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芭莎艺术
您的【掌上美术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CA  ·  元宵夜的月华 ·  2 天前  
康石石  ·  我在汉艺做项目,拿奖效率超高! ·  2 天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过年还能来这里,记者新年带您探访新书店 ·  3 天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过年还能来这里,记者新年带您探访新书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芭莎艺术

他不服王羲之,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真才学,做人未必要谦虚!

芭莎艺术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9-17 14:02

正文

米友仁《云山图》(局部)

"宋四家”之一的 米芾,是一位个性怪异、嗜洁成癖的艺术家, 他以癫狂的个性名震一时,人称“米颠”。 他的长子米友仁同样是位被载入史册的画家,二人在美术史中并称“大小米”。直到今天,二人 作品仍令众人求而不得, 屡破天价。那么,像米芾这样一位“戏精 ”级人物,一定也有不少好玩的故事。

大小米


米芾( ),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之一。米芾在书法方面独具风格,在绘画方面更是另辟蹊径,可谓古今罕见的艺术奇才。他的绘画作为古所未有的新画法,也影响着其子米友仁画风的形成。 米芾山水,手卷、水墨绢本


米友仁,字元晖,米芾的长子。与父亲米芾并称为“大小米 。米友仁也可谓是艺术天才,19岁时,米芾将他所作的《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在南宋时,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高宗经常让他鉴定书画。 米友仁《姚山秋霁图》(局部)


“米氏云山”,也称“米家山水”或“米派山水”,是由他们二人开创的。其风格用笔粗细相间,笔墨明朗与模糊相交融,在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这样独特的“米氏云山”,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纸本水墨,19.7 × 286cm


在米氏父子生活的时代,还并没有出现“米氏云山”的说法,到明代的书画著录著作《书画题跋记》和《珊瑚网》中才正式出现。它的形成原因像一个谜团,让后世众多研究者不断追寻。不过,米芾的画作流传较少,后世更多在米友仁的画作中感受一二。 宋 米友仁《 云山图


狂拽的“ 米颠


米芾6岁熟读诗歌百首,7岁学书,10岁写碑。 除了才华横溢以外,性格还十分狂拽。 米芾出身官僚家庭,他 的母亲曾是宋英宗皇后高氏的奶妈, 这层扎实的人际关系让 米芾从小在皇家生长,天天和皇亲国戚厮混在一起。

米芾书法


也许正因此,米芾养成了痴狂玩世、“目无前辈”的个性。虽说由于母亲的人际关系得了官,但 米芾对于做官却很不上心。 史书上说他“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他常年游戏官场,屡屡被人打小报告。米芾的“疯颠”在当时就颇负盛名,这也令其仕途数困。然而他却乐得逍遥,纵情于书画,凭个人好恶,纵横点评古人。 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德忱帖》(局部)


用今天话来说, 米芾堪称一位“戏精”,哪怕在皇帝面前他也毫不掩饰。 一次,徽宗藏在帘后观看米芾写字,只见他反系袍袖,跳来跳去。偷偷察觉到皇帝在帘子后面观看自己的米芾,丝毫不觉拘束,反而表现欲更强,大声招呼,进行着他的表演。 米芾《珊瑚帖》


这样外扬的性格,也使得米芾在艺术上很有主见, 尤其 对那些已经盖棺定论的大师更是“ 轰炸 ”不断。 比如人们熟知的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都是史有定论的人物,人们巴不得学之临之,而米芾却自称要“一洗二王恶札”。连“ 二王 ”都敢这般质疑的米芾,真是拽出了一片天。 米芾书法


在绘画方面,当时画坛崇尚李成、关仝、李公麟等人,而米芾却标榜自己“无一笔李成、关仝俗气”、“不使一笔入吴生”。他的艺术见解不以任何环境作参照,始终有着自己的判断,这说到底还是来自米芾心底的自信。 李成《读碑窠石图》 关仝《溪山幽居图》


米芾对当时并不受人重视的董源和巨然大加赞赏。也正是由于米芾的视角,这两位的作品得以发掘,而被后世重新认识。 之后的元四家皆宗董、巨, 这几乎改变了此后一千年的中国美术史。 南唐 董源《夏山图》

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绢本墨笔,165.2×77.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 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对绘画的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 明末董其昌所倡导的“文人画”、“南北宗论”,也几乎完全以米芾的画论作为基础。但由于米芾的大胆狂放,不免在画论中有不少过激或片面之词。这也难为了董其昌,要想尽办法在自己的著作中替他打圆场。


米芾拒绝临摹三大家的山水,并在他的《画史》中郑重声明“非师而能”,这些 让人虎躯一震的言论始终贯穿在其人生故事和著作中,米友仁也受其影响。米芾自谓绘画乃“自适其志”,到了米友仁则更进一筹,他认为文人所画只是“寄兴游心”的笔墨游戏而已。可谓是“ 有其父必有其子 ”。


“古代艺术圈洁癖榜 前排


古代出了名洁癖的艺术家,倪瓒算一个,然后就是米芾,这也许来源于他的出身。在 当时的世俗眼中,他的母亲从事的职业很低贱,这令米芾觉得出身“脏”也许蒙上了一层阴影,心理层面的“清洗”意识转为了“洁癖”的习惯。 米芾《春山瑞松图》,35×44.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传,他身边常常放着一盆水,供随时洗手,洗完也只是甩手晾干,怕手巾弄脏自己。假若他的朝靴被他人碰过,也会很不舒服,一定会一洗再洗,直到破损无法再穿。就连他为女儿挑选夫婿,都是因其姓名很“干净”——其女婿姓段,名拂,字去尘。

米芾《云起楼图轴》,美国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米芾甚至因为洁癖而丢过官。他曾在祭祀典礼前清洗祭祀服装,由于用力过猛而将代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火焰等纹样洗掉了。亏得徽宗很了解米芾的性情,没有大加责罚,只将他罢官了事。除了洁癖,米芾还酷爱唐代服饰,走在街上时回头率极高。时间久了,汴京城的人从着装上就能判断,这人应该就是米芾吧。

米芾《研山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像米芾这样的“戏精”,其故事着实不少。其中还有著名的“米芾拜石”,已成艺术史上一段风流佳话。米芾在安徽无为做官时,见官署中有块石头十分奇特,便叫人取出官袍,手里拿着朝笏对着石头行跪拜礼,口里还叫它“石丈”,一时在朝廷中传为笑谈。对此,米芾自己很是得意,曾自作《拜石图》以为纪念,后世很多画家都作有《米颠拜石图》。

明 陈洪绶《米颠拜石图》 齐白石《米芾拜石图》,纸本设色


的确,石和砚是米芾的两大爱好。他宅中有一块奇石,上面共有81穴,秀润异常。当初用了100多个人才将这块石头搬到家中,题名为“洞天一品石”。此外, 他喜爱奇砚,连皇帝的砚台都敢垂涎。 他愣是在皇 帝书房里看上一个正在用的砚台,皇帝觉得他性格实在可爱便赐予他。米芾高兴不已,抱着砚石,任由衣上沾满墨汁。

米芾《蜀素帖》


他的爱好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收集与把玩上,米芾对砚石的研究都写进了《砚史》一卷,对各种古砚的品相、各地砚石的特点等有着极为精辟的见解。

米芾《蜀素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