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秘黄总介绍公司16年及17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2016年公司饲料整体销量733万吨,同比增长16%左右,其中禽料20%增长,猪料17-18%增长,水产料5%增长,价格方面因为玉米市场化下跌,禽料价格下降,猪料价格有上升,水产持平。整体来看,饲料收入同比增长7.5%。毛利率方面,禽料仍有压力,猪料保持稳定,水产中鱼料在水灾之后压力非常大,但因为结构比较好,高端膨化料增长25%,毛利略有下降,但不多,对虾料比较稳定。
从上、下半年来看,16年上半年销量323万吨,同比增长23%,收入同比增长20%,利润同比增长33%,情况良好。但从7月份华中开始的水灾影响非常大,销量410万吨,同比增长11%,增长主要以禽料为主,水产料下滑的,收入下跌2.3%,利润率下跌2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2000万元的减幅。
17年一季度饲料的销量,总量20%+同比增长,水产同比增长30%以上,禽料同比增长18-19%,猪料同比增长20%+,价格整体上也在回升,饲料整体收入45.7亿元,同增33%,毛利率、净利率都不错。
2 管理层Q&A(以提问顺序为准)
Q:公司水产饲料多年以来比较专业,那在禽料、猪料的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
A:我们的结构比较好,17年目标近900万吨,水产料250万吨,畜禽饲料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水产料,这几年黄总也提到06年我们做禽料,10年开始做猪料,都增长比较快,还是我们整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体现。特别是这几年禽料全行业是稳定或略有下滑的,而我们的禽料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更能体现专业性。
Q:养殖公司变大,自己开始做饲料,您怎么看我们作为饲料起家的公司在行业格局缩小的问题?
A:养殖端包括猪、鸡、鱼、虾都在变化,未来长期的趋势是一致的,走向规模化,走向集约化。我们的判断在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市场的主体仍然还是家庭农场,适当规模化是主流。行业里像温氏、牧原这样的企业,未来会有发展,而且会有类似的企业起来,但站在养殖端来看,超级大集团未来占比20-30%再往上走是比较困难的。对饲料企业来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市场不会缩小,因为10万头猪出栏以下的企业,自己做饲料是没有竞争力的,更别说现在几百头、几千头母猪未来还将大量存在。所以我们说的一体化一定是能出栏几十万头、几百万头以上的企业自身可能是封闭的。我们说的猪饲料工业化率还不够,全国一年8000万吨,如果按6、7亿头猪来算的话,只有50%的工业化率,还有很多的小农经济,自己买浓缩料、玉米来配,现在还有生存的空间,但再往后走随着规模化、随着对饲料产品识别越来越清晰,这种自配的模式都是低效的,所以饲料的专业化仍然还有广阔的前景,有长期存在的空间的,反而是对饲料生产本身的能力提升是最为关键的。以前散户多,对饲料产品的鉴别是比价模糊的,现在规模化对产品的要求会很高。
Q:如果家庭农产是未来主流模式的话,我们公司如何调整客户结构?大家了解公司猪料还是中小散养户的客户结构。
A:猪料、养殖是近两年变化最快,变化最激烈的一块,所以它对传统的饲料企业冲击是最大的,所以大家都是处于一个调整的阶段。我们海大从10年到13、14年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前两年是相对慢的,也是我们在调整结构。之前我们的客户主要以散户为主,现阶段面对正在成长的家庭农场、规模化猪场,整个行业都在寻找怎么对接的过程,我们原有的一些要素发生了变化。饲料越来越需要清晰的辨识度,对饲料产品的要求是提高的,比如前端料,母猪、教乳保料需要的是功能,这需要时间去做研发,对仔猪、大猪料需要更好的转化效率,我们这两年在产品力上要做得和鱼料一样强。另外,金融、疫苗、动保、技服我们都在做储备,17年我们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在散户客户群之外,对接规模猪场,下一阶段的目标也是以规模化猪场为主。竞争的维度还在我们一直具备的特点,从饲料扩充品类到动保到技术服务,也在筹划加入金融板块,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量支撑优质客户的成长。所以猪料我们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品类,而且是核心品类。
Q:未来两年对我们贡献大的是猪料吗?不同板块的竞争格局和客户结构区别在哪?
