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历史解密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没有诛杀功臣的皇帝,子女命运却极为凄惨,33 ... ·  昨天  
叔本华哲学智慧  ·  明朝状元罗洪先《醒世诗》25首,值得收藏一生! ·  2 天前  
叔本华哲学智慧  ·  明朝状元罗洪先《醒世诗》25首,值得收藏一生! ·  2 天前  
正面连接  ·  伊人在暹罗 ·  6 天前  
正面连接  ·  伊人在暹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历史解密

只有这位上将能叫动林彪:军队高层被他骂遍了

中国历史解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04 11:58

正文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中国历史解密》即可!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yiping1168   商务合作及投稿版权QQ:404658704

刘亚楼

来源:人民网

原题:刘亚楼运筹帷幄战东北

作者:钟兆云


林彪说他是“天生的军事家”。把参谋长与司令员、政委并提,这在其他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刘亚楼在东北期间,主要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主帅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46年12月中旬,也就是刘亚楼从佳木斯回到哈尔滨一星期后,他协助林彪部署和指挥了历时3个月的“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一个称职的参谋长,不仅要了解敌我双方部队的素质、作战特点、主官姓名、内部关系、武器装备、兵员新老成分和战斗与非战斗人员比例。


还要洞察作战地区的地形特点、交通情况、机动能力、群众条件、气候影响等等。当刘亚楼准备好这些材料时,林彪颔首赞许:“我们有了一个得力的司令部。”他还称赞刘亚楼是“天生的军事家”。


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


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后,东北战场的战局向着有利于联军的方向发展,南满、北满开始协同作战,统一行动。两条溪流汇在一起,东北形势骤变,攻守之势易手。联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初夏,在联军总部高级作战会议上,刘亚楼向林彪建议: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后,我方总兵力已达46万,敌我兵力基本相等,但就机动兵力而言,我军超过敌军而占优势;为执行军委关于打通南满、北满联系的指示,从根本上改变东北战场的形势,应于适宜时机发起一次攻势。


林彪同意刘亚楼的意见。当年“东总”的老人都说:刘亚楼很有军事天才,他提出的建议,几乎没有不被林彪采纳的。从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后,共产党人在黑土地上的每次胜利,都有刘亚楼的智慧在闪光。夏季攻势开始后,大黑林子一战,民主联军用“口袋战术”全歼敌八十八师全部和九十一师大部,击毙七十一军参谋长冯宗毅、八十八师师长韩增栋等将官。



林彪


在乘胜收复公主岭时,民主联军曾一度炸坏了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的小汽车轮胎。5月22日,联军的铁拳砸向四平。林彪要力雪去年的四平之耻,给夏季攻势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6月14日晚8时20分开始的四平之战,其惨烈、激烈、壮烈程度,在全国战场也是罕见的。


经苦苦鏖战,四平大半个城池已经在民主联军手里了。但就在陈明仁确实顶不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打算时,国民党两路援军南北对进逐渐逼近四平,与民主联军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了火。


刘亚楼


林彪不禁吃惊起来:怎会打成这个结局?


刘亚楼说:再坚持一两天,战局就会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转化。林彪反问:如果一两天拿不下四平呢?刘亚楼分析道:郑洞国和孙立人的援军虽已赶到,但他们被我们的“围城打援”搞怕了,行动肯定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我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给四平守军最后一击。


“拿不下四平,全军就将陷于被动,趁敌未合围前,快撤。”比郑洞国还要谨慎小心的林彪,像当年的四平保卫战一样,在节骨眼上以撤为上策。这一撤,再次救了陈明仁的命。后来表明,如果林彪这次听从刘亚楼的建议,整个东北的局势将提前改变。但不打冒险仗的林彪与历史的机遇失之交臂。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期间,来往于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几十份电报,篇末和篇首大都是“林罗刘”,有时是“林罗刘谭”。“谭”,指的是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谭政。把参谋长与司令员、政委并提,这在其他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


建国后曾担任大军区和省、部一级领导的一些四野老人,都说自己当年在“林罗刘”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在战斗作风、工作方法上彼此共同的烙印很多。而“林罗刘”在一般军官和士兵中口碑更好: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指挥员,那是福气。


刘亚楼


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本事,否则,窝囊不说,死都不知是咋死的。兵有强弱,将有巧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军队能不能打,首先还是取决于为将者的水平。在这点上来说,“林罗刘”堪称强将。强将手下无弱兵。司令员对政委是平起平坐,对参谋长却有上下之分,但林彪似乎不大计较这些。


