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钻故事
硬派家国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2025最好的活法:拒绝内耗,拥抱松弛感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服务公告 | 龙岩图书馆2025年元旦开馆安排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你的情绪不好,是因为思维不对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许知远:她是个燃烧的秋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蓝钻故事

1947年的那次整军,值得现代公司反复学习

蓝钻故事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2-29 20:28

正文





如何在危难时期进行全方位的动员、如何在大项目开工前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向来是一个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但有时候吧,临时抱佛脚想出来的对策,远远不如借鉴成功的历史经验有用。

77年前,华东野战军召开的“大矿地会议”以及随后的整军,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历史经验。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1947年2月,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了八个月,虽然国军侵占了解放区105座城市,但也损失了66个正规师旅,累计减员71万人。而占地和减员结合起来,意味着国军的战线拉长,每个地方都有些兵员不足。

蒋介石都吐槽说:

“我们在后方和交通要点上,不但要处处设防,而且每一处设防必须布置一团以上的兵力。我们的兵力就都被分散,我们的军队都成呆兵,而共军却时时可以集中主力,采取主动,在我广大正面积极活动,将我们各个击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便放弃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战略,转为“重点进攻”——

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采取守势,集中94个旅的兵力,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试图打通这两个战略支点,合围中原。等一切尘埃落定,再出山海关和东北民主联军决战。

为了配合“重点进攻”的战略,蒋介石下令,堵住抗战时期掘开的花园口缺口,迫使黄河回归故道,利用黄河构筑了一条西至山西风陵渡、东至山东济南的天然防线。

大战一触即发。

蒋介石认为,“重点进攻”是关系党国存亡的大事,但教员认为,山东的华东野战军是作战主力,必须彻底休整一个月,并利用这段时间整训军队,才能完成未来十个月歼敌40—50个旅的任务,粉碎国军的重点进攻。

按照教员的指示,3月8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淄川的大矿地,召开了为期三天的高级干部会议,总结了解放战争以来的战役经验,并做了政治、参谋、后勤等工作的部署。

随后,华东野战军下辖的各纵队,按照“大矿地会议”的精神,又各自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整训。

解放战争爆发以来,华东野战军最有成效、规模最大的一次整训,就此开始。





整训的第一项内容,自然是解决思想问题。

早在整训以前,教员就发出指示,要求华东野战军在整训过程中,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统一各级指战员的思想。

于是在“大矿地会议”上,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传达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粟裕做了莱芜战役的经验总结报告,黎玉代表华东局和山东省做了政府工作报告,陈毅则做了组织纪律和政治工作的报告。

这些报告,有两个作用——

一方面是强化地方和中央的联系,确保华东局、华东野战军、地方政府始终在中央的领导下工作。此为上对下。

另一方面是要求高级干部体会中央的精神,认清自己在革命战争中的位置,然后团结起来,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务,推动革命战争向前发展。此为下对上。

高级干部的思想,就这样和中央统一起来。

等“大矿地会议”结束以后,部分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们回到各自纵队,再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传达“大矿地会议”的精神。这些中层干部明白了中央和华东局的要求,又召集排班级干部开会,继续向下传达。

经过这样一整套会议流程,教员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命令,便一层一层的传递到最基层,起到上下一体、万众一心的效果。

有了“统一思想”做前提,整训便可以开始第二项内容了——政治制度建设。

解放战争爆发不久,教员就明确要求,恢复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在解放军恢复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每一项军事行动方案、每一项政治行动方案,都要经过党委会的讨论,然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并交给军政首长分工负责、各部门具体执行。

这项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没有谁可以独断专行,没有谁能搞一言堂。

于是,“大矿地会议”以后,华东野战军根据教员的指示,在团以上单位建立党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并明确了党委会、政治委员的权力、责任、分工。

虽然这会限制某些超级猛人的发挥,但民主集中制下分工明确,犯错误的概率降低,可以提高整个班子的下限,属于最稳妥的一种组织制度。




整训的第三项内容是整编军队。

经过八个月的解放战争,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锤炼,军事技能进步极快,但这部分战士的人数有限,不能胜任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要想补充战士数量,需要引入另外两类人员——

国军俘虏转化来的解放战士。
地方部队的民兵。

这两类人员,解放战士的军事技能较高,但政治上不一定可靠,地方民兵的政治素质过硬,但军事技能较低。

于是,华东野战军抽调数万地方民兵,和数万解放战士一起,按照相对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形成“老兵、民兵、解放战士”三结合的新型作战部队。

这样一来,解放战士不容易临阵脱逃,民兵有了进步的平台,老兵有了更多战友,基本避免了三类人员“各自成军”的风险。

而为了提高新型部队的作战能力,华东野战军做了两件事——

其一是团以上单位成立“缴获物资处理委员会”,统一分配战场缴获物资,使各部队的装备、后勤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其二是各部队召开战术检讨会、开办干部集训班,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检讨以往的失败教训,共同提高各自的军事技能。

如何捕捉战机、如何机动作战、如何组织山地战、如何组织村镇攻防战、如何发挥炮兵的威力、如何组织步炮协同作战等问题,都是干部们讨论的核心内容。战士们讨论的则是射击、投弹、爆破、刺杀、土工作业等具体的作战技术。

等各部队得出初步结论之后,各纵队、师、团之间还要互相参观学习,并交换各自的经验教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人员平均分配意味着人事公平,物资统一分配意味着财政公平,战术和技术讨论交流意味着能力公平,有这三种公平的推动,华东野战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快速进步,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华东野战军的整训,重中之重是第四项内容——基层战士的政治工作。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革命的军队,要想完成革命任务,基层战士是最终的执行者。而要想把基层战士塑造为革命战士,就必须让他们知道革命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参加革命、革命对我有什么好处。

