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力学仪器
力学现象对一些基本细胞进程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力学载荷可以作为胞外信号来调节细胞功能。危及人类健康的几种主要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均与力学感知或功能障碍有关。 文章来源为网络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15336881895谢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力学仪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改革支持青年科学家,尤其是女性研究人员 |《自然》专访

生物力学仪器  · 公众号  ·  · 2024-08-20 09:43

正文


原文作者:Gemma Conroy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主任,窦贤康将支持青年科学家列为首要目标,并计划扩大基础研究投入。


在接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之前,窦贤康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来源:Getty Images


空间物理学家窦贤康 成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掌门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 推出了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和职业早期科学家——尤其是女性研究人员——改革举措 ,包括拓展“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DYS) 项目,该项目让杰出青年科学家有机会探索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 “杰青”项目可获得五年的资助,而现在,其中不超过20%的项目可申 请第二个五年支持。


国自然基金委位于北京,是中国主要的基础研究资助机构。窦贤康向《自然》讲述了他希望这些改革能取得哪些成效,以及他对推动中国扩大基础研究投入的计划。

Q

您认为国自然基金委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国自然基金有两大任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和支持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在国自然基金成立以来的近40年中,我们在这两个任务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作为主任的首要工作是把之前的成功延续下去。


过去一年里,我们推出举措扩大对青年科学家的资助和支持。我们在香港和澳门开放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我们还对有意开展基础研究的临床医师引入了资助和评价体系。 我们将申请“杰青”的女性年龄限制放宽3年至48岁,希望能鼓励更多家庭负担较重的女科学家。


我们还试点了帮助本科生启动科研事业的资助项目。2023年,国自然基金共资助全国8所大学的129名本科生。最近,我们与德国科学基金会 (DFG) 探讨了如何送这些本科生去参加林道诺贝尔奖得主大会 (Lindau Nobel Laureate Meetings)

Q

拓展“杰青”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杰青”是我们基金委最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项目。我们已经基于我们的科学标准遴选了最有潜力的青年学者,所以我们希望能延续这一项目。


特别要指出是,只有让青年科学家感受到鼓励和支持,他们才愿意长期投身于基础研究。这些科学家如何才能创造出一个环境,让他们能专注于研究并做出原始创新呢?


我们改革的宗旨是提供长期稳定的资助。

Q

您如何看待有人担心,提高对最优秀科研人员的资助,会让大量青年科研工作者更难获得经费?

我不认为这两件事是冲突的。每年“杰青”只有不到450项,所以是很有限的。2/3的国自然基金用于支持源于好奇心的研究。 2023年,我们的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共资助了4万多人,这些项目支持有发展潜力的科学家。 从这些项目中,我们选出前1%的最有希望的青年研究员,进一步资助他们。

Q

对于科研大国来说,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在GDP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您会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基础研究。 2024年,政府的科技预算增加了10%,国自然基金委收到了363亿元。自国自然基金自成立以来,从中央政府拿到的预算增长了约400倍。


我认为, 中国对基础科研的投入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私营领域的投入有限。 我们有两个扩大基础科研资助的计划,一个是向中央政府申请更多经费,另一个是与企业和当地政府共建基金,由双方共同出资。比如,我们向这个联合账户贡献20%,企业或当地政府贡献剩余的80%。


设立这些联合基金为的是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鼓励更多投入。通过这种做法, 我们能共同启动基础科研项目,最终惠及企业和当地政府。

Q

您计划如何扩大基础科研的国际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基础研究投入的增长,中国科研群体应更积极地加入国际合作,尤其是在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以及可持续发展。


去年, 国自然基金委成立了国际科研资助部,鼓励中国研究者开展国际合作,也鼓励国外科学家来中国发展。


5月,我率领一个代表团参加了全球研究委员会 (Global Research Council) 年会,在会上与我们的国际同行做了很多交流。这类交流通常以扩大国际合作为目标,尤其在资助基础研究方面。

为篇幅计,这篇访谈经过编辑。


原文以 How a space physicist is shaking up China’s research funding 标题发表在2024年8月2日《自然》的新闻Q&A版块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4-02464-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自然指数:中国“霸屏”2024科研领导者榜单

被拒稿后无处可去?研究指出西方科学家的论文被拒后更容易发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