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上海交大庞燕/李瑾/林明/范先群《Adv.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燕大、清华、湖北大学/湖工大《AFM》:基于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医美再生材料PLA从1.0到3.0时代的历史沿革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苏大李刚教授、牛津大学Kaili ... ·  4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交大/江西科技师大《自然·通讯》: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新加坡国立大学翟玮《自然·通讯》:原位成型导电凝胶实现高应力环境下高保真信号监测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1-08 12:53

正文

电子皮肤因其柔软贴合、能实时监测生理信号的特点,近年来在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中备受关注。导电软材料是电子皮肤的核心组件,用于高效传递生理数据至电子系统。然而,现有的有机导电软材料(如导电弹性体、凝胶等)多为固态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机械强度,但在贴合不规则或多毛皮肤表面时适配性不足,尤其在运动或机械应力环境下易发生界面脱离,从而影响信号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此外,提高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对提高信号传递的灵敏度和速度也尤为重要。
针对这些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翟玮助理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液-固相转化导电凝胶。该材料兼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界面稳定性,可在复杂应力环境下实现高保真信号采集
本研究开发的导电凝胶由明胶、PEDOT:PSS 和深共晶溶剂构成,具备独特的液-固相转化能力:在 60°C 以上呈液态,便于均匀涂覆于不规则皮肤表面;冷却至室温后,可在 3 分钟内快速固化,形成稳定的凝胶界面。其结构具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合离子导电与电子导电双重机制,兼顾高强度与高导电性。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具备卓越的拉伸强度(1-3 MPa)、接近皮肤的弹性模量(0.3-1.1 MPa)及强附着力(约 1 MPa),能够在复杂运动环境下保持稳定贴合。在电学性能方面,凝胶实现了高信噪比(SNR, 30-40 dB),在心电图(ECG)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检测中表现出色,即便在跑步、深蹲等高动态场景中,依然能够可靠捕捉生理信号。在实际应用中,该导电凝胶已显示出在运动监测中的广泛潜力,能够记录长距离行走、跑步和深蹲时的生理状态,并监测运动疲劳后的肌肉恢复情况。此外,该材料可用于制造心脏阵列贴片,进行体内心脏生理信号的动态监测,展现出在医学诊断和运动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原位凝胶化在增强附着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预成型凝胶需要非常柔软才能贴合皮肤表面,但较软的凝胶通常表现出较低的韧性。相比之下,原位成型凝胶能够在保持良好附着力的同时,提升模量和韧性。与其他原位凝胶相比,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有效解决了传统凝胶常见的力学性能不足问题,确保了材料的耐用性、长期使用性能以及在机械应力下的恢复能力,这些特性对于电生理应用中的高精度信号采集至关重要。此外,该材料通过整合离子导电和电子导电机制,克服了传统明胶基材料的局限性,显著提高了材料在低频下的电压跟随能力,确保了高保真电生理信号的记录。使用深共晶溶剂替代水的设计避免了水分流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了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研究成果以“Robust Skin-Integrated Conductive Biogel for High-Fidelity Detection under Mechanical Stres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李天、博士研究生戚浩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赵灿灿助理研究员。
图1 材料设计以及性质。
图2 原位导电凝胶的固液转变性质、力学性能、粘附性。
图3 原位导电凝胶的电学性质。
图4 原位导电凝胶的生理信号检测及应力状态下表现。
图5 应用原位导电凝胶贴片进行户外运用监测。
图6 原位导电凝胶贴片进行运动后肌肉疲劳恢复监测。
图7 原位导电凝胶的生物相容性测试。

图8 原位导电凝胶阵列贴片进行体内心脏信号监测。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