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今年这个春节过得很郁闷。平常过年过节免不了走亲访友、举家外游、共享天伦。但是,
2020年的春节除了压抑、揪心、愤慨之外,难见喜庆之意。
受疫情影响,举国上下都被迫尽量减少出门,原本温暖的家变成了限制自由的牢笼;
“吹哨人”李文亮的不幸更是点燃了民众心中的怒火;随着节假日不断延长,各城物质匮乏现象逐渐显现,尤其像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大城市,已经不见不到往日车水马龙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空城景象带来的萧条。年味没了,牢味重了。
毫无疑问,疫情已经对经济产生了影响。没人知道企业复工程度何时能回到节前正常水平,尤其是部分服务业,如餐饮、旅游等行业受影响巨大。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非但恢复原本产能有困难,即使恢复产能,业务也会受影响。在
WHO(世界卫生组织)把此次疫情定性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后,目前,已有22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正式报告了对华采取的额外贸易与旅行措施。
此外,清华、北大联合调研了
995家中小企业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34%)回答只能撑一个月。回答能撑两个月的,33.1%。能撑三个月的,17.91%。这意味着,85%的企业账上现金只能撑最多三个月;预计本次肺炎对全年营业收入的影响。29.58%的企业预计营收下降50%以上。回答下降20%—50%的占比为28.47%。回答下降10%-20%的,占比17%;如何应对现金流的短缺,最多采用的是减员降薪(22.43%),其次是贷款,21.23%。第三是停产歇业,占比16.2%。第四(13.58%)、第五(10.16%)才是找股东拿钱和民间借贷。
根据德意志银行预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
GDP将会受疫情影响1.5%,全年GDP将受疫情影响0.3%,全球GDP将受疫情影响0.2%。
此次疫情对经济的损害可以借鉴
2003年那场非典来评估。2002年底,广东爆发非典疫情,直到次年6月份才宣告结束,整个疫情历时半年多时间。因此,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于2003年上半年。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非典造成的短期影响有限,并不是能够改变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的因素。但是,由于
2003年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依旧偏重于第二产业,而现今随着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受疫情影响
更严重
。
毕竟,
2003年那时候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而如今正处于降速阶段,大背景也截然不同。
(注:第二产业中,即使劳动密集型工厂也可以通过防护服、空间消毒防范病毒传播,但第三产业由于经常直接与
C端客户接触,在服务业中不可能执行像工厂中那种防病毒措施)
从非典经验看,服务业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其中,交通运湖、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金融领域是重灾区。
2003年因为第二产业比重大整体所受影响较小,而现在已今非昔比。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2018年交通运湖、仓储和邮政业总计就业人员2600多万人,住宿和餐饮从业人员总计2900多万人,金融业总计从业人员1800多万人。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人数为7300多万人,如果考虑其他行业相关受影响人员的话,预计全社会受影响就业人员过亿人。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
|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万人)
|
|
其中:女性
|
其中:女性
|
合 计
|
38323.6
|
14446.7
|
14931.2
|
6900.9
|
采矿业
|
596
|
105.8
|
8.5
|
1.2
|
制造业
|
10471.3
|
4136.4
|
1637.4
|
780.9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66.9
|
126.1
|
14.9
|
4.5
|
建筑业
|
5809.1
|
780.5
|
950.3
|
164.4
|
批发和零售业
|
4008.5
|
1779.1
|
6443.2
|
332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434.8
|
364.2
|
1173
|
192.1
|
住宿和餐饮业
|
706.9
|
401.4
|
2235.3
|
1223.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10.7
|
380.6
|
44.8
|
22.5
|
金融业
|
1831.6
|
1053
|
-
|
-
|
房地产业
|
1268.9
|
514.3
|
171.7
|
78.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290.1
|
823.1
|
299.3
|
116.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182.9
|
398
|
48.9
|
1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53.2
|
139.4
|
7.7
|
2.8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32.9
|
204.7
|
1303.9
|
656.9
|
教育
|
2230.5
|
1404.1
|
138.2
|
106.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147.8
|
771.6
|
132.1
|
68.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19.8
|
194.2
|
180.3
|
97.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508.7
|
822
|
-
|
-
|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如果看比重的话,三个行业资产总计超
400万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约43%。可以预见,疫情对整体经济影响将会较大。
表2-5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
|
法人单位
|
法人单位
|
企业法人单位
|
|
|
资产总计
|
负债合计
|
营业收入
|
资产负债率
|
周转次数
|
(万亿元)
|
(万亿元)
|
(万亿元)
|
|
|
合 计
|
914.2
|
624
|
294.6
|
68.26%
|
0.32
|
采矿业
|
11.4
|
6.8
|
5.1
|
59.65%
|
0.45
|
制造业
|
106.7
|
58.9
|
105.6
|
55.20%
|
0.99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1.4
|
12.8
|
7.9
|
59.81%
|
0.37
|
建筑业
|
34.6
|
22.5
|
25.6
|
65.03%
|
0.74
|
批发和零售业
|
53.4
|
36.4
|
88.2
|
68.16%
|
1.6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6.2
|
21.7
|
8.6
|
59.94%
|
0.24
|
住宿和餐饮业
|
2.8
|
1.9
|
1.4
|
67.86%
|
0.5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5.7
|
7.3
|
7
|
46.50%
|
0.45
|
金融业
|
321.9
|
274.4
|
13.7
|
85.24%
|
0.04
|
房地产业
|
116.2
|
89
|
14.4
|
76.59%
|
0.1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13.2
|
59.3
|
8.5
|
52.39%
|
0.0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8.2
|
9.3
|
4.5
|
51.10%
|
0.2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8.1
|
9.9
|
1
|
54.70%
|
0.0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1
|
0.6
|
0.7
|
54.55%
|
0.64
|
教育
|
9.6
|
1.6
|
0.5
|
16.67%
|
0.0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6
|
2.3
|
0.5
|
41.07%
|
0.0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3
|
2
|
1.1
|
46.51%
|
0.26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3.1
|
7
|
-
|
|
|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
而且,服务业不同于工业,工业如果因为停工造成经济损失的话,可以在复工后依靠加班弥补,而服务业的损失是实打实无法弥补。(注:工业停工后本身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复工后,整个市场具有补库存需求)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周转行业而言,短期的停工会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
2018年全年周转次数接近1,意味着资金现金流完全依赖业务。在叠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后,清华、北大那份调查结论中所谓的三分之一中小企业在疫情(停工)中活不过个一月也顺理成章。(批发和零售业因为互联网的崛起并未受到疫情太大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网上零售的增长可以填补线下零售的衰退)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最危险的是运输代理业务,由于其周转次数快,疫情期间资金链压力会非常巨大。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
负债合计
|
营业收入
|
资产负债率
|
周转次数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
|
合 计
|
352215.1
|
213663.6
|
86365.5
|
60.66%
|
0.25
|
铁路运输业
|
82547.9
|
53361.4
|
8410.6
|
64.64%
|
0.10
|
道路运输业
|
166195.2
|
100688.5
|
33233.9
|
60.58%
|
0.20
|
水上运输业
|
23482.2
|
11658.5
|
6063.6
|
49.65%
|
0.26
|
航空运输业
|
23292.9
|
12508.6
|
7372.8
|
53.70%
|
0.32
|
管道运输业
|
5509.7
|
1747.9
|
3030.8
|
31.72%
|
0.55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13708.8
|
7753.1
|
13257.7
|
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