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军事频道
凤凰网军事频道,是凤凰军事唯一官方公众号。掌握最新的防务新闻,解读最透彻的军事情报,为读者展现全方位的国防评论。领先的话题源自于独立视角,通俗的内容源自于专业精神。欢迎关注。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军事频道

独家|探访“霓虹灯下新哨兵” 上海申花也来这里学习

凤凰网军事频道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16 13:48

正文


十中队官兵身着礼服、马靴巡逻在南京路上。


上海早已超越十里洋场,晋升为一流国际化大都市。伦敦有熊皮帽的皇家卫兵站岗,巴黎有法国外籍兵团巡逻……而在这里,“霓虹灯下的哨兵”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已成为申城的一张名片。


1982年元月4日,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奉命进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正式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勤务,担负起南京路的治安巡逻任务。35年来,他们始终以“好八连”为榜样,成长为“霓虹灯下新一代”。



一支队十中队成长为“霓虹灯下新一代”。


(一)


“Please mind the trainset behind you!”(“请小心身后的小火车!”)


十里南京路上,行人川流不息。身着橄榄绿的巡逻武警战士,格外引人注目。张口即来的流利英语,举手投足间的“国际范”,引来无数中外游客点赞。


曾几何时,执勤英语可是执勤官兵的老大难问题。遇到外国游客问路、寻求帮助,巡逻官兵一度“绕道而行”,出了许多尴尬。


士官沈小龙清晰记得刚开始巡逻时的经历。繁华的南京路上,一位金发碧眼的女游客忽然前来向他问路,刚听完第一句,沈小龙就慌了神,支支吾吾的嘟囔着“Hello”“OK”。比划了半天,看着一脸茫然的对方,沈小龙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凤凰军事跟队采访中,就偶遇前来询问武警官兵的游客。


如今,十中队官兵取得上岗资格前都要通过英语笔试,每天都会用1小时复习日常英语口语对话。经过刻苦学习,担负巡逻任务的官兵已100%能熟练进行英语对话,很多人同时还很“接地气”的掌握了上海话,战士傅科甚至当起了南京路上的日语向导。


在凤凰军事跟随官兵走过南京路的20多分钟里,就有人主动前来询问,咨询街头历史建筑的变迁。“就是认准了这身军装,看着就有安全感、信任感。”而武警官兵也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对南京路历史的了解,顺利解答游客的疑问。



服务上海市民已经成为中队官兵的日常。


(二)


十中队驻地在上海市中心,背靠人民公园,守卫人民政府,隔着人民大街,面朝人民广场……“为人民服务”已内化到官兵的行动中。中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国际友人面前,‘雷锋精神’是一种中国军人特有气质。”


从1982年开始,中队将每月20日定为“为民服务日”,在南京路上为上海市民服务。义务理发、补鞋、测量血压、修理小电器,很多市民一早就前来排队,成为南京路上一景。短短的一上午时间,能服务200多名市民。


至今很多因为拆迁离开南京路的老人们,还会以服务日为契机,前来聚一聚。中队指导员程巍介绍,“他们并是不为了‘享受’官兵们的服务,只是想来看看这些孩子,互相‘嘎三胡’(拉家常)。”



指导员程巍展示申花前来见学的新闻,经上级批准,中队已开设公众号。


现在,为民服务早已从雷锋班扩展到全中队;武警上海总队也在2012年推广了中队的做法,要求每个中队都与驻地街道对口开展为民服务。在武警官兵的引领带动下,整条南京路上的为民服务单位已达到80多家。


三十多年如一日的认真付出,换来了沪上人民的认可和信任,也让“霓虹灯下新哨兵”成为了上海的一张名片。当地某蛋糕店提出“十中队官兵购物可享受八五折”的优惠,真正把拥军落到了实处。去年夏天,上海申花预备队主教练、足坛名宿范志毅还专程带领球员前来学习取经。



上海在南京路等地点建立“一分钟处置点”,由武警与民警一同执勤。


(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