A:饲料业务因为此前有很好的基础,现在竞争的格局越来越有利于海大的发展,目标是非常高的,要突破2000-3000万吨。这里谈到品类,我们是猪、鸡、鸭、鱼、虾全面布局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不同的诉求,像前几年禽料我们要规模,这两年开始要利润,因为能力上来了。前两年水产料发展总量上比较难,我们在调结构,虾料、膨化料的比例快速提到一半,未来几年水产料的发展节奏会更好,量利会并行。这两年要在猪料上做功夫,也需要先把规模拉起来。另外,业务板块已经在慢慢延伸产业链,从种苗板块到动保,也会进入一个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其实,我们的种苗、动保是嫁接在饲料板块之上的,前面10年我们在做技术储备,种苗要有优势,动保要适应市场,结合得非常好,提供解决方案、养殖模式,带动饲料快速发展。这两年在养猪板块进行大的投入,它不太一样,从养殖的角度需要体系的支撑,包括防疫体系、育种体系,当然饲料体系是我们的强项,所以养猪业务也储备了好几年,养猪团队要起来,因为要素不一样需要时间来培养团队,未来也将带动饲料业务大发展。在服务规模场的时候,养猪团队来提供技术服务。在养猪过程中,对猪料产品的理解也将加深,猪料竞争力也将快速提升。所以这些业务之间都是有关联性的。客户结构方面,水产客户平均养殖面积20-30亩,这两年出现100亩左右的规模户,但其实它还是一个小型的养殖主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支持它,从种苗、饲料、动保它自己是做不了的;养猪不一样,出现了巨头,我们之前判断过公司化不会成为主流,中间层出栏2000-3000头的会成为主体,现在700-800头的再扩大,还是需要我们去提供技术、产品支持。这部分客户起来以后倒逼饲料产业整合,养户的规模化会让很多企业做不下去,产品这一个维度就把很多企业淘汰掉了。
Q:养户规模化的程度加深,会有一个压价的行为对毛利率的产生影响,未来水产料、猪料会不会和禽料一样低毛利率?
A:从全行业来看,饲料产品的毛利率往下走是必然的趋势。但这里面对不同企业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养殖品种很多,猪、鸡、鸭、鱼、虾是大类,每一类里面区域的养殖模式不一样,也会有品种差异,原料更是不同,像欧美就是玉米、豆粕就是原料,但在中国粮食副产品都是原料。对于中国来讲,养殖端到饲料端乃至各个环节目前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像传统的没有研发、技术、全产业链特点的企业,它的毛利率一定是越来越低。因为行业特点有非常大的创新空间,所以可能会出现行业利润在下滑,企业利润在做起来。我们自身也有这样一个过程,06年做禽料就是基于对产业的规划,当时认为单条产品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困难。前三年就是靠水产料在培育禽料业务,让利给养殖户,把市场拿下来,规模上升过程中做很多专业化的东西,包括产品研发、技术提升、原料采购专业能力提升,禽料的利润在逐步的提升,这两年更明显,禽料行业同质化程度高,但对于海大来讲,未来每年会继续增量,毛利还会提升。
Q:请问公司种苗业务和微生态制剂未来的规划?
A:我们目前看到突破最快的可能是动保,是一个培育增长中的市场,海大还是水产动保量更大一些。随着养殖规模化,养殖模式、技术的提升,国家推进健康食品的倒逼压力,动保的市场空间会快速地放大。前些年我们是在模式、产品上做沉淀。最早先是靠模式,海大拥有这么多的养户和经销商,相比传统的动保企业,我们具备大平台优势,所以08、09、10三年销售就过亿。但当时我们的产品力是不够的,所以后面2-3年出现停滞的状态。近2年通过组织研发投入,目前产品越来越适应和支撑水产养殖的需求。16年开始我们的产品优势出来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7年从一二季度水产动保进度非常快,我们认为明后年可能会更快。水产动保市场我们初步判断有80亿的市场规模,很快过百亿,我们做到市占率10%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水产动保我们在未来3-4年销售额会突破10亿元。
我们进入畜禽产业链之后也开始做服务模式,畜禽的动保也在做布局,16年收购疫苗公司研发产品及获取兽药批文,未来同样有大的目标。未来整个动保板块5-8年要做到30个亿的销售额。
种苗我们认为会更慢一些,之前更多聚焦在水产种苗。虾苗业务之前碰到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虾本身的特点),经历了一些反复,起步走得非常快,后面几年碰到育种、产品品质的不稳定,15、16年开始我们产品的稳定性开始恢复,自有的品系表现非常良好。鱼苗我们在育种上很有信心,坚持了做了十几年优势已经确立,品类也比较多,包括草鱼、鲫鱼、鳊鱼、罗非鱼等主要品种表现非常好。
在推广模式上,我们前几年在找,鱼苗需要很多环节,公司之前打不通这个链条,16年调整策略鱼苗必须和我们的鱼料捆绑,“三户结合”优质户、重点户、规模户,种苗不再对外卖,找一些经销商合作,直接标苗给他们下面的养户。鱼苗这块更大的价值在于对鱼料的带动,本身的盈利价值不高。种苗是行业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克服现在这样一个推广的阶段。
Q:海外市场的进展情况?
