样?


你懂的。


一旦资金周转发生问题,再大的企业,都免不了迅速坍塌的命运。危机当中,资本会比谁都先撤退,资金从来不讲情面,更不懂什么叫雪中送炭。



3


借新还旧的资金循环难以为继,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庞氏系统的破灭。


如果把贾跃亭换成王健林,换成任何一家有高负债的公司,换成中国高杠杆的金融行业,本质无异。


信用货币体系之下,经济的发展,恰恰就是建立在庞氏借贷的基础之上。随着链条的复杂和纵深,支撑庞氏游戏继续下去的底层资产,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当底层资产因为内部和外部的冲击,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再支撑庞氏借贷继续下去时,这个游戏就会终止。


庞氏借贷的终点,从整个经济系统来看,便是债务堆积的顶点,或言之,就是债务危机爆发之时。


例如美国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以当下中国金融行业去杠杆为例。


金融行业去杠杆是什么意思,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


杠杆不死,万物不兴


金融行业去杠杆的本质,即是通过控制金融行业的借贷行为,控制庞氏链条的复杂度和风险纵深的堆积。


银行A是个小银行,比如是城商行。没有大规模吸纳存款的能力,于是向大银行B借钱,这在行业里叫同业融资,假设资金成本是5%。


银行B是大银行,面对5%的资金收益是心动的,于是乐意把钱借给小银行A。


银行A拿了这笔钱之后,必须想办法获取高于5%的收益,不然无法覆盖其借款成本。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银行A会「剑走偏锋」,开始把这些钱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最终贷款给一些银行经营本身不允许贷款的资产标的,比如高风险的企业,比如时间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再比如杠杆并购。


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出的变化如下:


大银行B-->小银行A—>中间层1—>中间层2......—>底层风险资产。


其中的中间层可能是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各种专门基金等等金融公司,其目的,就是为银行和不符合规范的底层资产之间建立表面合规的通道。


现实当中的中间层,可能非常复杂,层层嵌套。这样就把银行的资金,置于了很多不可辨识的风险之中。


银监会搞金融去杠杆,要求「穿透底层资产」,意思就是要穿透这些层层嵌套的中间层,看银行的钱,到底最终流向了哪里。


资金流入金融体系的流程相反:


底层风险资产—>......—>中间层2—>中间层1—>小银行A—>大银行B。


现在假设底层风险资产是一个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向银行融资的期限是3年。


3年之后,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因为各种原因,不足以偿还此笔借款。此时,房地产公司就必须融到新的资金,来偿还此前这笔到期的债务。


如果能顺利融到新的资金,以上现金流回金融体系的过程则不受影响。


可问题是,此房地产项目既然未能按期偿还此前债务,必然意味着有预期之外的风险,这进一步意味着,它很可能难以再融到新的资金,从而「借新还旧」的过程中断。


只要底层资产借新还旧的过程中断,资金回流到金融体系的过程,也就被迫中断。


更进一步,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为了不让底层风险资产出现违约,又会被迫给它发放新的贷款,即让其借新还旧。


比如上例中,房地产公司仍然可以通过中间层,向另外一家银行C获得新的贷款,来偿还银行A的旧债。


这里的底层风险资产除了房地产,还可能是广泛存在的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也即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向银行举债,即使他们在规定上可能不被允许这么做。


如果地方政府的平台成了底层风险资产,那便更容易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获得新的贷款支持,以实现「借新还旧」。


权力在金融系统里从来就没有硬约束。


一个房地产项目可能出现这个状况,就有无数个房地产项目可能。一个地方政府的项目可能出问题,就有无数个地方政府的项目可能。


以上,便是中国金融行业(银行业),地方政府,以及实体经济(主要是房地产)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庞氏链条。


4


可是,底层风险资产的风险,不会因为借新还旧而就此消失。


风险不会消失,它只会堆积和延迟,以及最终爆发。


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方来说中国经济的庞氏问题,就是10个瓶子,但只有8个盖子。剩下的两个瓶子出问题,你总得想办法从其他的瓶子上把盖子拧下来去盖住。


可是如果只有7个盖子,甚至6个盖子呢?越来越多的瓶子没有盖子,出问题你是盖不住的。


如果说,贾跃亭从根本上是因为权力靠山的倒台,导致其没办法再有足够的信用背书,从金融市场上获取新的资金,以实现借新还旧式的庞氏周转,那我们不禁要问:


中国经济系统的庞氏链条,什么时候会断裂?


答案是:


贾跃亭的楼塌了,无数个贾跃亭的楼都塌了。


内部因素是商业本身的造血能力不足,这在贾跃亭式的「理想国」的商业模型里,不可避免。再给他十年,可能血就造出来了,还是源源不断的那种。


然而,外部因素不允许贾这么做。


外部因素,可能是红顶模型的塌陷。也可能是金融系统里庞氏模型的崩溃。


具体来说,金融体系里本该流向风险、期限和收益相匹配的项目的资金,最终都流向了不匹配的地方。


所谓的降信用,加久期,加杠杆。玩儿命嵌套,往死了追求不属于银行体系的高风险高收益。


那些不匹配的地方,多数又和离钱更近的权力,离人性更近的资产泡沫直接相关,比如房地产。


一旦红顶模型坍塌,流向离权力更近的资金,必然成为一堆坏账。一旦羊群转向,流向离人性更近的泡沫里的资金,也同样会成为一堆坏账。而坏账的结果,即是庞氏系统的坍塌。


贾跃亭的旁氏系统,从其选择红顶的道路开始,就注定了今天悲情的结局。


那中国经济的前途呢?


且行,且看。




  赞赏 

苹果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



秦小明


关注我

和20万人一起学习金融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