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而2017年将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年。”刘庆峰语速极快,音调高亢,讯飞语音助手迅速把他这句话转成文字显示在身后的电视大屏幕上。
/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编辑|
马吉英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匆匆赶到记者见面会现场,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很不错。见面会开始前,作为人工智能概念股的科大讯飞盘中触及涨停。春节之后的二十多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30%。
刘庆峰提交的5个建议中,有4个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包括建议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用人工智能建立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多语种翻译平台,以及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
这与雷军、李彦宏、马化腾人等科技圈大佬的呼吁不谋而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也被明确写入其中,成为本届两会最热的词汇之一。
“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而2017年将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年。”刘庆峰语速极快,音调高亢,讯飞语音助手迅速把他这句话转成文字显示在身后的电视大屏幕上。“我们在2017年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怎么样真的在一个又一个行业落地”,
“一旦陆陆续续进入到各种产业,它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就开始显现。5年时间,这个影响就很快凸显”。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不久前刘庆峰断言,
“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到来。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公司,如果不用人工智能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5年后一定会出局。
”
在企业家群体中,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与热情共存。3月3日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两会沙龙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直问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活儿都让机器干了,那还要人干什么?”
刘庆峰也有这样的担忧,他引用《科学》杂志的数据显示,截至2045年,全球平均会有50%的劳动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将达77%。“很多传统工作被取代之后,新职业还没有创造之前,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国家要提前规划,低保、就业等作出预案。否则可能会措手不及。”
1999年,中科大读博期间就开始创业的刘庆峰,经历过公司“颗粒无收”的状态,创业5年之后才实现盈亏平衡,又过4年才最终上市。创业18年,刘庆峰终于再度等到风口,
“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
可以进入到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刘庆峰在建议中写道。
中国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刘庆峰:
2016年为什么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元年?其实从互联网的搜索指数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在关注,但是去年中国无论从源头技术的这个发力,还是从产业链的上下游的互动,以及国家的关注是越来越多了,创业者也大量进入到人工智能这个领域。
其实在一个又一个领域人工智能它会突破,所以我们强调2017年,应该是人工智能在各个应用领域的落地年。从教育医疗,公共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再到金融再到汽车电子到玩具,我觉得从2017年开始,会一个又一个行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
我觉得今天全球新的人工智能这一轮竞争,中国并没有落后。我觉得下一步关键是整个的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形成一种真正的产业生态,这是核心。
中国要想在这个时代抓住产业机遇,我提了9个方面:
第一,
就是源头技术要进一步加大突破,建议成立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未来人工智能地位就决定国家在全球的地位。
第二,
是建议由工信部来牵头制定人工智能的标准。
第三,
要建立人工智能的法律体系,要在有序可控条件下来使用。另外很多人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后,怎么样能够进行社会财富的,更好的合理的分配,尤其是社会的保障体系和就业的保障办法,其实这是法律上现在要研究的,否则国家会措手不及。
第四,
进行人工智能的相关的伦理体系和人文引导方面的研究。
第五,
要面向全球整合人才资源。人才决定了未来一个国家的领先优势,中国恰恰现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期,特朗普政府开始对移民高度限制,中国恰恰可以伸出橄榄枝。
第六,
在外汇方面,要有特别通道,使我们在全球范围迅速整合人工智能产业资源。
第七,
建立人工智能的产业联盟。
第八,
一定要建立人工智能的培养体系。无论大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生活能力、创业能力还是心态的事业,都需要专门的培训课程。
第九,
设立人工智能的国家的产业应用示范区。
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哪些职业?
刘庆峰:
未来10年一定所有机器设备都是能听会说的,就是语音技术一定是无所不在的。每个家庭甚至有几个机器人。
但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传统的很多工作被机器所替代,而新的岗位还没有充分创造出来之前,这个时候要有相应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上要有相应的提前的政策预见,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
科大讯飞的变现模式?
刘庆峰:
有两块,一块是传统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变现方式,我们都在尝试了,比如说广告、佣金的模式。但我认为今天对讯飞来说,我们更多的还是抢占用户群,用户的满意度和用户活跃度,是最重要的指标。
中移动是我们相对单一最大股东,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是战略合作伙伴,因此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比一般创业者或公司有更强的变现能力,比如在音乐业务中,我每年给运营商带来几十亿的新增收入,我们也参加分成,也有很丰厚的回报。
我认为只要你技术做得好,将来用户会愿意付钱,哪怕打赏,下一步都会有这机会,只是现在我们暂时先不弄。未来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像原来只要免费,将来收费不是大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已经出现泡沫?中国目前布局是不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