A:海外市场,我们是以水产料进去的,集中在越南,当地的成长非常好,17年前5个月的业务增长得更快, 规划17年销售30万吨。16年开始我们加大对东南亚的布局,第一畜禽饲料工厂春节后已经在越南投产, 年底还有一个在建的工厂开始投产。目前规划的还有印尼、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整个竞争态势是不像国内那么激烈。
Q:生猪养殖板块在猪价下跌的情况我们是怎么规划的?
A:公司进入生猪养殖板块并不是根据猪价来制定的,更多的是经过整体的分析,而是公司进入是不是有优势。未来的养殖业变化中生猪板块是最有价值投资的。一个层面是生猪和禽、水产相比,散户和良好的公司化养殖天然的差距非常巨大,比如psy,散户15-16头,我们企业能做到22-23头。我们评估公司能不能把支持生猪养殖的平台建立起来,防疫、育种、饲料、金融、食品这些体系我们觉得海大能做好,从10年进入猪料就开始布局摸索养猪、培养团队,16年方向开始清晰,调整的策略是先拿地,规划实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个省500万头的产能,17年前几月已经基本完成。现在的精力转向内部团队建设和育种安排。当然会考虑经济效益,控制节奏,出栏高峰期预计在2019年以后。
Q:公司饲料业务17年哪些投产?准备再投几个厂?布局在哪里?
A:公司今年投产的包括海外板块的几个厂,国内几个大区华南、华东、江淮大区有一些投产,主要是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华南区域广东、福建,华中湖南湖北江西,华东浙江江苏安徽是我们工厂数量比较多。13、14年在河南、山东也起来了。 这些区域我们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增量每个区域都有清晰的规划。17年我们在西北、华北、东北都有布点,不会太快,先进入。广西之后也有比较大的目标。
Q:公司养猪模式“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都有,未来占比是怎么考虑的?签约的存量是什么状况?
A:现阶段来看我们公司自繁自养的规模会控制一些,“公司+农户”为主,以益豚公司来做,布局25万的母猪,6万头的猪苗,其中六、七成是专业团队去负责,其余30%靠饲料厂来做,饲料不介入母猪环节,但会有猪苗给它,在卖饲料的同时对接放养。16年自营出栏10万头,放养模式接近20万头,16年出栏估计在50万头左右。
Q:我们销售人员的数量之前想增加,但是年报披露感觉没有完成?
A:销售角度分板块来看,水产板块想加人,但市场模式有点变化,加人比价困难。畜禽板块,禽料追求效益,各个区域不同,有些地区一个业务员要销售2万5千吨才能达标,华东区域从1万吨加到1万5千吨,所以在产品力提升的同时,我们销售效率要提升,销售费用要下降。猪板块之前靠人海战术,这两年在调整,从量的要求转向盈利,接下去更不会去靠人数提高销售了。
Q:公司的预收政策是不是把养户的销售单价锁定?
A:不一定。湖北市场会根据价格变动来调整,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而江西、湖南就锁定了。16年经营压力大,一方面是水灾影响,另一方面是华中出价出低了,现在很多中小饲料厂出价盯着海大,所以16年我们出价低,他们也出不高,利润让给养殖户了,出现没有盈利或者亏损,甚至发生卷款走人,养户今年转向我们这样稳定的大企业。
Q:公司17年的饲料销售目标?未来3-5年的体量,分项达到多大的规模?
