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零碎时间读书
对于我来说,读书就像一日三餐。一日不读书,内心就会感觉如饥似渴,甚至空虚。每天必须要有些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进入大脑,才会感觉到日子没有虚度。
那么,如何抽出时间读书?我工作确实非常繁忙,一年中可以用来阅读的完整时间最多只有几天。因此,我只能利用大部分零碎时间去读书。不管到什么地方,我手边总是有书。过去出差的时候,我会在箱子里装几本书。现在有了平板电脑,我就在平板电脑里下载几本喜欢的书,然后利用路上的时间阅读。
我的阅读地点主要是在车里。在北京,我平均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车里度过的。有的时候我也会在车上工作,但更多的时间会用来阅读。在旅途中,我也会用读书来打发琐碎时间。在上厕所时,我一般会带着一本书。睡觉之前,我通常也会阅读15分钟到半个小时。
一般来说,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工作思考是比较困难的;但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汲取别人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每年能够读完近百本书。
世界上每天都会出版几万本书。在中国,每天上架的新书也有几百甚至几千本。知识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读什么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阅读的书进行预筛选。那么,如何能够选对好的书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去网上查看书的相关评价。从别人的评价中,你更会明确哪些书值得阅读。一般来说,我不大会阅读青春和情感类的书,更多会挑选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小说、诗歌、散文、经管、传记、科学等类型的图书去读。尽管每个人对读书的喜好不同,利用评价去选书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可靠和准确,但是参考别人的观点会对筛选书籍有一定帮助。
第二,自己到书店去翻看。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比较喜欢逛书店。一排排的书放在那里,我会一本本翻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挑几本书阅读,通过阅读一本书中的几页,大概就能知道这本书的文笔、立意、布局,知道是不是值得继续阅读。当发现感兴趣的书籍时,我就会把它买下来。当然,如果你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查看,那里的书就更加丰富了。在那里,你既不用自己掏钱,还有成千上万本书摆在你眼前,可以挑选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
第三,与周围的朋友讨论。你在读书的时候,朋友们也在读书。假如每个朋友读一本书,然后互相交流思想和读书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分享,你大概能够明白哪本书值得读一读,读了以后不仅获得了与朋友交流的共同话题,还可以得到新的知识。
第四,交往一些也喜欢阅读的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周围都是比较喜欢读书的朋友,那么你就会有意无意去读一些书,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些习惯,会对你的人生和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我快速读书的诀窍
有不少人问我:你读书怎么能够读得这么快?
我把读书分为悟读、精读和泛读。所谓悟读,就是认真领悟,一句一句认真阅读和理解,最后甚至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出来。需要悟读的书往往是顶级经典著作,或是给人类文明和智慧带来重大价值的著作。
这很像是古代学子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样。只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人来说,背和悟是两张皮,很多人小时候还没有领悟能力的时候先死记硬背啃下来,等长大有了人生阅历,再像牛一样,把背过的东西慢慢反刍和领会。
今天,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四书五经都背出来,但像《论语》《中庸》《孟子》这样的内容依然值得深度理解,并把极好的内容记下来。这一类著作有很多,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宗教经典,都可以列入这类。读这样的书,一天读一段就行,要反复朗读、反复咀嚼,直到有所领悟方可罢休。拿起这样的书,必须先凝神屏息,心态保持平和,不能有杂念和烦恼留在心里。
所谓精读,就是碰到你特别喜爱的书,在文笔、知识、思想、高度等方面都能给人启示的图书,就可以多读几遍。比如我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了四五遍,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文笔的流畅、关于人物命运的描述,都让我爱不释手。阿来的《尘埃落定》我也读了三遍,文笔铺陈上用了和《百年孤独》类似的手法。岳南的《南渡北归》,厚厚三本书近百万字,我也阅读了两遍,对于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心有戚戚焉,久久不能释怀,拿起了放下,放下了再拿起来。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应该有些书是反复阅读的,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自己的情感深度和智慧深度。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阅读。我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宽度。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书中的内容是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当我拿到一本新书,一般都会先随意翻开几页读一读,如果读出点感觉,就会从头往后按顺序翻阅。凡是觉得啰唆不值得花时间的地方,眼睛就扫过去;凡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段落,就放慢速度仔细阅读。读到好的地方,也会用笔做标注,这样读完了可以把重点再读一遍。
这样的阅读,我的速度大概在每分钟一页,一本300页左右的书四个小时左右读完。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每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的原因。但泛泛阅读不是读过就不管了,书中如果有带给你灵感和引发你思考的地方,依然要重点标注出来或者扫描存档,以备日后学习和引用。
从知识到能力
如果阅读速度不再是问题,那么如何能有效地将阅读带来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呢?
