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阐述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精神,并重点介绍了产业基金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文章提到中央企业在发展产业基金时应重视历史逻辑、问题逻辑、比较逻辑和发展逻辑四大逻辑。产业基金是耐心资本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目前央企产业基金虽存在问题,但总体上仍是发展中的问题并可以解决。文章最后从发展逻辑角度强调了央企基金监管需要体现国资监管的特殊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党的历史逻辑强调产业基金天生具有创新基因。
产业基金起源于创新发展的金融需求,硅谷奇迹和知名科技企业的出现背后都有产业基金的身影。
关键观点2: 问题逻辑指出央企基金面临的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主责主业、集团管控、投资运作等方面,但总体上是可控的,主要风险来自募资集中和投向失控。
关键观点3: 比较逻辑强调央企产业基金的功能定位与央企功能定位相符。
市场化私募基金与央企基金在功能定位上存在差异,央企基金更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耐心资本的要求。
关键观点4: 发展逻辑强调央企基金的监管需体现国资监管的特殊性。
央企基金的监管需突出国资监管,同时吸收产业基金监管的一般规律,加强信息披露,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
正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发展耐心资本。产业基金是耐心资本发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作用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实现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支撑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投融资方式之一。中央企业发挥基金助力科技创新优势,应重视历史逻辑、问题逻辑、比较逻辑、发展逻辑四大逻辑。
美国借助产业基金形成“资本﹢科技”创新模式,在其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硅谷奇迹”和今天几乎所有知名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出现,背后都有产业基金的身影。我国私募基金同样因创新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产业基金的起源、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内生的金融需求,一是更高的风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金,二是创业者和投资管理人职能的分离。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工具,产业基金虽然在整体金融资本中占比不大,却在技术和企业创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问题逻辑:央企基金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
央企产业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主责主业的问题、集团管控问题、投资运作的问题等,但总体来看央企基金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不会出现系统性颠覆性风险,其主要原因:一是央企产业基金投资在资金端不会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在资产端是直接投资实体企业或项目,不会出现脱实向虚;二是依据央企基金业务管理有关政策要求,央企发起设立和出资参与基金均需履行决策程序,受国资监管、集团管控、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协议等多维约束,从监管流程来看管得严、管得住;三是从规模体量看,国资背景存续产业基金规模占我国金融总资产比重低于2%,不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影响力。央企基金主要风险来自募资集中与投向失控,约70%由各类国有企业“内部”出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母基金、民营企业和个人出资占比约30%左右,且相当一部分基金存在返投、互投等约定。总体来看,当前央企产业基金存在的问题属于发展中阶段性的问题,而且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把握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和尺度。
无论是从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来看,还是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一地一链来看,中央企业发展产业基金都是非常必要、恰逢其时的。首先,产业基金是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的重要一环,产业基金的引入有助于解决目前科技创新链条中的两个问题:一是系统性协同创新的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已经不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一整套技术体系的突破,是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具有多主体、多路径、长周期、强
外部性
等特征,需要以产业基金这种市场化纽带,激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形成新型的投入机制;二是长周期迭代创新的问题,因为产业基金可以覆盖到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的全部阶段。产业基金具有与创新高度匹配的金融服务特征,事实上近年来国际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全球范围内战略性前瞻性行业深度渗透,央企产业基金理所应当作为中央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前沿阵地的一个重要抓手。
比较逻辑:央企产业基金的功能定位与央企的功能定位一脉相承
央企产业基金与市场化产业基金的差异从根本上来看源于国资央企功能定位的本质性差异。市场化私募基金以追求财务回报为核心,投资科技创新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喜欢追求热点和短频快,而央企基金能够更加专注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推动产业升级目的,更符合耐心资本的要求。因此,央企产业基金的功能定位与央企的功能定位一脉相承,中央企业发展产业基金应坚持把聚焦做强做优主业,支撑中央企业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产业基金作为连接科技部门、政府财政、社会资本和创新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现对央企现行投融资模式的补充、完善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