于是,华东野战军在整训时,同时开展了三大政治运动——诉苦运动、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

这三大运动,当时称为“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

诉苦运动,即吐槽旧社会的黑暗面,寻找新社会的光明面,然后立志推翻旧社会,开创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主要用四个步骤来完成——

1、通过演出《白毛女》和《血泪仇》等歌剧、请地方干部做报告、揭发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等方式,让基层战士认识到诉苦运动的意义,初步启发基层战士的阶级意识。

2、召集基层战士开诉苦大会,并邀请战士代表登台讲述旧社会、旧军队的种种罪恶。激起全体战士的愤慨情绪以后,再以班、排为单位进行集体诉苦,有苦诉苦、有冤申冤。

3、把基层战士的诉苦内容,整理成政治材料,然后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帮助基层战士认识到苦难的根源,给基层战士塑造“打倒蒋介石才能迎来新社会”的共识。

与此同时,批驳“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观念,以及“地主勤俭致富”的落后阶级观念。

4、引导基层战士对旧社会和新社会、旧军队和新军队进行对比,让他们自己得出哪方更有前途的结论。

这四个步骤做完,所有基层战士便都厘清了什么是革命、我为什么要参加革命、革命对我有什么好处的问题。

立功运动,即号召人人立功、事事立功,激发各级干部和基层战士的主观能动性。

立功运动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第28团,在苏中战役时自主发明的,华东野战军总部认为非常不错,便根据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颁布了《立功运动暂行条例》,鼓励全军勇于立功。

这次整训,《立功运动暂行条例》又被单独拎出来,成为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步骤是——

团以上政治机关成立“评功委员会”,经过群众评选、逐级审查、各部批准的流程,评选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立功单位和个人。随后,各纵队举行盛大的庆功大会,所有立功单位和个人都要登台领取功劳证,荣耀傍身,其家属也会得到功劳状,受到乡里四邻的艳羡。

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评功,立功,便成为人人心目中最荣耀的事。

事后,立功的单位和个人要保住荣誉,便要再立新功,没有立功的单位和个人,为了下一次登台领奖,也要努力战斗。

于是,“人人立功、事事立功”成为华东野战军的风潮,各纵队、各单位、各人之间,出现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团结互助运动,即组织官兵互教、互学、互管、互帮的运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思想互助是教育连队的党员和积极分子,让他们明白,做思想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学习做思想工作的方法,然后任命他们做没有编制的“小指导员”,给政治指导员做助手。

一旦连队出现任何思想问题,不等政治指导员出马,这些“小指导员”便和有问题的战士展开思想互助,把他们的思想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参与思想互助的次数越多、解决的思想问题越多,这些“小指导员”便有机会更进一步,成为正式的政治指导员。

技术互助是把有一技之长的战士组织起来,称为“小教员”,在日常训练的时候,向技术不如他们的战士传授技术,交流作战经验,共同提高作战能力。

一旦军事干部出现空缺,也会从这些“小教员”中优先选拔。

“小指导员”和“小教员”,本质上是连队的后备政治干部、后备军事干部。

这些“小指导员”和“小教员”,受到革命热情的鼓舞和职位晋升的诱惑,怎么可能不努力工作,华东野战军的政治工作和技术工作,又怎么可能做不好呢?

体力互助,即共产党员和新老战士、解放战士组成互助组,往往是3、4人为一组,高速机动行军的时候,共产党员帮助新战士或体弱战士扛枪、背包、修工事,作战的时候,一个互助组便是一个战斗小组,可以快速投入战斗。

这种互助组,不仅可以促进上下团结、同级团结,还能提高行军速度和作战效率,可以和“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的古代优秀军制相媲美了。



钢铁纪律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华东野战军整训的第五个项目,便是重申纪律。

华东野战军进行了八个月的紧张作战行动,突然停下来,各级干部和基层官兵的纪律便有些松懈,再加上编入大量民兵和解放战士,纪律更加不可收拾。

原本遵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人民军队,那段时间竟然出现随便烧老百姓柴草、随便吃老百姓的食物、强行拉走老百姓的牲口、对老百姓态度蛮横、打骂地方干部和老百姓等恶劣现象。

如果不整顿纪律,不等国军打过来,华东野战军也难以长期在山东发展下去。

于是,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前委颁布了五条措施——

1、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教育,使各级干部和基层战士明白“人民支持”的重要意义。

2、调查违反纪律的事件,树为典型,用来教育全军。

3、召开地方政府和人民代表参加的整顿纪律大会,然后让违反纪律的干部或战士登台检讨,承认错误,向地方政府和人民代表道歉。

4、各单位党委在布置作战任务时,必须同时布置“维护党的政策和群众纪律”的任务,保证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不伤害地方和人民群众的感情。

5、连队党支部设立纪律检查小组,常态化检查连队的纪律问题。

这五条措施,分别从教育、处罚、公开道歉、后续高层预防、后续基层预防等五个角度,为华东野战军整训纪律,提供了妥帖的解决方案。




华东野战军的这次整训为期一个月,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整训结果是相当成功的。

就在整训结束的两个月后,即1947年5月,陈毅和粟裕便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地区,打了一场“孟良崮战役”,全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一举打破蒋介石的重点进攻战略。

再过一年半,华东野战军又和中原野战军配合,打了一场“淮海战役”,随即横扫东南,解放中国的半壁江山。

如果不是华东野战军的整体军事技能提高、整体政治素质提高,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前提就是“大矿地会议”及其后一个月的整训。


现在的领导者要进行全面动员,华东野战军的整训,绝对是一个绝佳的参考案例。不像某些标榜“狼性”的公司做的全面动员,不着四六,和闹着玩似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