A:今年的预算水产料250万吨,猪料150万吨,禽料500多万吨,水产料我们市占率大约12-13%。猪料全国8000万吨,禽料也在8000万吨,总量是1.8亿吨。
公司前几年要求总量每年增长100万吨,17年开始要求每年增长200万吨。17年来看,我们完成150万吨的增量是比较有把握的,未来保持年均200万吨的增量。禽料的增长中长期看压力不大,因为禽料的产品优势非常明显。水产料经过几年的停滞,接下去希望能增长到400万吨是阶段性的目标,水产料的产品品质不够显性化,营销空间很大。猪料压力最大,做到600-700万吨。
Q:公司饲料分类的毛利率差别大吗?
A:公司自己的产品里毛利率高的是水产料,其中最高的是虾料和膨化料,在16-17%,猪料我们放在12%左右,禽料在6-7%,前两年禽料4-5%。因为禽产业的规模化程度高,产品周期又短,对我们优质饲料的识别率特别高,所以海大的禽料在提升,全国还有6000家禽料生产厂,但海大在局部区域都有比较高的市占率。水产料识别度不高,养户也相对落后。猪料前两年散户也算不清账,随着规模户起来后,越来越有利于海大猪料的议价能力。
Q:禽流感对公司禽料销售的压力大吗?
A:禽的压力今年上半年比较大,和去年不一样,16年上半年禽料行情非常好,10月份以后出现亏损,上半年禽养殖包括蛋禽是非常糟糕的,当然下半年禽可能有反弹。我们看过16年禽料最高销量是5月份,是非常奇怪的一年,5月份72万吨销量全年最高,17年我们认为7、8、9、10月禽料还是高峰。1-4月部分省份、营销大区的禽料行业下滑很厉害,海大的占比在提升,总量还是保持增长的。二季度禽料的同比增幅会下来,因为16年基数高。
Q:海外的毛利率比国内高一些吗?
A:公司对虾和膨化料国内在16-17%,东南亚可能高1个点,但猪料、禽料高一些,都在十几,东南亚本地工厂没起来,竞争对手现在跨国企业嘉吉、正大。
Q:请教水产品价格上涨传导水产饲料这块是什么情况?
A:传导非常快,水产品价格一高,它和猪、鸡、鸭不一样,投食率以前是有标准的。前几年价格不好,养户投3%,甚至1%,量就减一大半。今年价格一好,一亩鱼塘以前投5包料,现在投8-10包。所以公司鱼料销量增长30%很有希望,年初目标只有20%。虾的下游行情不好,所以不见得太好,但会增长,16年销量40万吨,17年目标50万吨。
Q:公司饲料业务的未来业务定位,与其他业务的平衡?
A:农牧业里面以前主流的企业是饲料企业,无论是资本、规模、人才,这几年温氏、牧原的崛起背后是有原因的,养殖端的价值在回升,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暴发起来的。饲料企业这几年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现在很多企业战略不清,觉得饲料行业以后很难做了,都是大的养殖场了,就开始放弃。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饲料是最简单的一个环节,对于各要素的要求而言。面对饲料行业,没有信心了,去做养殖,做产业整合,我们认为这种企业成功的概率不会太大。
我们认为饲料行业竞争激烈,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去挖掘,不管是技术、采购、服务。从这个角度去讲,比去做全产业链要更简单。对海大来讲饲料业务还不够强,这里不能光看规模,我们看到前几年一些企业冲到1000-2000万吨以后就开始下来,后台的实力还不够。我们要先做到量的要求以后,再逐步的延伸产业链,就更有信心。比如我们做种苗十几年了,但是我们不急,因为知道这东西急不了,后面会开始放量。动保同样也是这情况,前几年逐步地投入研发。养猪也是一样的思路。一方面我们要有信心,但另一方面不能违背规律,必须要步步为营。饲料业务仍然是我们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业务,来支撑我们的其他业务。
Q: 公司饲料等产品提升空间的具体点在哪里?