阅读分成两种:“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是指抱着某种目的性去学习的知识性阅读。你读一本管理学的书,这本书会教你一些知识,比如如何制定战略、如何进行营销、如何进行品牌管理等,这就叫读“有目的的书”或者是“有用的书”。面对这样的书,我们要做的就是看这本书能不能指导我们的具体学习、工作。如果没法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那这本书读了就没有多少用处。
“无用的阅读”也叫“读无用的书”。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无用的书还要去读?所谓“无用的书”,有点像《庄子》里说的“无用的树”。“无用的树”长在那儿,之所以能够越长越大,变成一道风景不被人砍走,正是因为这棵树用来做家具也不行,当柴火烧也不经烧,反而变成了一道风景。
所谓“读无用的书”,就是读那些表面上没有直接功用,但是能把我们整个人生提升一个级别,使我们变成自己生命中一道美丽风景的书。
比如读《诗经》,对我们来说其实没什么实际用处,除非你未来打算进入大学教《诗经》,或者当研究《诗经》的学者,否则读《诗经》的作用也就是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情操。
又比如读唐诗宋词,也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熟读了唐诗宋词,你会觉得自己的气质在逐渐变化,眼界、胸怀和情感都会因此发生变化。
像这种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书,包括哲学、历史、诗歌、文学等书籍,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东西,表面上并不能直接服务于我们某些目的,但是如果我们多阅读这些书,有很大的概率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完善、有品位、有眼光、有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能力的人。
我一直认为,以人的一生来说,“读无用的书”比“读有用的书” 更有价值。但是,我们不可避免地必须“读有用的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的过程中读过大量的书,很多只能归类为“有用的书”。这些书让我们吸收了知识,让我们对某个领域有所了解,并且为我们上好的大学,甚至为我们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当我们读这些“有用的书”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大学或者毕业以后,能够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读“有用的书”的过程当中,我是有一些体会的。凡是“有用的书”,你只读一遍是不管用的,因为读一遍往往只能留下一个很淡的印象。任何“有用的书”,其中的知识转化为我们人生的行动指南,或者变成我们行为和思想的一部分,都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要反复地去运用读到的知识或方法。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读到了某本管理学的书,书中提到公司战略的制定部署有四点,那么你就必须在工作的时候按照这四点去反复地练习、实践,最后才能将它变成自己战略思维的一部分。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学英语,你要学习一个句子,只是读一遍、弄懂什么意思之后就不管了,那么这句话其实你根本就没学会。如果这句话你反复地说,反复地用,到最后就变成了你语言的一部分。最后你不管在什么场合,凡是想要用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能够脱口而出,这个时候才等于把知识转化为了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学习“有用”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转化,也就是中国俗语所说的“熟能生巧”,英语中叫作 Practice makes perfect。通过反复的训练,最后将某种思想体系、语言之类的东西内化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随时随地可以应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所学转化成了内在能力。
这个转化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奠定了你生命和生活的基础。比如我因为认真地背诵了英语词典,所以现在读到英语单词,都能根据这个单词在上下文中所处的位置很快明白它的意思,这也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一方面使我有口饭吃,另一方面让我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读“无用的书”。
因此,要读“有用的书”并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读“无用的书” 来提升气质和眼界。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够变得更加完善。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读书、做自媒体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赚钱能力。不认同的赶紧取关,认同的可以加微信ccw365888围观我每日10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