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
公共管理学院诚聘英才
一、学院简介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源于1960年9月设立的政治教育系。2019年3月新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学院设有政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公共管理学系,并设有应急管理研究院、中国-东盟关系研究所、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设有电子政务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调查实验室、公共管理硕士研修中心、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室。设有广西社会工作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并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共建行政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联合培养基地。
学院招收行政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政治学与行政学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社会工作硕士(MSW)、公共管理硕士(MPA)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学科博士生。现有在校学生1586人,其中本科生914人、硕士研究生672人。学院已成为广西、华南乃至中西部地区培养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等学科专业人才的重要单位,毕业生质量广受社会好评,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业务骨干。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识渊博、视野开阔、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82%拥有博士学位;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6人;有留学访学归国人员17人。
学院教师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项、横向合作科研项目20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5部,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10篇;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智库成果13项;科研成果获奖37次,其中省部级奖励12次。
学院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发扬“明德厚生,达道笃行”的院训精神,积极融入学校“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建设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把握发展机遇,以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智库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加大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产出,激励高水平科研成果出版和发表,全力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竭诚欢迎您的加入!有关招聘事宜如下所示:
二、人才需求
引进对象岗位、条件和待遇
(一)一类岗位:略
(二)二类岗位:略
(三)、三类岗位
(1)引进对象
1.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2.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
4.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外专项目、创业项目人选;
5.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6.广西八桂学者;
7.其他经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评估认定的与此类人才相当的高层次人才;
以上人才年龄应在52周岁以下,近五年须具有突出的业绩成果。
(2)引进待遇
1.安家费:90万元
2.住房待遇:符合学校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有房源情况下优先安排公租房租住;或享受30万元住房补贴。
3.科研启动费及工作用房:学校配套自然科学类科研启动费8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费50万元,提供独立工作用房及科研实验用房。
4.薪酬:年薪50万元(不含教学和科研的超工作量绩效)。
(四)、四类岗位
引进对象
1.近五年有突出业绩成果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级特聘专家或优秀专家。
2.其他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能从事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应聘者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人文社科类的应聘者原则上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需具有正高级职称。且达到如下条件中的2项:
(1)条件一
理工科类:近六年内主持或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
人文社科类:近八年内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且新增主持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或新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2)条件二
理工科类: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的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4篇或在本学科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高水平期刊以所在学科制定目录为准,一般要求达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大类分区表中的二区及以上的期刊;顶级期刊以所在学科制定目录为准,一般要求达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大类分区表中的一区期刊);或以主要负责人获得行业技术标准、省级动植物新品种审定及以上的重要知识产权成果至少2项;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专利实现技术转让(交易额不低于80万元);或具有其他相当的标志性成果(其他类成果对应等级认定以学校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标准为准)。
人文社科类: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署名在我校认定的权威期刊和重要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各1篇;或在我校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至少4篇;艺术、 体育类在我校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以第一完成人提交单篇获党中央、国务院信息刊物采用的智库成果4篇;或以第一完成人提交单篇获党中央、国务院信息刊物采用,且被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的智库成果2篇;或具有同等数量、相同水平的其他形式成果(其他类成果对应等级认定以学校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标准为准)。
(3)条件三
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排名前三);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以上级别的科研奖励1项(排名前三);或中国专利金奖1项(排名前二);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前二),或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前一);或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排名第一);或其他相当的标志性成果(其他类成果对应等级认定以学校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标准为准)。
引进待遇
1.安家费:70万元。
2.住房待遇:符合学校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有房源情况下优先安排公租房租住;或享受20万元住房补贴。
3.科研启动费及工作用房:学校配套自然科学类科研启动费5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费30万元,视工作需要提供工作用房。
4.薪酬:年薪30万元(不含教学和科研的超工作量绩效)。
(五)、五类岗位
引进对象
1.近五年有突出业绩成果的省级教学名师、国家一流专业或课程负责人。
2.其他达到以下基本条件的优秀学者:能从事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理工科类年龄原则上42岁以下,人文社科类年龄原则上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业绩成果须达到如下条件中的任2项:
(1)条件一:主持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2)条件二
理工科类: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的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4篇或在本学科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高水平期刊以所在学科制定目录为准,一般要求达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大类分区表中的二区及以上的期刊;顶级期刊以所在学科制定目录为准,一般要求达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大类分区表中的一区期刊);或以主要负责人获得地方技术标准、省级动植物新品种登记及以上的重要知识产权成果至少2项;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专利实现技术转让(交易额不低于40万元);或具有其他相当的标志性成果(其他类成果对应等级认定以学校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标准为准)。
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署名在学校认定的权威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或在学校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并在 CSSCI 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体育、艺术类在 CSSCI 期刊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或以第一完成人提交单篇获党中央、 国务院信息刊物采用的智库成果1篇,及单篇获党中央、国务院信息刊物综合采用的智库成果2篇。或具有其他相当水平的成果(其他类成果对应等级认定以学校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标准为准)。
(3)条件三:
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前2);或中国专利银奖1项(排名第一);或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前二);或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或具有其他相当的代表性成果(其他类成果对应等级认定以学校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标准为准)。
引进待遇
1.安家费:50万元。
2.住房待遇:符合学校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有房源情况下优先安排公租房租住;或按照正高级职称人员15万元,博士10万元标准享受住房补贴。
3.科研启动费及工作用房:学校配套自然科学类科研启动费3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费15万元,视工作需要提供工作用房。
4.薪酬:年薪25万元(不含教学和科研的超工作量绩效)
(六)、六类岗位
引进对象
紧缺专业教授: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自然科学类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48周岁;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近五年业绩成果突出的教学科研骨干。
引进待遇
1.安家费:40万元。
2.住房待遇:符合学校公租房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校内公租房租住;或享受住房补贴15万元。
3.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科研启动费2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费10万元。
4.薪酬:工资、福利、绩效等按国家、自治区、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七类岗位
引进对象
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潜力且近五年取得一定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优秀博士、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引进的博士、博士后自然科学类年龄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38 周岁, 紧缺学科或业绩成果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师资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