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句
#实践证明,降价的楼盘并没有持续走量;而卷产品的楼盘,多数成功了#
在陪跑楼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线的销售,抱怨楼盘的硬伤和价格。这是她们看来,导致业绩不理想的原因。我会善意的提醒,也许是楼盘价值挖掘不到位。并且在《需求制造》和《兵王》培训里,不断强调客户的购买逻辑,也就四个词八个字:这是实效多年市场一线中总结出来的购买逻辑,适合包括房子在内的任何商品,比如手机、汽车、服装、餐馆;乃至你选大学专业、找对象等等,都是符合这八字逻辑。这套逻辑,尊重商品的不完美,需要顾客“忍受”,也即确实没办法提升的让人不满意的部分;也尊重商品的定价,无论价格高低,都需要付出“代价”。我有朋友很喜欢去尼泊尔旅行,客观来说,要忍受那里的欠发达,基础设施和服务都跟不上;且付出的代价未必比发达国家低。但没办法,她就是“喜欢”尼泊尔的自然、神秘和朴实,这是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不提供的。你看,她因为喜欢,从而忍受,出行和金钱的代价不低,每当有契机,就去尼泊尔待一段时间,回来感觉人很安静。每个楼盘,都有硬伤,对代价的评价标准也众口难调。关键是,你让他喜欢楼盘什么?顾客对楼盘的喜欢,减去需要忍受的不足,剩余部分还大于需要付出的代价,基本上就是准客户了。如果你没找到让顾客喜欢楼盘的理由,营销基本上就是一场灾难。在项目的前期,还没有报规之前。其实,我们已经能预判,建成后,顾客所需要忍受和对代价的态度。1)楼盘组团成熟度和配套的缺失,2)因地块大小和容积率等导致的空间硬伤,3)以及周围四至的不良界面。通过土地的成本,反推出上市后的单价,以及楼盘的总价,包含交付时间等,都属于顾客需要付出的代价。不需要上市后才知道这些抗性,某些差评,基本上是命中注定。反而是在楼盘规划和设计未定之前,我们还有机会通过产品发力,来放大客户的“喜欢”程度,对冲将来的不足。如果仅仅是持平,我们都会认为产品力不足;更不用说,产品亮点比不过现有对手。这样的产品,我们内部是不允许拿出来的。空间的关系场设计,如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解释起来毕竟复杂。简单概括来说,对手卖奢华,我们就卖度假感;对手卖风景,我们就做城市。如果仅仅是通过提高成本,来增加客户的“喜欢点”,那么就会增加“代价”的承受度,如果花得不巧妙,后面顾客对价格的抗性就对冲了产品的喜欢点。意义不大。再复盘一下越秀天樾云萃2期的这款143户型。纵然,她是成都新规产品,但是新规和老规相比,也就是板率15%增加到20%的差别。增加5%的板率,对于143㎡的户型来讲,充其量也就增加了7.15㎡的花园、阳台等面积,按照计一半面积的算法,也就帮顾客省了3.57㎡的钱。省3.57㎡的钱,显然做不到这款143产品的轰动性,上市被一抢而空。是越秀在提高顾客的“喜欢”度上下功夫,板率从15%-20%,这5%的富裕,全部画在了顾客的痒点上。如果你不能判断目标顾客家庭的敏感点,纵然给10%的富裕板率,估计也难以达到这种认同度。当前地产业界,还是容易以“产品投入”来代指产品力,以为增加了装修、立面等投入,产品力就上市了。的确,高端楼盘是需要高投入的。但不能忽略“产品逻辑”对产品力的提升,比如越秀143的产品逻辑,是增加中产改善的生活情趣性,这是该类家庭说不出来但十分敏感的点,所以能把面积花在“刀刃”上。而天府新区的阅天府项目,则是对一期的外立面、内装修做了大幅度提升之外,实实在在花了一大笔钱。此外,做了红线外街区休闲Box,以及组团的度假岛,也会额外增加投入。2.0版本上市效果很好,开盘去化90%,销售9个亿!但是,你不能说,阅天府增加的投入,得到了今天的量价。投入和产出,有因果关系,但非必然关系。阅天府找到了高改豪宅的产品逻辑,在都会的豪华感基础上,叠加了度假感。让目标客户非常“喜欢”。在公园城市的CBD中心,得到了奢华度假酒店的日常场景,才是她的产品逻辑。但也很复杂,如果客户不能“喜欢”,那对楼盘会0忍受,放弃利润降低顾客的价格门槛,她就会买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