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展望:境象”开幕。这是展望艺术生涯至今最大的个展,也是艺术家首次于上海举办的大型个展,展览中将呈现其从艺二十多年来,不同时期创作的关键作品,以及最新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厅为此被打造成洞穴式空间,呈现展望所构造的“流动之境”和“生生象”。此次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目前任职东京森美术馆馆长的南条史生先生策划,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 中国当代艺术家展望
“我的宇宙源头是一块石头。”
——展望
这句话出自展览2011年作品的《我的宇宙》,时隔六年之后的2017年6月24日,展望的首次最大个展,便在上海西岸龙美术馆召开。在这次大展中,首次集中呈现其从艺二十多年来,不同时期创作的关键作品,以及最新作品。我们将在这次展览上,见到其展望宇宙大爆炸中,曾经的和正在发生的时间切片,正如他在六年前完成这件作品,再思考后,所说:
“这件作品可以深入、展开、考古,这块石头炸开了我整个的精神世界。现在每一块石头,都归我。”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开幕式现场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开幕式现场,龙美术馆馆长、收藏家王薇致辞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开幕式现场,策展人南条史生致辞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展望致辞
艺术家展望说,选择在上海西岸龙美术馆这个巨大的空间做展览,其源头应当追溯到四年前第一次踏进这座黄浦江畔龙美术馆的时候:
“当我看到这个空间时,太惊讶了,结构简单,但非常让我兴奋。它具有一种洞穴空间的特征,它对我会产生一种共鸣性。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会钻到精神的一个洞穴空间中,而外界都是现实生活的世界。艺术家在创作中是很难完全走出来的,只有到展览结束,才会慢慢走出这个洞穴,如我在太湖石展览的那段时间。洞穴的概念是我感兴趣的点,我喜欢这个空间,四年后,我的作品终于在这个空间展出了。”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布展现场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空间
确实如此,如此巨大的空间,半圆形的拱形门,上下台阶幽暗的巨大石壁,真如同一个深入地下的洞穴迷宫。来自日本的国际策展人南条史生为这次展览布下了规划,在艺术家展望这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南条史生选择了十五组作品成为本次展览的呈现,大约占艺术家全部创作作品的三分之一。而这个选择是有一条主线的,当“凤凰艺术”记者问起展望,其他的作品是否是他艺术创作思想的另一些分支时,他说,其他的部分也是他的主干,但这次所展出的作品,则具有一种主线在里面,成为一种展望其雕塑语言中最核心的部分。策展人南条史生说:
“这次在龙美术馆举办展望个展,将按照大致的时代线索展出展望从早期至今多种多样的创作实践。此外,展览整体还将以紧凑的结构呈现展望作品创作理念的变迁。雕塑创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其构思、概念和造型的方法论又是什么——艺术家对上述问题的考察也会体现在展览当中。展望作品中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引用,对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现代生活与空间的对话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为我们思考当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线索。创作理念的变迁并不是指各种偶然的想法或犹疑的集合,而是具备必然性的进化历史。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有一种展望式的一致性,最终象征的则是生生流转的人生。”
▲ 南条史生,1949年生于东京,2006年11月起担任森美术馆馆长。他曾作为日本国际艺术交流会官员(1978-1986)和森美术馆副馆长(2002-2006年10月),策划过多个展览。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假山石》
展望认为他的艺术生涯有一种暗藏于形体表面之下的脉络,它时常隐藏其中,通过对过去作品“完成”的时间切片上,往往能开启一段新的切片,而它又是隐藏于形的。在2004年,展望对他曾经所做的关于《假山石》和其他一些不锈钢雕塑开始拍照,而这一拍就是好几年。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开始注意到照片中自己在不锈钢曲面反射出的镜像,他想把照片中的自己做成雕塑:
“一些变形的形状,它很像我目前精神上的某种状态。其实这种东西在生活中很难找,只有在特殊石头镜子的反射中才能找到,一种超越我所具备的一般知识的那种想象力。然后我把这些东西捕捉出来,选了四个图像将它们还原成立体。”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应形》
而这就是在《我的宇宙》完成之后的新作《应形》的来历。在这个作品结束之后,展望发现,他虽然将不锈钢镜面中的自己做成了雕塑,但是他永远只能看见镜面中自己的正面,而无法看到背面,背面对他来说是一个想象之物,如何能达到镜像中的背面呢?展望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新的作品中,展望试图解决它,他将自己的身体通过3D扫描,变成一个模子,使用一种轻型材料扣出人形,接下来就是对人形进行破坏和再塑造,用推、拉、揉、捏、拽等很多手法去改变其形体。有时甚至会脱掉衣服,腿脚全上,对自己的人形进行破坏性塑造。于是,这件作品便叫做《幻形》,如果说自己的模型就是自己的一个镜像的话,那么用这种方式,就是解决了之前关于无法抵达镜像背面的问题,它呈现出一种立体对立体的转换,而不是之前二维对立体的方式,展望这样描述道:
