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EN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EENT

【爱眼日之科学爱眼】关于近视的那些事儿

EENT  · 公众号  · 健康  · 2024-06-06 11: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全国爱眼日的设立背景是为了应对我国高度发达的近视病潮,促进人们关注眼部健康并加强防控工作,旨在提高公众对眼部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关于近视的那些事。

我们的眼睛




眼睛是视觉器官,让我们能够看的见,看得清楚,眼睛的结构功能复杂,我们可以把眼睛比作是一架照相机。我们的角膜就是照相机最外面的镜头,晶状体就是负责调节焦距的镜头,瞳孔就是光圈,视网膜就是照相机的底片。外界的光线透过“镜头”聚焦到视网膜上,视网膜的神经细胞接收到光的信号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再由我们的大脑视皮质进行整合形成了视觉。



近视检查




从新生儿期开始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24月龄开始进行屈光筛查,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不足。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根据年龄评估远视储备情况,建立儿童视力和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原因与预防




(一)遗传因素。

单纯的低中度近视多是由环境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表明:父母近视的儿童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早发性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近视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父母高度近视或携带高度近视致病基因的儿童,更应当注意减少近视的危险环境因素暴露。

(二)环境因素。

1.近距离用眼:近距离用眼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用眼的总量外,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长(>45分钟)和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监督和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近距离用眼习惯。


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重要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提倡学校多支持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提倡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从而达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量。

3.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4.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5.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症状。临床研究表明,与不做眼保健操相比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滞后,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从而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亦可采用中医穴位电刺激等中医外治法改善调节功能异常。


6.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还包括过多和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时间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均衡等。


防控策略





(1)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指儿童经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后,虽然还未发生近视,但远视储备已低于正常年龄范围的下限,即远视储备不足,是近视发生的高危群体。近视前驱期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综合措施干预,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

(2)近视发展期:指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每年近视进展速度超过50度,但还未发展至高度近视的阶段。近视发展期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用眼行为干预,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矫正和控制措施,从而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具有重要意义。

(3)高度近视期: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眼轴长度≥26.00mm时即进入高度近视阶段,此时周边视网膜变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病理性近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度近视期应监测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和眼底等,警惕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的进展。

(4)病理性近视期:随着眼轴增长,眼底出现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漆裂纹、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特征性近视眼底病变时,即为病理性近视阶段。病理性近视期如视力无明显下降可定期监测屈光度、眼轴长度和眼底结构变化等;如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显著增加、持续闪光感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矫正与控制





(一)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对于近视儿童,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

(二) 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

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的进展。 这是一 种夜戴的隐形眼镜,睡觉的时候戴入眼中,早晨起床后取出,可以暂时纠正近视,白天视力恢复正常,不用再戴任何眼镜。OK镜的优点是控制效果明确,而且白天可以不戴眼镜获得正常视力,尤其适合喜欢运动或者对戴镜排斥的孩子,是目前控制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三)药物。

目前,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能够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与各种特殊设计的眼镜及接触镜联合应用能增强近视控制的效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遵医嘱定期随访。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眼睛,人人有责。让我们像爱生命那样爱护眼睛,从细微处做起,人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张丽 眼科

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委员会委员

眼视光与视觉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科学历,从事眼科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擅长小儿泪道阻塞及眼表疾病的治疗、儿童屈光不正的诊治、近视防控、弱视矫正及康复训练,儿童眼病筛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东昌妇幼眼耳鼻喉、了解更多眼耳鼻喉常见常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