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由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原来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基础上,明确了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两个发展架构,从不同角度,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这应该算是国家各大部委第一次关于特色小镇的内涵达成共识,也将为以后工作的推进指明方向。
在
201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特色小镇”的表述为: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
与此相比,
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要建设一批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精品工程。其表述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一期的研究报告认为,对于特色小镇来说,
201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发展和建设”,
2018
年则重点提及“要建设一批”,更为具化。
业内人士认为,
2016
年是特色小镇的启蒙年,
2017
年是研发年,是特色小镇由浅水区逐步走向深水区探索发展的一年,那么
2018
年将是由战略规划向落地实践推进的关键一年。
相关资料显示,从
2016
年初,到
2017
年结束第三批特色小镇申报前,已批复
403
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以及
96
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而到
2017
年
12
月
4
日,四部委联合发文,就特色小镇申报、审批做出最新指示,全国计划建设或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已经大约有
7000
多个。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主任刘澄对记者说,“全国范围内,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省级小镇等总量已经突破
1500
个,超过
500
个小镇以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而大量的文化旅游项目集中推进,是否有真实的市场需求,需要持续观察。在土地供给方面,由于特色小城镇涉及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多种权属,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限制。此外,金融机构对于特色小城镇的投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从资金层面限制了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对于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在去年底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多项重点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刘澄说,“其中关于产业培育、投融资模式、土地政策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2018
年,特色小镇建设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很多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关注点从数量转变为质量。”
中研普华研究员屈应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参考美国小镇的产业类型,特色小镇大致可以细分为
50
种类型。结合目前国内消费趋势来看,
2018
年生态田园、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科技类小镇将是重要趋势。然而特色小镇最主要的还是要有特色,“千篇一律”必然毫无生气可言。特色小镇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才能持续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是寻找特色产业,而乡村振兴战略可实现此类资源的挖掘效应。尤其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市场尤其是自然资源丰富或奇特的地方,都会出现许多新的机会。特色小镇建设给乡村振兴带来了较好的机遇,同时可带来各项收入的增加。
业界普遍认为,特色小镇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科技小镇、工业小镇、商业小镇、金融小镇等形态纷纷呈现,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期,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亦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践的主战场之一。而
2018
年则是特色小镇由战略规划向落地实践推进的关键一年。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随着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在未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企业的业务不应再局限于城市内部。以往资本下乡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因乡村发展而成长壮大的规模化企业较少。而随着各项改革试点的铺开、政策导向的加强都将使企业后期的融资更加便利,成本更低。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大交通格局的不断完善,城乡融合进一步加速。大型城市在不断转型升级的同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流动也将进一步加速。很多资本就会开始往乡村走,特别是大城市周边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其市场价值将被充分挖掘。因此,企业可在大城市周边重点打造特色小镇精品工程,实现城乡两条产品链的无缝衔接,进行城乡联动布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特色小镇将围绕健康、旅游、体育、文化、农业、高科技等主要产业方向发展。目前特色小镇的先锋方阵初显雏形,缺乏产业资源及运营战略的开发商将提前退场。此外,旅游
+
大健康特色小镇将成为热门,特色小镇的
PPP
合作模式将呈上升趋势。
文旅行业业内人士表示,特色小镇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风景区,也不是某个行政区域概念上的“乡镇”,它是某项特色产业的聚集地。建设特色小镇,选择好的特色产业是基础,决定着特色小镇发展的潜力和未来。这类小镇的成功,关键在于结合了当地独有的资源,结合了当地文化。因此,如何融入当地文化,打造差异化的小镇生活体验尤为重要。
专家指出,“立足产业、突出特色”已成为建设特色小镇的普遍共识,特色小镇建设要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而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另外,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提升和保护。尤其要符合地方政府经济发展需求和当地民风、民情、民俗。
“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工作是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大健康、新兴农业、高端制造与商贸物流是几个主要产业方向。传统开发商,也有很多借助特色小镇契机,积极向产业运营商转型。但产业资源引入、资本支撑和长期运营能力是对传统开发商极大的考验。可以预计,坚定产业培育的特色小镇会在
2018
年脱颖而出,而以房地产为主的小镇项目将在宏观政策调控下逐步走向失败。”刘澄告诉记者。
屈应辉认为,“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只是开始,后期的对产业的运营才是产生收益的核心。而如何跨界融合、形成协作,最终实现产业共生、一体化发展是特色小镇企业运营的关键。”
“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对于资金需求规模大、周期长。而企业主导的特色小镇往往受制于脆弱的资金链。引入当地城投公司、优势产业集团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开发小镇项目是有利于分散企业风险、聚集产业资产的重要方式。在开发进度控制上,把握好基础设施投资与经营性项目投资的比例,规避基础设施投入过大过早带来的融资风险。”刘澄补充。
活动推介
年度会员★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总裁系统研修班
【学制安排】
一年 每次2-3天
【授课地点】
国内
【报名资格】
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
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规划人员、政府领导、投资公司、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旅游、景观设计院及核心高管
【主办机构】
北京华城汇科技有限公司
☆
政策+资本+实操+运营全面系统化解读;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农庄民宿培育与规划建设政策解读及项目申报审批;
☆
规划设计与方案实施、开发模式与运营模式解析;
☆
如顶层设计+IP+产业导入;
☆
如何精准获取“田园综合体”扶持基金?
☆
破局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农庄民宿的四大痛点;
☆
如何培育、导入特色产业,破解“房地产化”倾向?
☆
如何拓宽“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投融资渠道?
☆
如何打造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持续性现金流的商业模式?
☆
如何让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型消费业态,新产业与盈利模式引 爆万亿级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市场?
☆企业可系统学习、资源对接、项目调研、智库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一一一一一一【统一报名方式】一一一一一一
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