“我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就象画家面对一张白纸,雕塑家面对一堆泥,而我面对我自己,扫瞄我自己的形象做成模具,再翻制成泥胎,面对这尊泥胎开始破坏,瓦解,分形,拉扯,总之就是在已有的形的情况下,通过破坏、分解,幻化而生成,就如同观看石头镜中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用汉字归纳我的动作大概有26个:挑、按、拧、拉、摁、揉、拽、滚、挤、折、割、捏、搅、揪、摸、撕、扎、打、拨、抹、抓、抽、拍、挖、挠、捆。这些动作与形的形成几乎是并存的,所有形不是我塑造的,而是动作下的产物,我不想表达什么,因此对我来说它们都是动名词。”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幻形》
▲ 展望在创作《幻形》的过程中,对新型材料轻质土做成的人形雕塑进行推、拉、扯、揉、摆等非常规的雕塑再塑造
展望的雕塑语言始终在前进,如同大爆炸之后,宇宙的膨胀,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自生系统。一种艺术家主体性的自生,从原本之初往外的生长和扩展。在《幻形》结束之后,展望发现人是有限度的。他之前觉得他应该跟镜像是一样的,在假山时前,他是完整的,可以改变雕塑。而在使用超轻粘土时,他假设自己就是镜子,对其进行雕塑的形体改变。但在这过程当中,他却发现自由是有限度的:
“脑袋里出现的形象和变化,有限度。比如画一百种不同的苹果,一开始可能还好,但要画两百个、三百个的时候,人的脑力就是有限的。于是,便进入重复的状态,这时就需要超越自己。”
▲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左起:翻译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艺术家汪建伟、龙美术馆馆长、收藏家王薇、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宁峥、艺术家徐震
▲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左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艺术家隋建国、青年艺评家张未、资深媒体人曹丹
▲ 赶赴展场的艺术女人们,左起:艺术家周力、艺术家喻红、艺术家向京、艺术家姜杰、艺术家陈妍音、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肖戈
▲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左起:艺术家牟桓、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艺评家吕澎、艺术家张晓刚
▲ 开幕现场 龙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刘益谦和友人在现场
▲ 开幕现场艺术家展望和长征画廊创始人卢杰
这种对粘土进行拓扑式的变形后,他发现,无论如何改变形体,但永远无法抵达形体的内部,对此,在今日龙美术馆展览开幕之前的座谈会《艺术的边界与未来》上,青年艺评家张未,就说,无论我们想要怎么抵达事物的内部,都是及其困难的,就如同你想要知道这块石头的内部,就用东西将它切割开,结果却发现,切开后的,所得到的并不是石头的内部,而是又多了一个石头的表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展望开始进入了自我思维的洞穴深处,想让自己进入太湖石的内部。当他在与艺术家、策展人及当代艺术理论家苏磊的沟通与交流中,发现了解决这个办法的途径。展望把人的身体想象成无数的粒子,然后这些粒子再通过处理和变形,就可以得到一种“内部”的世界。于是,他们找来了很多科学研究者,向他们请教,但很多人都无法给出令展望满意的方案,直到有一次,在接触数学家的过程中,发现了流体力学:
“终于有一次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科技公司,用数学来解决。我认为物理实现不了,但是粒子有可能实现。我是点组成的,岩浆也是点。流体力学,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物理流体力学、理论流体力学和七十年代的计算流体力学。用数学可以解决大自然的问题,把自然转换成参数,进行运算,用算法解决我们想象中无法实现的事情。”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象变》黑白无声录像
于是,展望用3D扫描自己的身体然后粒子化,之后置入同样粒子化的流体场中,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算法和计算机指令模拟熔岩在自然界中无数可能的变化,变化中形象和流体环境之间的自动随机关系,促进诸多完整的独立形象逐步发生形变,最终消融于粒子构成的流体场中。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隐形》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隐形堆》
而这,就成为了展望今年的最新作品。《象变》就是这个“流体场”的视觉化呈现,暗合了文化景观内部弥漫的“熵”的状态。展望从流动的瞬间抽取被异化的形象,精选出其中一件直接3D打印输出成十二米的立体模型,再用不锈钢敲制,经烈火喷烧烤色形成最终形态。现场以悬挂方式将作品置于空中,真实地还原了隐蔽的数字象变中流动的瞬间,犹如从虚空中降下的既熟悉又陌生,包罗万象而又无解的某种象形。
而《隐形堆》由八十一件隐形单体组成,这些随机选取的异形被按照真人的尺度3D打印直接输出,借此我们如同窥视无穷尽的信息生产和流变,及其繁杂无序又无意义的堆积,或许它也在提示我们如何通过认识这些未知形象得以解读未来,展望说:
“我们的物理世界再小再大是有尺寸的,而在数学世界中,没有尺寸的限制,无限大与无限小。”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艺术的边界与未来》讲座会,左起:青年艺评家张未,国际策展人南条史生,艺术家展望,艺术家、策展人、当代艺术理论家苏磊,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冯博一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新闻发布会,左起:龙美术馆馆长、收藏家王薇,艺术家展望、国际策展人南条史生,翻译
