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晚报  ·  夜色圳好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  22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这也太敢言了) ·  昨天  
慧田哲学  ·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研学旅行】人民日报独家探访!习总书记当年插队的这个村,而今是啥样?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2-01 06:53

正文

2018 2 1

来源:国家旅游局

李志轩提示

对于旅行社来讲,设计开发最适合时代特色的旅行社团队旅游产品就是陕西省延安市的梁家河。梁家河,不仅体现着 一个中国村庄的幸福与奋斗 的精神,更需要更多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体验学习总书记所述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自由行大趋势下,具有团队旅游特色的研学旅行,将是旅行社开垦的最大的价值洼地。


中国的旅行社,应当迅速组织起来,让中国几亿中小学生、大学生到陕西去,到延安去,到梁家河去,真正体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人生真谛!

以下为正文

【学习小组按】

梁家河村,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的村庄,是习近平曾插队落户、劳动生活过 7 年的地方。习近平在一次演讲中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梁家河如何体现中国的发展进步的?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来到梁家河村,实地感受了这里的大变化。 67 岁的阿姨用上了微信支付,返乡创业的青壮年年收入七八十万元,铁业社办成了特色旅游体验点……这里的村民说:新时代,能行!

梁家河村民说今昔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

踏访了延安梁家河村,深以为然。

时逢寒冬,迎着冬日暖阳,出延安城,上高速路,一路上,山连着山,沟套着沟。一个多小时后,抵达深藏在陕北黄土高坡山坳里的梁家河,举目四望,全是山,星星点点的窑洞依山而建。

1969 1 月,不满 16 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后来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里劳动、生活了 7 年。

“那时候,田,大都在山上,交通可不是基本靠走,全是靠走。村部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到文安驿公社 10 多里路,就一条羊肠山道,得走一个来小时。”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给记者当起讲解员。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2015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阔别多年的梁家河,向乡亲们如是感慨,打动亿万国人。

7 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市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说: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走进这个“缩影”,记忆的闸门打开,每个人都会触摸到自己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这光景好着咧,自来水都通到窑洞里来了”

掀开箅子上的笼布,是几个玉米面馍馍。

“现在每天都能吃上肉,却不敢多吃。患了高血压、哮喘病,医生让少吃精的,多吃五谷杂粮,多吃蔬菜。”戴着金耳环银手镯, 67 岁的刘金莲一边往灶里填柴火烧炕,一边和记者聊着。

刘金莲的窑洞隔壁,就是知青窑。“知青旧居 1 号院”的牌子,挂在刘金莲家的老窑洞上,窑洞悬挂着几串黄澄澄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这儿是北京知青在梁家河的第一个住处,保持着原貌。

这几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刘金莲开了个小卖部,出售梁家河牌的红枣、小米和布鞋,“我虽然大字不识,但也用上了微信支付,游客可以扫码付款,二女儿还在延川县城开了家专卖店,游客不便带走的,留下地址,我让女儿快递发货。”

村上成立了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刘金莲成为公司保洁员,负责就近打扫知青窑的卫生,月工资 1200 元,“没想到老了还拿上工资了,这光景好着咧,自来水都通到窑洞里来了。”

如今,村民的饮用水源主要还是当年打的“知青井”。在此之前,梁家河吃水困难,在河边挖个渗水坑取水,水质不好,也不卫生。

“知青井”旁,一块上书“饮水思源”四字的石碑矗立;村口的“知青淤地坝”,至今仍是梁家河最肥沃的一方良田…… 1975 10 月接任梁家河村支书的石春阳,对村里大事小情如数家珍:“ 1982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都吃上白馍馍; 1988 年,村里通了电,村民更多知道了山外的世界; 2000 年,全村一次性退耕还林 1532 亩,村民不再上山种田,改为种树……”

当过 20 多年支书,除了“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石春阳说,最难做的工作是向村民征收农业税费,“最多时要收 8 种款项,那叫一个难收! 2006 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一种款项也不许再收,还给农民发放良种补贴等,看病有新农合,养老有养老金。”

石春阳眼见着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里道路从土路、石子路、水泥路到铺上柏油路,现在开车到文安驿镇上只要 10 分钟。“上世纪 80 年代,村民普遍买了自行车;进入新世纪,摩托车又开始普及;这几年,买小汽车的越来越多,八成农户买了私家车,因为娃娃们大都回来了。”

乡村振兴的一种探索

“青壮年大都回村了,人改造环境,环境也在改造人”

和全国众多村庄一样,有一段时间,梁家河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村子冷冷清清。

前些年,村里也想请外出的能人返乡创业,王保林就曾婉拒村干部的邀请。

46 岁的王保林是个能人,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辗转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地 20 多年,一直从事玉米淀粉的加工销售,有经营头脑,做到公司管理层。

3 年前,听说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王保林动心了。他返乡后有了用武之地,担任村旅游公司总经理,“除了财务、讲解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公司吸纳了 120 多名村民就业,全村土地和 102 孔窑洞流转到公司统一经营。 2017 年,旅游公司收入 1100 万元。”

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再也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今的梁家河,家家户户有事干:种苹果,搞养殖,办农家乐,开农家客栈。

王保林的妻子在村口开了一家农家乐“禾丰山庄”,可同时接待 280 人,“这两年光山庄每年收入七八十万元。”

“回家确实比在外面漂着强。”王保林说,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那一刻,我知道梁家河的路走对了。”

“如果家里好好的,谁愿意背井离乡到处跑?” 31 岁的张星接过话茬。他一度 10 多年没在村里过春节,“漂”在西安、延安等地,要么当厨师,要么干钢筋工,两个职业轮流做。“村旅游公司一成立,我就回来了,开电瓶观光车,月工资 3000 元,比在外面挣得少些,但能顾家。”

张星刚注册了一家企业,名为“梁家河张大婶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营石磨面,准备春节后实体店、网店一起开张。

梁家河村委会对面,是石春辉开的 3 孔窑洞宾馆,“去年收入两万多元,发家致富谈不上,养家糊口还可以。”石春辉笑呵呵地说。

石春辉的儿子在延川县城开过照相馆,生意不景气,回到村旅游公司开电瓶车。“青壮年大都回村了,人改造环境,环境也在改造人。”石春辉举了个例子,“以前随手就把抽完的烟盒扔了,现在都拿着,扔到垃圾桶,怎么好意思再当众扔?都是街坊邻居在打扫卫生,都乱扔村里怎会这么干净?”

有大学问的一个小村庄

“大道理咱不会讲,但,新时代,能行!”

上午路过铁业社时,几个人正在宰羊,下午走进铁业社时,锅里正咕咚咕咚炖着羊肉,香气扑鼻。

“花 10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