与其他野战军明显区别的还有,其他野战军首长都非常重视集体领导,每一次战役前都要集体开会研究,分析敌情,作出判断,决定战役总体原则,然后再由司令部作战部门根据总体作战原则作出具体方案,而东野却有所不同。


“林罗刘”三人中,林彪考虑大事,定作战决心,其他事基本撒手不管。他的作战决心一下,罗荣桓在政治工作上保证促使完成,而把林彪定下的作战决心变成计划和命令,并组织部队实施等一套,就几乎由年轻力壮的刘亚楼“承包”了。


朱德与刘亚楼


每逢大事,三人便在林彪家里(有时在办公室)一块讨论。可以说,共产党能在东北取得这么快、这么大的胜利,和这三位黄金搭档密不可分。“东总”的许多老人都说:刘参谋长有水平,人也随和,没架子,可他发起火来,批评足轻的,动辄还怕桌子骂娘,没被他骂过的纵队级领导,还真难找。


其实,刘亚楼不是那种一见人就骂,走到哪骂到哪的人,他的骂往往事出有因。一次,一位老资格的纵队领导领受任务干砸后,刘亚楼召开大会进行批评。那位纵队领导强调有实际困难。




刘亚楼听了他列举的那些困难后,更火了:你有困难找我呀!我这个参谋长吃干饭的呀!不就是给你们解决难题的吗?有问题,你提出来嘛,解决不了算我的责任,现在哭爹叫娘算什么?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呀,这是打仗,要死人的,人死了还能活!直批得那位纵队领导低头不语。


哪个纵队好坏,哪个纵队领导好坏,他指名道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该通报的就批评通报,绝不含糊。刘亚楼即使发火,也能发到点子上。不管发火不发火,他都是连讲带比划。同样一句话,从他嘴里讲出来,或是骂出来,味道就和别人不一样。


他讲话讲得很有煽动性。有时林彪听了,也笑一笑,随后补充一两句,说:“参谋长讲得不错。”有的领导背地里有意见,罗荣桓就给刘亚楼“撑腰”:“参谋长脾气是大了点,但他说的是对的,你们应该做好。”



数年来,我曾访问过一些当年的“东总”老人,他们讲起刘亚楼,语含敬意,让“参座”形象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刘参谋长对人严格。谁睡得早了点,他也不说话,进屋把灯打开,再翻一阵抽屉什么的,把对方折腾醒。谁起来晚了,他进屋把窗户打开。


“刘参谋长严格的工作作风,不只是对别人,他对自己也是这样。真可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每次战役,从准备到结束,他常常是紧张工作十几二十个昼夜。他就像胡琴上的弦一样,总是绷得紧紧的。吃不好,睡不着,面色发黄。虽然十分疲劳,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头脑依然机敏,工作照样雷厉风行。



“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那样混乱的局面,那样不利的敌我形势下,我们能很快地发展到百万大军,同美械化和训练有素的敌人连续作战,并不断取得胜利,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果断、雷厉风行的参谋长,及其领导的有力的司令部机关协助军政主官组织指挥作战,是难以做到的。在这方面,应该说刘亚楼参谋长是有重大贡献的。”


刘亚楼除了能干、会干,还能玩、会玩。有条件时,他忙里偷闲,跳舞,打猎,侃大山,样样精通,玩起来像干工作一样精力过人。据说他“神聊”特别在行,往那儿一坐,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一会儿就聚一堆人。有时,林彪也踱过来当听众。


刘亚楼看见后,就站起来叫声“林总”或是“101”,林彪却说:“讲,讲下去。”林彪不爱玩,也不会玩,几乎没有嗜好。刘亚楼看他太累,生活太枯燥乏味了,曾鼓动他去玩。



林彪也曾“响应”过,在黑龙江双城曾和刘亚楼一道出去打过几次猎,在哈尔滨也和刘亚楼一道去跳过舞。那时,敢叫林彪去玩,能叫动林彪去玩的,大概只有刘亚楼了。


刘亚楼敬重林彪,但并不是事事都迁就他,打锦州时的争议姑且不说,辽沈战役结束后也有一场争议。当时“林罗刘”签发的上报中央、毛泽东的《关于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的电文中,写进了“在攻打锦州问题上,我们曾一度犹豫,后来又纠正了”的话。


林彪


对这段文字,林彪是极为不满的,由于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坚持与说服,才只好照此签发。辽沈战役,刘亚楼高招迭出,功不可没。林彪、罗荣桓定下战役决心后,对战役决心的贯彻、组织与实施,则由他这个参谋长唱主角。

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