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朋友圈封面,就是什么样的人?图/sohu
文/张家明
选择朋友圈封面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不久前,微信启动屏换了个新封面,将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的视角,换成了中国上空的视角,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据说,为了拍摄这张卫星云图,中国科学家们努力了15年。
普通人换朋友圈封面,就算不会花费15年那么久,隔15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比起经常更换的微信头像,朋友圈封面一般很久才会换一次,等到要换的时候也要纠结好一阵子,有甚者还会祭出各种P图软件,精心设计一个朋友圈封面。
毕竟朋友圈封面对人们来说就是他的脸面,一旦换了朋友圈封面,就是换了信仰,换了人设,换了人生。
换朋友圈封面,比换头像更讲究。图/Macaca nigra
朋友圈封面变化史,就是你的心灵史
如果说朋友圈相册是一个人的房子,朋友圈封面就是门楣,它会大致告诉你这个房子里面都有些什么信息。
封面是汪星人,博主很可能就是爱狗人士;封面是喵星人,博主即便不养猫,也会在网上吸猫;封面是鹿哥,博主最近的心情可能有点糟糕。
与朝不保夕的小鲜肉相比,选择中老年偶像当朋友圈封面的人就稳多了。我有个朋友,他的朋友圈封面万年不变是刘德华,每次去K房也要唱华仔的歌,比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冰雨》《忘情水》《一起走过的日子》,这在嘻哈青年们看来比马云唱《海阔天空》、王健林唱《假行僧》还要老干部。现在《追龙》上映了,天王刘德华用他精湛圆熟的表演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优质偶像。
点击朋友圈封面,即可更换图片。
当然,偶像是谁并不能证明人品如何,但偶像是刘德华或木村拓哉,至少说明此人省钱省心,因为他不用花大钱应援,也不会因为狗血八卦而情绪崩溃。
朋友圈封面还透露了一个人的职业与阶级。前几天,网上疯传《王者荣耀》今年给员工发了100个月的工资当年终奖,朋友圈里的一位新闻工作者转了这条小道消息后,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呵呵”。点开他的朋友圈主页一看,封面是一个搬砖的小孩,高冷的自我简介一看就是苦命人家——“写字的”。
写字的,也就是搬砖的。
一个人的朋友圈封面变化史,就是他的个人史。许久不见的旧朋友或同学,忽然在朋友圈Timeline看到他们的状态,点进去一看,封面赫然是他和孩子的甜蜜合照,令人恍如隔世。
十年前,QQ空间封面都用非主流图片的那些人,现在已经脱胎换骨,生儿育女,主流起来了。
十年前,我的表弟还是一个玩QQ空间、看《猪猪侠》的小屁孩,现在他的微信名字叫某某渣男,个人签名写着“我虽然只是个平凡的人,却不甘就这样平凡着过”,朋友圈封面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孤独背影。
一个信息丰富而复杂的朋友圈封面。
朋友圈封面,戏精的天地
用什么微信头像,选择什么朋友圈封面,就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去年,国外有研究人员将66000个推特用户的个人头像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头像有明显不同的性格:①使用本人美美、清楚的照片:性格开朗;②敏感的人不爱拿自己照片当头像,且照片颜色单调;③认真谨慎的人偏爱色彩丰富、自然、明亮的照片;④爱社交的人喜欢拿合影当头像。
早年的QQ头像,尽管选择不多,也不能由自己定制,还是能从中看出用户的性格。
这些规则对朋友圈封面也大致适用,但个人头像的尺寸毕竟太小,无法充分体现社交网络的表演功能。根据一项对脸书用户主页的调查,当人们点进一个人的主页时,只有65%—92%的人会留意到那个小小的个人头像。也就是说,你苦心孤诣换的头像,至少还有8%的人连看都不看。
个人主页的banner图或封面图片就不一样了,由于它们通常位于主页的顶部,而且比个人头像要大得多,所以100%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看到你的封面图片。
朋友圈封面图比头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于是,表演开始了,各种类型的封面层出不穷。
逗比型封面:这种人甭管在线下的性格怎么样,一上了微信和微博,他们就有了“逗比”人格。网上流行什么段子、黑话和搞笑图片,他们比段子手本人和微博小秘书都门儿清。组合朋友圈封面和个人头像,他们能玩出花儿来。
头像与朋友圈封面搭配,有神奇的效果。
丧文化封面:明明是一个很勤奋的青年,朋友圈封面却搞得很丧。葛优、新周猫、蛋黄哥、咸鱼、佩佩蛙等丧文化图腾,都是他们的创作素材。只是要注意,从现在开始,未经允许就使用“葛优瘫”图片很有可能会被葛优本人告上法庭,5年内他已经告了6间公司,连腾讯爸爸都成了被告。
互动型封面:这种人都喜欢在朋友圈封面上贴文字,鸡汤、段子、广告、自我宣言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地表现他想和世界谈一谈的姿态。但在某些人看来,这可能会鼓励他主动撩你。我们的一位女同事,朋友圈封面图只有两行字“又来偷偷看我,爱我你就告诉我”,结果她真的收到了男生的告白。
朋友圈封面图就是自我的广告位。
在朋友圈信息过剩的当下,一个能够点进你的朋友圈主页,然后还在封面上点个赞的人,可以说是世间罕见了。至于是缘分还是猿粪,就要看人品了……
小新推荐
点击封面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