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讲话的一个焦点是“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对此,有观点认为资金来源是关注重点。其中,万能险产品是一些保险公司举牌的过程中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万能险资金举牌被认为存在资产负债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分析称未来监管动向将抑制将保险作为杠杆融资平台进行的恶意收购。
在一些保险公司举牌的过程中,万能险产品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万宝之争”初期,关于万能险资金持股的利弊也被多次提及。郝演苏表示,万能险保费也是保险资金的一部分,用来投资并没有问题。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险资举牌要注意收购资金的期限匹配问题。“一般的入股上市公司,会认为是进行一项长期的股权投资,长期一般都是指5到10年,这就要求收购的保险资金,在时间上和入股上市公司的时间相匹配,不能用短期的、一年一付的短期寿险等资金来收购,这样就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需要监管层从一开始就杜绝。”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初以来,通过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人身险的监管,短期万能险的规模已经受到限制。不过,申万宏源证券9月底发布的保险举牌研究报告中依然提到,利用万能险资金举牌存在资产负债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近日发布了基于“宝万之争”视角的杠杆收购研究。据媒体报道,吴晓灵在清华国家金融研究院举行的专题讨论会上表示,“从公开的资料,我们没有办法来说宝能的资金组织是违规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组织的方式蕴含了很多风险,这些风险需要我们的监管方面针对现在监管的漏洞来加以弥补。”
吴晓灵认为,宝万之争中保险资金参与并购的问题首先是,万能险产品作为短期理财产品,用于长期投资加大了流动性风险。
而与此同时,由于万能险本身的负债成本,保险的杠杆收购也被业内关注。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今年7月份的一份研报中表示,中国在杠杆收购方面的制度存在很大操作空间,新兴保险公司借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资金用于股票市场的杠杆并购存在很多监管空白。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对于保险的资金运用,未来监管动向将抑制将保险作为杠杆融资平台进行的恶意收购,引导合理的财务投资。
经济学家刘胜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对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应该进行限制,且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但做这个事情的,应该是保监会,而不是依靠证监会。刘胜军认为保监会长时间没有针对险资举牌行为进行进一步监管,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保险公司的跟风行为。刘胜军称,保险公司首先是要保证公司的稳健经营,确保资金安全。而用短期的万能险,通过加杠杆的方式,举牌上市公司,放大了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