在谈到未来的创作时,展望说,他做这件作品的时候,永远不知道下件作品是什么,但是它会给出一个提示,下一个作品一定是建立在这个作品基础之上发生的,这在展望来说,就是他所强调的“自生系统”:
“我的方法就是建立我和作品创作、实践、材料,使用材料的互动上。材料带着我走,我带着材料走,互相引领。思想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我没有什么空泛的思想,我就是跟着我的作品走,作品能给我带到哪就去哪。所以我说我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部作品是什么,等它一旦产生了,它给我带到一个新的地方。”
或许,这对于展望来说,正如那件2011年的《我的宇宙》一般,这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是所有过程之中的时间切片,在下一个切片中,它将会为展望带来说什么,还是未知,但对于他来说,每一块石头,都是他自己的。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中山装躯壳》1993 – 2010 青铜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空灵 .空 – 葬中山装》彩色有声录像(部分)
1994年5月19日中山装系列第一次展出与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作品用中山装穿在布制的人体空壳上固定,其挣扎的外在形态与空洞的内核,隐喻了当代社会和文化所处的困境。并且由此,艺术家开始了一系列关于表面与内在,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的讨论。2003年值广州三年展之际,其中十五件布制中山装被置于“棺”中展出,于展览结束日被葬于广东美术馆后院地下并赋碑文铭记。此次展出三件作品均为青铜复制,复原了1994年个展现场局部。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新艺术速成车间——石膏像》1998,石膏,木头
《新艺术速成车间》创作于艺术家1998年参加的北京地下实验艺术展“生存痕迹”期间,艺术家为观众准备了古今中外的经典石膏像及雕塑工具,观众通过将泥直接覆盖在石膏像表面,而创作出新的雕像,接着再翻制成新的石膏像。任何没有雕塑功底的观众都能在短时间内像大师般创作出一件新雕像。艺术家透过这件颇具反讽意味的工作坊形式作品隐喻了当代社会中过于流行的快餐文化对于经典艺术的肤浅滥用。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小宇宙5#》2017 不锈钢
在《我的宇宙》中,艺术家以巨石爆炸的场景来模拟了宇宙大爆炸的最初形态,而此件作品,得以从一个“宇宙”的切片来观察它的诞生,被砸碎的石头以不锈钢材质固定在不锈钢镜面板上,静谧如宇宙的真空,观看这件作品,如同步入宇宙的静止碎片,每一个瞬间流失的细节都被囊括于其中。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打开》2012,不锈钢
这是现场唯一被打开、可以看到其内部的作品,不锈钢假山石的表皮被敞开后露出其中空的内在现实——与华丽外表完全相反的粗粝痕迹。此件作品透露出艺术家对现实情状的怀疑态度,以及渴望发掘或展示出内在真想的愿望。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素园造石机——山阵》2010 – 2017,石粉、钢板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素园造石机——一小时等于一亿年》2010,彩色有声录像,13’ 19’’
此件作品源于艺术家对自然的山川地貌形成过程的浓厚兴趣,2010年艺术家和工程师共同设计并制造了一部大型机器,命名为“素园造石机”——它的密闭玻璃箱内部产生出机械模拟的风、雨、浪、震和光等大自然力量,而这些作用力对混合好的强力石膏粉进行维持一小时的“自然”塑造,固化为石头,达到近上亿年才能产生的山川效果。首次展出于北京今日美术馆,造石机在展览现场连续8天运作并生产石头,结束日即为展览开幕日。
“素园造石机”在人的操控下生产下生成的石头既是天然之物也为人造之实,在这里人类与大自然的平行、共生关系透过另一种视野阐述。此35件“山”为重新启动素园造石机制造生成,有着自然冲刷痕迹的钢板底座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碎碎石》2013 – 2015,不锈钢
石头在拓制过程中损坏,艺术家将拓制后破碎的石块再次拓制,再次损坏,共拓四次,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拓制结果,显示了主题在被制造的过程中逐步被分解的趋向,同时也展示了无意义的消耗过程。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分形结构 2#》2009 – 2016,不锈钢
艺术家尝试对一块不锈钢石头持续切分,以此行为不断趋近于“石头”内核,其内部则外露成为新的皮层,整体被切分成自相似的个体,表达着艺术家对于宇宙之整体与个体同时存在,又能合二为一的体认。随机分形的现场被保留下来,既能观看到自然对于石头形态的塑造,又能发觉人为的因素。
▲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望:境象”展览现场《石隐 2#》2012,亚克力树脂
利用透明的特制亚克力翻制出一块石头,再将抛光的透明石头铸入相同的透明材质里,只有凭借着细微灯光可以观察到隐遁其中的石头,似有似无,或深藏于心。
“展望:境象”
艺术家:展望
策展人:南条史生
开幕:2017年6月24日
展期:2017年6月25日 – 2017年8月22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李鹏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 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
▲ 易英 / 刘波 油画风景写生展
▲ 就地起舞:日常空间中的舞蹈与影像
▲ 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