A:以禽料为例,禽料国内外都是低毛利的,但海大有采购优势、技术优势、效率优势,虽然都是小的优势,但叠加以后反应在终端优势很明显。回头来看,每个环节都有很大空间,原料采购像玉米已经分的很细,分了5、6种,黑龙江、辽宁、华北的,不同原料价值空间就出来,还有能源利用方面,对煤的使用都没有做的很深,这需要去研发。采购方面,公司大宗玉米、豆粕做得不错,但其他原料还是不够,组织效率、品类选择都没有延伸得很靠前。运营效率整体上不错,但和区域聚焦的小企业,人均效率、生产效率都有提升空间。猪料、水产料行业改造空间更大,这个行业太粗犷。
Q:公司怎么防范极端因素比如天气、灾难、疫情等影响:
A:这些极端情况公司防范不了,但公司业务线比较全,不可能猪、鸡、鸭、鱼、虾都出问题。从区域来看,16年主要华中,但华北、华南没有影响,所以区域布局也很重要,另外海外我们也在发展。我们是从产品品类、区域布局来全面抵抗养殖的天气、灾难等不确定性风险。
Q:公司水产料这两年增速放缓,之后怎么调整?
A:如果我们今年销量目标不是定在900万吨,比方说定在800万吨,今年利润会增加一大块。比方说禽料整体行业在下滑,但我们的占比在提高,其实还是在让利下游客户,培育他们,把市场拿下来。水产客户以小户为多数,产品识别度不高,营销空间非常大。消费端近几年有个特点,总量一定是下滑的,四大家鱼虽然占70-80%的比例,但其实是在被替代的,像鲈鱼、大黄鱼发展很快。我们近几年调结构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不追求总量,但调结构要加大力度,可能未来几年特种料会持续高增长。
Q:请教下历史上来看鱼价的高低与公司水产料销售有多大的相关性?13年公司下滑的原因?
A:相关性非常大,直接相关。12年前做水产的比较少,只有海大、通威、粤海,13年猪料、禽料销售放缓,很多企业都进入,水产料的竞争突然加剧,那个时候我们措手不及是主要原因。3年以后进来的玩家发现做不起来,开始退出了,竞争格局改善了。水产料我们短期的目标是市占率20%以上。
Q:明年公司的增长点在哪里?
A:分品类,禽料在区域占比还要提升,国内和海外都会上来;猪料今年开始在组织发力,以前是在关东做,今年在湖南、湖北都建饲料厂,山东、河南已经在做了,也开始细分功能料、前端料、教乳母产品要能进猪场,仔猪料、大猪料要打价格战攻坚;水产料不管行情怎么变,国内今年还要研判,海外板块很清晰,对虾的终端优势已经体现,加州鲈、大黄鱼、石斑鱼这些爆发的品种我们是能够抢占到的。
Q:对区域聚焦的特色小企业如何竞争?
A:我们不够聚焦的时候,他能生存,一旦我们也聚焦,他就做不过我们,2-3年僵持,5-8年必胜。比如甲鱼料总共20万吨的市场,以前不做,16年我们开始做了,一年就做了1、2万吨, 像这种规模不大、利润不错的品类,我们进入直接把利润压低就行了,因为我们的平台优势强。
Q:未来怎样的饲料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A:现在的饲料企业分两类,一类企业是做效率、做规模,但前端料不行,一类企业是做前端料的、高毛利、但精细化管理能力差,中大猪料做不来。未来这两种模式都会有问题。未来一定是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前端料非常专业,中后期料运营非常高效,这种企业才能够胜出,最终是帮养户的养殖效率提升。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企业基因的挑战。
Q:公司16年水产料中高端料占比是提升,产品结构编号,为什么毛利率是没有提升的?
A:因为华中锁价模式出价低,导致去年毛利率偏低。15、16年有两个鱼料品种在打市场,让利较多,今年会恢复正常。未来公司产品毛利率、净利率都有提升空间,但是集中规模以后,想要提价还是很难,因为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一旦提价,竞争对手马上会进来。
Q:公司对标学习的国际跨国企业是哪家?
A: 对标正大,从研发、技术、采购、管理、战略都还在学习。
联系人:王莺18502142884/吕哲15221345680
1.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HCFocus)为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创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华创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华创证券研究所”,或含有与华创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华创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2. 本订阅号不是华创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创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华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创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数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4.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均为华创证券所有,华创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