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晨报平遥  ·  探访平遥摩崖宝藏,记录文明遗迹 ·  昨天  
晨报平遥  ·  探访平遥摩崖宝藏,记录文明遗迹 ·  昨天  
宁波日报  ·  今天22点10分,迎来今年首个…… ·  3 天前  
宁波日报  ·  今天22点10分,迎来今年首个…… ·  3 天前  
解放日报  ·  喻军:朱自清的三个站点 | 睡前分享 ·  3 天前  
朝文社  ·  美媒自曝打击DeepSeek内幕,与安全无关 ...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除了接吻,女人更渴望这3样东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还记得天才指挥家舟舟吗?他如今在深圳靠低保度日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1-13 18:00

正文


23年前,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湖北武汉一个患有先天愚型症的男孩——舟舟的故事

这部片子的产出,其实是个意外。

那年,张以庆是去武汉歌舞剧院拜访一位贝斯手,是他另外一部纪录片的主角。

可到现场之后,张以庆被一个少年吸引了。

少年不高,矮胖,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侧边,神情专注跟随着乐团正在演奏的《卡门》,挥舞着手里的铅笔。

张以庆盯着少年看了好久,才明白少年是在模仿乐团指挥的动作。


那根铅笔,是他的指挥棒。


旁人告诉他,那少年是乐团小提琴手胡厚培的儿子,叫舟舟,大名胡一舟。

从剧院回去后,舟舟沉浸指挥的模样,时时刻刻冲击着张以庆的创作欲。

十个月后,《舟舟的世界》应运而生。



1.
 
纪录片播出那年,19岁的舟舟智商只有30,相当于三四岁的孩童。

他不识字,不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无法分清纸币面额。却又因为那部轰动全国获奖无数的纪录片,戴上了耀眼的王冠。


当年的舟舟,到底有多火?

1998年,中国残联理事长偶尔间在中央电视台看完纪录片后,立马打电话到武汉,邀请他参加九九年残联在北京举行的新春晚会。

1999年,赫赫有名的中央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也向舟舟抛出橄榄枝,那一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成了历史性的合作。

2000年,舟舟和施瓦辛格手牵手走进人民大会堂,在那场名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中国世纪行”的募捐晚会中,由舟舟指挥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义演。

香港影帝刘德华搂着他,深情地唱了一曲《你是我的一片希望》。


首次来华的施瓦辛格十分激动,当场捐款15万美金。

晚宴结束后,四十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排着队,等舟舟的签名。


舟舟成了中国残联艺术团的重量级艺员,走遍全国各省,最多的时候一年演出达168场。

不论去哪,受到的都是最高规格的接待。

甚至在22岁的时候,跟着中残联艺术团一起出访美国,成为第一位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中国指挥家。

这个智力明显缺陷的人,被众人推上了神坛。

在人人都喊他“天才指挥家”的时候,舟舟的父亲胡厚培是唯一清醒的人。

好几次,他在媒体面前开诚布公。

“舟舟根本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人,他连最基本的乐理都不懂,谈何指挥?

我搞了大半辈子音乐,我深知要成为一个指挥家需要怎样的底蕴、气质和积累,而这些,舟舟都不具备,舆论把他捧得太高了。”

在舟舟最富盛名的时候,他再一次坦诚感谢:

“谢谢你们陪舟舟玩。”

发觉孩子热爱音乐,热爱指挥,他便在旁协助,将他的兴趣点燃,使之尽情燃烧。

他谨小慎微地为儿子画下兴趣和名利的界限,在线内保护智力只有几岁的孩子不受侵害,又将利欲熏心的物质隔绝在圈外。

成就了舟舟的,其实不是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而是一直为他的人生掌舵的父亲。



2.
 
说起舟舟的出生,胡厚培把它比作为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

1978年4月1号,是舟舟的生日。

他是一个诞生于愚人节的愚人。


满月那天,发烧的舟舟被送进医院,医生叹了一口气:

“你们的儿子是个苕啊!”

苕,在武汉方言里,是傻子的意思。

听到舟舟“中等偏重的智力缺陷”时,这个头发已经半白的老父亲,默默将身子背过去,手掌紧紧地按住眼眶。


舟舟的母亲痛不欲生,带上安眠药离家出走,想要和傻儿子同归于尽,幸而被胡厚培救下,舟舟才捡回一条命。

然而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招来祸端。

舟舟的童年伴随着歧视和羞辱。

有一次,剧院里小有名气的女演员见自己的孩子和舟舟玩羽毛球,便冷冰冰地冲儿子大吼:

“你怎么和他玩,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个苕!你是谁,你是上等人!”

某个初秋的冷日,舟舟被几个大孩子扒光了所有的衣服和裤子,一个人被孤零零地扔在旷野的废弃水箱旁。

最后,是好心关注着他去向的收发室老大爷冒雨寻找,才用报纸把已经冻得瑟瑟发抖的舟舟抱回家。

看着眼前这个无法融入集体的孩子,胡厚培做了一个旁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将舟舟赶入社会。

他把舟舟扔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交付给修自行车的老汉。

祈祷舟舟多学一门技能,多一项活下去的本事。


他每天给舟舟两块钱,一块钱让他自己买早餐,另一块让他坐公交车去街头闯荡。

期望舟舟可以多和这个社会接触,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一身抗体。

寄希望于这个傻儿子可以如他的名字一般,在人生的海洋里像一叶小舟,去闯荡他生活的各个角落。


至于在家里,胡厚培从不吝啬自己的责骂。

他逼着舟舟学习自理能力。

舟舟稍有脾气,胡厚培的嗓门就大起来:“娇气了是不是?了不起了?快做!”


他盯着舟舟,一点点地试错,然后一点点地远离错误。


他说: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至于这么悲哀,真正的悲哀是舟舟不知道劳动是他日后生存下去的最基本条件。”

“人们为同情买单的次数,是有上限的。”

不幸的是,2006年,舟舟的母亲因乳腺癌去世。走前,她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说要感恩社会对舟舟的善意。

可也是那一年,舟舟的“指挥家”生涯逐渐成了某些人手里吸睛的“生意”,他们拿舟舟当作招牌,随意削减乐团人数,丧失底线地捞钱。


3.

23年过去了。

今年,舟舟43岁,胡厚培80岁了。

掌声渐歇,光环褪尽。

曾经4万多出场费的舟舟,现在拿着600块钱的低保,居住在深圳一家残疾人艺术团提供的出租屋里。


曾经和施瓦辛格同台的他,如今去剧院演出还会被保安挡在门外。


舟舟的前半生里,藏着的是胡厚培的一辈子。

他觉得儿子得到了很多常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于是从容地拒绝了很多。

拒绝武汉残联提出要为舟舟立铜像的建议。

拒绝中残联提出给舟舟一家提供北四环一套房子的使用权。

拒绝带舟舟独自走穴,不管乐团死活。

拒绝利用舟舟剩余的流量为乱七八糟的场合站台,借助最后一点名气变现。

拒绝任何人给舟舟找对象,说这对女方不公平,不人道。

如今43岁的舟舟,还是傻,但傻的天真,一如纪录片里他的19岁。

在他的世界里,除了音乐,就是父亲。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舟舟40岁生日的时候,胡厚培说:“不知道舟舟能‘燃烧’到什么时候,一切顺其自然,能走到哪步就是哪步。”

这个预言自己照顾儿子还剩五年有效期的老父亲,早已经看淡了自己的生死。

他这一生,始终都是清醒而坚持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