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utocarweekly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资讯、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金融大全APP  ·  一种超级好的扣划方式来了 ·  6 天前  
有车以后  ·  紧急变道被追尾,到底谁的责任? ·  1 周前  
有车以后  ·  8.99万起,硬派风格方盒子,1.5T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autocarweekly

一首凉凉送给陈田,以及所有爱过汽配城的人们

autocarweekly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12-26 10:10

正文


文|宋思齐

图|网络


朋友圈里有几个做陈田拆车件的人,偶尔看到他们朋友圈的视频,都是脏兮兮的发动机、油腻的地面,以及似乎暗藏规律摆放的成捆配件。可就是这样的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对它有着天生的好感。成熟于过去十年的陈田,是中国汽配市场野蛮生长的巅峰,然而在最近两年里,也开始变得萧条。

 

“汽配市场说多大就有多大。”老何开车的时候和我讲。在2014年以及之前的几年,在广州开汽配城的老何有一只规模庞大的老爷车队,并且还颇有些威望。

 

汽配城这种时代性的产物,稍晚于电脑城起步,然后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里,一大批汽配城和电脑城在城市中兴起,一起发达。稍有不同的是,电脑城多在中心的、客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徐家汇太平洋以及浦东八佰伴,而汽配城则是在近郊某处的几条街上,连接成排,成为每一个区域内车辆密度最高的点。

 

 

有趣的是,和许多开4S店的人没有因为卖车赚到钱一样,汽配城的变迁表面上看是消费习惯的变化,而实际上影响它的还是脚底下的那块地。


房地产在近十年的中国经济中上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比汽配城先倒下的是电脑城,电商的出现迅速冲垮了不夜城类似的手机卖场,然后冲垮了内存卡的摊贩,最后冲垮了手机壳卖家,唯一剩下的就是拿着小桌子贴膜的人。确实,你总不能把手机寄回去给店家贴膜。

 

然后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席卷汽配城。我去过无数个汽配城,它们大多都类似,有的是两层的,摊开成为一片区域,那自然是地价最便宜的地方才能这么做,如今的三四线城市近郊也都寻觅不到这样的地方了。


在过去的某一个时代里,产生过一些像是服装批发市场、水产批发市场一样的汽配城。密集程度高的地方,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香港城寨。他们从汽配城开门开始就入驻于此,每一家摊贩都有自己熟悉的客源,把上游的不知来路的配件转手给下游,实话说,这种汽配城的生意本质上来说和批发红枣以及东海带鱼没有区别,都是进货,卖货,收钱,交租,开门,关张。

 

 

可近几年来,汽配城的灯愈发的暗了,不仅灯暗,就连汽配城内的洗手间都不需要排队了。坚持上午就开张的店家已经不多,大部分老板干脆关上店门,等待一笔大单的到来。


不只是汽车用品,义乌的小商品、温州的皮鞋城、沈阳的五爱市场,都是这样颓废萧条下去。这些地方都依然保持着十几年前的样子,人也还是那批人,只不过货架上的商品换成了100块钱算不上高仿的椰子,Supreme都没有推出过的Supreme商务背包,以及进价不超过三位数的行车记录仪。

 

汽配城的出现、兴盛与衰败,其实是贸易经济近20年的兴衰史,用波动曲线去看小老板们的收入就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不过在汽配城衰败的同时,并不代表汽配市场衰败了,相反,它们随着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卖的还越来越好,某宝上的爆款脚垫评论直接上万条;在另一个电商网站上,购买海淘机油的评价数也越来越多。对于消费者好的一点是,在这个信息极为不对称的市场上,终于出现了信息相对透明的地方。

 

 

于是汽配城就从批发市场变成了一个个每天听着叮叮新信息提示的淘宝卖家,互联网能够解决的问题终究是不能面对面的。买机油可以,但是换机油不行。朋友给代步车买了一桶半合成机油,价格只要两桶全家桶。可是他把这桶机油拿到店里更换,又要了他一个全家桶。他愤愤不满,我只能劝他,一辆车起码要占十几个平方,加上一个要包吃包住的技师,前前后后忙活半个小时,收你几十块钱,总不算过分吧。他这么想想,才觉得合情合理。

 

 

老何的汽配城生意也越来越差,靠收租金的他每年只能持续降租,甚至开玩笑和我们说,如今汽配城里最赚钱的店可能是三楼的那家叉烧店,供应一个汽配城的吃食,在不开张的汽配城摊贩身上赚到最后一分钱。然后他和我们说了十年前的黄金时代,那一年,有两个摊贩为了争抢一个靠入口的位置,甚至打了好几天,最后弄出了一起命案。

 

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大学教授后市场的老师和我们说,在未来,中国后市场的潜力将会和二手车一样,直线直冲云霄,他指了指屏幕上那个没有上限的直线。我们问老师,哪一天能来呢?他说他也不知道,因为这个市场不是由几个巨头组成的,我们甚至都叫不出一个能占据了百分之一份额以上的品牌,这个市场的组成是百万个拖家带口、早早开门晚点收摊、可以为了一单生意磨上几小时的小商人们共同组成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杂乱的个体,却构成了这个深不见底的汽配水池。在这个水池里,十位数的资本砸进去不过是一个小水花,运气好人们会记住这个水花,运气不好,连水花都没溅出来。我想起他说的那些话,回首现在来看,汽配市场的这摊水将流向哪里我们至今未知。

 

 

就连陈田都没有避开这样的浪潮,这个被Speedhunters誉为最神奇的汽配城,也为我带来了几篇十万加文章的地方,最终还是会在未来成为新的住宅区。谈论过它的人,就像汽配城市场里的摊贩,来来往往,只是过客。

 

不过能像老何一样的人,还是幸运的,他们凭借着十年前的汽配城早已完成了资本积累,如今只是维持着这个汽配城的空壳,等待着城市推土机的到来,那一天,老何应该会是又庆祝又有些缅怀吧。

 

老何是个守旧的人,经常开着自己那辆十年的大霸王穿梭于广州及上海之间。他其实有很多更好的车,但是他依然钟情于那辆大霸王。原因我没有问过,想必多是因为那是他的某个傍身符,开着那辆车谈下了多大的生意,或者是那辆车是他赚到的第一笔有意义的钱之后买的。


那一年老何应该还不算彻底的老何,他和过去十几年的中国汽配市场一样,一直期待所谓的潜力爆发,却还在等着,然后就等成了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