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新视角
结合北京的历史和地理,介绍、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深度体会北京文化,品味北京生活,提高身心修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日报网  ·  菲律宾突发坠机 已致多人死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新视角

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朝阳门TALK:社造IN场所

人文新视角  · 公众号  ·  · 2018-09-17 11:13

正文


前言

社区营造是借助社会力量、集合社会资源,通过社区居民的动员与行动,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各地开始注重探索通过社区营造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与城市有机更新的方法和路径,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与政府、社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在地陪伴,挖掘社区内生力量、培育社区自治能力、推动街区更新与文化创新,形成了日益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实践者开始尝试创造性地综合利用社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高水平的策划运营,使这些闲置空间焕发活力,成为凝聚社区力量的社区营造基地和城市文化磁石。


2018年9月21日,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社区培育基金 、中国社工联合会“美好社区计划”拟联合主办“朝阳门TALK:社造IN场所”论坛,希望与国内外专家、实践者共同交流探讨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激活社区营造的理念与经验。


论坛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

2018年9月21日

上午场 09:00-11:45

下午场 14:00-17:00


活动地点


上午场:银河SOHO D座广场中央

下午场: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 史家胡同博物馆 多功能厅





论坛流程


时间:2018年9月21日 9:00-11:45

地点:银河SOHO D座广场中央

09:00-09:10  社造In场所论坛介绍(主持人)

09:10-09:30  领导致辞

09:30-10:00  萧百兴 地域文脉与社区营造——公共空间作为社会生活与文化认同的凝塑器

10:00-10:30  闫加伟 公共空间运营的意义和逻辑

10:30-10:45  茶歇

10:45-11:15  张海波 参与式公共空间营造——以成都社区营造为例

11:15-11:45 刘伟 城市公共空间的资源聚合与能力延伸


时间:14:00-17:00

地点:史家胡同24号史家胡同博物馆 多功能厅

14:00-14:10  主持人开场

14:10-14:30  王虹光 原来你是这样的博物馆——社区文化空间运营实践分享

14:30-14:50  冯胥涵  以艺术之名爱上一个社区——胡同里的公共艺术课

14:50-15:10  马牧思 文创社区共享链

15:10-15:25  茶歇

15:30-17:00  社造空间运营讨论会




萧百兴

分享题目: 地域文脉与社区营造——公共空间作为社会生活与文化认同的凝塑器


个人介绍: 华梵大学建筑学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东海大学建筑学士,台大建筑与城乡硕士、博士。长期关注“建筑美学”“空间历史文化”“规划设计论述”与“地方重建”等议题,关心两岸城乡受现代性冲击问题,提倡“历史地理建筑学”,致力于“地域空间”与“规划设计论述”的“深度文化研究”。

社造IN场所

闫加伟

分享题目: 公共空间运营的意义和逻辑


个人介绍: 社邻家创始人、社会创新实践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届社工系毕业生,社工师。原上海市嘉定区文广局局长,自2003起关注快闪暴走、网络自组织等现象,创立“自组织” 工作术语,开创共青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创办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上海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等机构,曾任上海市 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于基层街道、团市委、市文明办等单位从事社区、青年自组织、志愿服务等工作。2017年,创办社区专业运营机构社邻家。著有《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与青年自组织工作》、《磨合的空间》等书。关注跨界社会创新、社区营造、公共空间等领域,有相同兴趣者可随时切磋共进。

社造IN场所

张海波

分享题目: 参与式公共空间营造——以成都社区营造为例


个人介绍: 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部书记,理事长。2003年参与成立原上草教育促进会,专注若尔盖、虎牙地区支教和校园衣物捐赠。 2006年进入腾讯,成为首批爱心大使,协同窦瑞刚老师腾讯公益基金会筹建。2008年汶川地震后进入江油服务。2014年起,专注社区居民需求和实现。曾先后在腾讯公司、德国拜耳、中国银联、中国电信、索贝数码等多家知名公司担任管理或顾问工作。曾全面负责QQ音乐、中国银联TSM系统、海尔全网EDS系统的规划、研发、运营工作。2016年5 月,成立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模式创建者,携手机构获得2017中央网信办互联网+公益年度机构。

社造IN场所

刘伟

分享题目: 城市公共空间的资源聚合与能力延伸


个人介绍: 熊猫慢递创始人、白塔寺街区会客厅负责人、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咨询顾问。 从798艺术区的产业规划到白塔寺社区的策略规划,从798艺术区熊猫慢递的文化公共空间营造到白塔寺街区会客厅的生活公共空间营造,历经十余年的咨询顾问和落地运营,对公共空间在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中的价值所在逐渐清晰了起来。

社造IN场所

王虹光

分享题目: 原来你是这样的博物馆——社区文化空间运营实践分享


个人介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规划师,史家胡同博物馆运营负责人,“四名”汇智计划理事会副秘书长。 自2013年起,自行组织团队策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主题活动,积累城市规划、房地产、互联网与交互设计多视角经验,自2017年起,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基地,深入探索小型社区文化空间运营与社会合作平台拓展实践,逐渐形成文化运营与空间实践相结合的社区培育工作模式。

社造IN场所

冯胥涵

分享题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