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2014年,我做过一个演讲,叫《中国人,你要自信》,演讲视频制作完毕后准备在优酷发布。但发布的前一天,这个视频的制作方决定删去自己的名字,因为担心播出后会遭到围攻,这就是当时的舆论氛围。但我讲了一个我自己的判断,我说:现在看视频的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应该更加自信了。果然,这个演讲视频,虽然是一个“三无”产品,但播出之后好评如潮,当天就有上万条留言,总体十分积极,证明这个演讲切中了当时的时弊。
后来,应该是2016年前后,我们请一位研究大数据的专家一起来讨论中国代际变化的趋势。他说大数据表明中国的“90后”一代购货已经是以国产品牌为主了,他还加了一句,“张老师,我估计90后会很喜欢你的作品”,后来发现果真如此。确实,中国的90后、95后、00后,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最自信的一代,用中国奥运金牌获得者潘展乐不久前在香港接受采访时所讲的话就是:“希望你们以我为榜样,为国争光。”
我还可以和大家再分享一段往事。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外边的世界眼花缭乱,也十分精彩,许多国人一下子失去了自信。这个时候一批“公知”趁机兴风作浪,在国内许多大学煽动“学潮”,质疑和否定中国的一切。我当时很荣幸有机会给小平同志做翻译,他见外宾时多次谈到“学潮”。1987年1月,他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主动说最近有些“娃娃”闹事,他把学生称为“娃娃”,但他说这不会影响中国的大局。他说我们要重视对“娃娃”的引导,要注意“右”的问题,要处理“学潮”背后的黑手。
可以说,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娃娃”的觉醒。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很多都出过国,往往比他们的父辈和老师更了解真实的外部世界。他们是完全平视西方的,甚至有点俯视。与此相联的是中国亲西方“公知”的影响力迅速走衰,这些“公知”自己也承认他们过去几十年对中国青年进行的所谓“启蒙”已经失败。确实,10年前,美国驻华使馆随便发一条微博,就可能造成影响全国的一个舆情,但今天美国使馆再发类似的微博,大概率成为“翻车”现场。国人的心态早已改变,西方模式走下神坛,“美国神话”已经终结。我在想如果小平同志今天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他不会再说“娃娃”闹事,而会说“娃娃”懂事。
“娃娃”懂事,“娃娃”觉醒,意义十分重大,它意味着中国稳住了,中国社会主义稳住了、站住了,西方话语再也忽悠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虽然“1450”网军(民进党网军)们仍然在网上猖狂反扑,但这是无济于事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正以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军事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