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是CFDA南方所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1980年创刊,与中国医药经济全球化历程同步,解读全球产经数据,引领主流思维创新。以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为宗旨,旨在成为产业的良心和脑袋,为促进公众健康及医药发展提供智库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亚盛医药  ·  中秋节 | 盛月当空,心赴山海 ·  4 天前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不同人群,应该怎样补叶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经济报

合成生物学投资机会分析

医药经济报  · 公众号  · 药品  · 2024-09-16 19:05

正文

近年来,国家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上海、深圳、常州等地相继出台了合成生物学相关支持政策。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外,还明确了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企业加速布局,资本热情投入,相关概念股大涨。不过,与二级市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合成生物学在一级市场“遇冷”。动脉橙及企名片Pro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中国合成生物学赛道融资事件数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9日,2024年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共发生44次融资,总融资额超20亿元。

有多位投资人表示:“今年看了很多合成生物学项目,但顾虑很多,很少出手。”今年合成生物学的投资有哪些风格?未来怎么投?哪些合成生物学企业值得投?



“投早投小”风格明显


2000年,凯赛生物的成立,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拉开序幕。20年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据智研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12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增长趋势。期间,中国合成生物学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一方面,基因测序、编辑和合成的技术持续迭代;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行业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快速增长。

伴随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和创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是,投资热潮。从2015年开始,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资开始进入加速期。2021年,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融资全面爆发,融资金额达到23亿元。同时在二级市场掀起一波IPO热潮——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相继登陆科创板。不过,合成生物学的“光芒”随后减弱,据动脉橙及企名片pro数据统计,2021-2023年,合成生物学投资数量分别为156、140、107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年迄今为止则共发生44次融资。

总体来看,合成生物学领域“投早投小”风格明显,44起融资中仅有4起为B轮及B轮以后,包括赛桥生物、微康益生菌、慕恩生物及宝济药业。今年的亿元级别投资共有8起,集中在A轮及A轮前4起,包括获得1.5亿元融资的衍微科技、获得3500万美元的大睿生物、获得2000万美元的胶之屋,以及获得1亿元的正序生物。

出手频率和资金规模出现轻微的下降趋势。一年前,蓝晶微生物完成B4轮融资,融资金额逾4亿元,由中平资本领投,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黄海金控)跟投;而在2023年,蓝晶微生物获得高达8.3亿元的B3轮投资。整个B系列中,蓝晶微生物总共完成19亿元的融资,一举成为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最受关注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之一。今年来看,获得最大一笔融资的是慕恩生物,加上此前2亿元的C轮融资,C系列总共完成5亿元融资。



产业引导基金强势发力


盘点发现,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红杉系(涵盖红杉中国、红杉种子基金等)以投资28家创新企业领跑,为布局最广的机构;IDG资本以27家投资紧随其后。此外,国投系布局了24家,包括独家投资3亿元成为今年上半年最大一笔融资的国投聚力。在产业引导基金中,淡马锡和礼来亚洲基金表现突出,分别布局25家和18家。

从今年出手的机构来看,产业引导基金和高校科研基金也强势发力。深圳天使母基金、四川发展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上海科创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均在今年出手,以水木创投为代表的高校科研基金也在积极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合成生物学融资数量下降趋势并不单一。据动脉网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的阶段性下行趋势仍在持续,相较于2023年同期,融资交易数量下降21.9%。

在全球资本下行周期中,投资机构展现出更为理性的投资行为。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机构在投资决策上变得更加审慎,重视对企业基本面的深入分析,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同时,投资者倾向于寻找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和稳定现金流的企业,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回报性。

“本质上来说,投资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身。”明熙资本陈杭认为。过去几年,海内外合成生物学龙头在商业表现上差强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陈杭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合成生物学对市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兴概念,这也是投资趋向理性的原因之一。其分析道:“也许投资机构不会为这个概念付出溢价。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赛道更卷了,一些原料类单品竞争更加激烈,但由于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很难做出更多创新点吸引投资机构,机构也没法接受由于内卷竞争导致市场利润空间缩小带来的财务回报不及预期。”



工具服务迎来拐点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化妆品原料开发方面,产品同质化问题显著。粗略统计,当前中国有超过40家合成生物学企业专注于此,众多初创及上市企业纷纷聚焦于角鲨烯、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热门原料。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在所难免。以麦角硫因为例,其价格已从数年前的20万元/公斤骤降至几万元/公斤,这对企业的产品上市与市场拓展能力构成了直接挑战。今年2月,该领域早期参与者之一的中科诺识宣布破产。

不过,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多数投资人还是对合成生物学赛道的未来充满信心。“合成生物学并不是一个一过性的行业。它与我国当前着重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方向高度契合,其技术创新与迭代将对工业生产、农业、医学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带来积极影响。尽管融资数量短期内出现下降,但并不预示着长期的持续下滑趋势。”投资人Mark说。

到底要不要继续为技术的前景买单?从今年合成生物学企业的融资来看,产品型和平台型之外,工具型的公司频繁出现,至少有13家工具型企业拿到融资。这也正是陈杭看好的领域:“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内的合成生物学工具服务会迎来拐点。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始专业化提供合成生物学工具及服务,虽然还存在保密、成本等因素制约,但参考海外发展路径,相信有一部分企业可以脱颖而出。”

Mark也看好处在工具层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我们更倾向于关注前端的工具层面,包括像DNA合成、测序或者编辑。一是这一层有一些具体的指标诸如准确度或成本等来衡量水平,有很多海外对标的公司;二是上游企业能够服务更多企业,不局限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市场空间足够广阔;三是工具层企业的门槛相对更高,目前国内布局的企业屈指可数。”“合成生物学工具层的进步,将会助推下游产品的迭代创新,进一步降低生物制造的成本,这也昭示着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巨大潜力和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陈杭说。

领路资本龚默则认为,用投医药的逻辑投合成生物并不合适。“合成生物学的许多终端产品最终都将面向消费者市场,如果仅仅采用投医药的逻辑,可能会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研发过程,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商业模式和消费者接受度等关键因素。目前,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是合成生物学赛道最受欢迎的核心因素,用投消费的逻辑投合成生物比较合适。”

对于未来的合成生物学投融资趋势,多位投资者还提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定向的产业投资趋向明显。例如今年获得明熙资本(明德生物和君联资本联合发起设立)投资的君跻生物和茅台基金加注的虹摹生物。虹摹生物主要从事营养健康等产品的研发及销售,核心产品为HMO(母乳低聚糖)。国际上,HMO已经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等领域,而在国内,这一市场的发展才刚刚开始。目前,国内有能力将HMO工业化生产的公司包括虹摹生物、一兮生物、恒鲁生物、芝诺科技等,广济药业也在布局该产品管线。

来源:《医药经济报》第70期(总第 4625期)

编辑:陈慧君

国产双抗杀疯了!康方PD-1/VEGF头对头击败K药,岸迈、康诺亚、嘉和、宜明昂科“出海”提速
昔日“天价药”降价后替代之战?重庆药友诺西那生钠冲击首仿,渤健压力山大?
押宝中药品类!老百姓、益丰、漱玉平民等自有品牌走上“C位”?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

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

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