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BA智库
MBA智库专业中文经管门户网站,专注经济管理人士能力提升,分享经济管理知识分享,打造经理人职业生活圈。旗下拥有百科、资讯、文档、商学院、培训等频道。下载MBA智库百科APP,做经管知识达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个人履历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多模态,杀疯了 ·  16 小时前  
Python开发者  ·  o3-mini 碾压 DeepSeek ... ·  4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请立即拿下软考证书(政策风口) ·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120道Python面试题.pdf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BA智库

知乎热门:老一辈给年轻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MBA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06 12:09

正文



文/ 维小维生素 编辑 /MBA智 库琉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一位高票答主allen是这样回答的:


“年轻人就该多吃苦,吃苦才有出路”这句话在我的人生中曾经被多次提起。但进入社会很多年,我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能吃苦’。


书上说的年轻人‘能吃苦’,是趁年轻时候多学习、多做有价值的事情;


而不是在蝇营狗苟的重复沉重劳动中,浪费了青春,透支了身体,还觉得吃亏是福。”


许多人吃了一辈子苦,也没有成人上人;


而许多人上人,也不过是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最让人崩溃的是,许多人上人,其实并没有吃过太多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其实,认知层次低的人,往往喜欢将“吃苦”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而认知层次高的人,拒绝吃“无价值”的苦。



1

厉害的人,大多拒绝“吃苦”


华为刚成立时,资金短缺,经验有限,任正非只能和朋友打游击战,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卖电子产品,卖紧俏商品,甚至卖保健品,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事后,任正非开始反思和总结创业失败的原因,明白了如果不想做无用功,一定要找准方向。


他曾公开表示: 苦难没有任何价值,有价值的是你在苦难中得到的思考和总结。


有一天,任正非出席一个老战友的酒宴,意外见到了辽宁省农村电话管理处处长。


在聊天中,他了解到了 “电话交换机”,中国还没有,全靠进口。


此时,市场经济环境正在改善之中,电话用户数量也开始激增,任正非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有了目标,说干就干,他找到了香港鸿年的老板梁琨吾,希望对方可以同意采取赊账式交易模式。


梁琨吾被任正非忠厚坦诚的性格所感染,直接给了他1亿的赊货额度,还交代:“货款,你们可以先周转,不紧张时再还我。”


很快,任正非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从创业初期屡屡失败,到贩卖电话交换机实现财富,是任正非靠思考、靠智慧,找准了创业的方向。


不做无用功,让努力有结果。


作家王小波也曾分享过关于吃苦的回忆,为了忆苦思甜,特意用难吃的东西做了一锅饭,结果害得大家排队上厕所。


他说:“人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痛苦,给自己添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苦吃的人,就真的更懂生活了吗?


那些为了体验而体验的痛苦,真的有必要吗?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世上的苦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价值的苦,一种是没价值的苦。


有价值的苦,是收获的苦,是在苦苦追寻后,可以成就自己的苦;


无价值的苦,是痛苦的苦,是付出体力后,无法成就自己的苦。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拒绝“无价值”的苦,选择“有价值”的苦成就自己。



2

你认为的吃苦,只是在试错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逻辑里,成功的人都吃过苦,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吃苦。


他们坚信只要在吃苦,就说明自己受到了锻炼,而且这些苦不会白吃,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自己。


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认知逻辑是误人误己。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A的父母靠批发水果白手起家,经历无数个苦日子后,终于迎来了现在的富足生活。


在他们看来,吃苦是成功的必修课,因此告诫小A,一定要多吃苦,才会有出息。


大学暑假期间,小A被父母叫回家卖西红柿,他的同学则去名企或者大厂实习。


小A反抗过几次,但父母坚持认为天天坐办公室吹空调,不如多吃点苦好。


为了磨砺小A,父亲专门让他自己开车到离家100公里外的市区里摆地摊。


那段时间,小A每天都被城管追着跑,受尽了白眼和委屈。


然而这种街头奔波和小本买卖,对他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帮助,他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凭借丰富的实习经历,有的拿下心仪的offer,有的进入国企公司,而他因为没有任何实习经历,只能去保险公司做最底层的业务员,有时候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小A明明比别人有着更好的选择,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明明比别人有着更高的起点,却折损在了没必要的弯路上,而这一切都归结于盲目吃苦。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一句话:


“趁着我们还年轻,多用一点脑子,多学一点技能,多积累一些知识,少一点关注自己辛不辛苦;


少吃一点没有必要的苦,更不要用能不能吃苦,评价一个人。”


王小波也在《人性的逆转》一文中写到: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而且还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虽然听上去很扎心,但确实大部分人都用这种错误的吃苦观,来标榜自己的吃苦精神。


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是否吃苦来衡量,更不能用吃苦精神去获取。


吃苦,从来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错误的吃苦观,只会让你偏离正确的人生赛道,你应该思考什么样的苦值得吃。



3

吃苦的本质,是找成长路径


现在很多公司领导、老一辈人,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说:现在的年轻人太娇气了,不能吃苦了。


工作环境恶劣点,就怨声连天;一加班就甩脸色,根本受不了996;辛苦点就摞担子,动不动就辞职。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网友Wenhao Han,曾在知乎上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他是985大学本科毕业,也是省会城市小康家庭出身,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


可他选择去悉尼做了建筑工,工作很累,特别是晚班。


晚上6点上班,第二天早上5点半下班,中间大概有一个小时的休息。


工作内容就是拆房子和装修的柜子、吊顶等,每次完成工作后,他的腿都痛得跟断了似的,回到家倒头就睡。


早班也很辛苦,因为给他安排的活不一定在同一个区域,经常是早上6点开工,他早上4点就得爬起来,坐公交。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即然这么苦,他为什么还是愿意去干建筑工呢?


原因很简单,他吃的苦是可以得到回报,又可以助自己成长的苦。


虽然一周要工作50个小时,但工资算下来有7000多块,还有700块的养老金,一个月加起来可以拿到3万块。


事实上,并不是年轻人不能吃苦了,是他们的认知层次提高了,他们知道主动选择那些等价值回报的苦来成就自己,而不是吃没有意义的苦。


吃苦本身就是一笔交易,用自己的付出,换取一定的回报。


既然是交易,一定是讲究等价交换;


没有人愿意做赔本买卖,倘若衡量吃苦后的回报不够,这种苦完全没必要吃。


真正的吃苦,之后应当是有对应的回报,不论是财富还是知识、技能、经验等。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要吃苦,吃这个苦到底值不值得,能不能帮助自己成长,永远不要做为了吃苦而吃苦的人。



写在最后


如果现在的你,每天忙碌,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和你相同能力的人却走在你前面了,你有必要反思一下:


你,是不是在吃没意义的苦?


有时候,过分强调一个人的吃苦精神,并不能让我们成为真正的“牛人”。


先定义你想要的价值回报,是“吃苦”的前提。


认知就好比一颗种子,一旦错误,种子就无法生长;


我们要浇灌正确的吃苦观,而不是把无价值的吃苦看成崇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个人履历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多模态,杀疯了
16 小时前
Python开发者  ·  请立即拿下软考证书(政策风口)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120道Python面试题.pdf ,完全版开放下载
6 天前
晚安少年  ·  有人爱你的时候,千万别太作
7 年前
苏米的星座馆  ·  这样发朋友圈的女生,真的很加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