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关灯拆电影
关灯后做的才是最高级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商报  ·  借光“哪吒”,光线传媒还能继续涨停吗? ·  9 小时前  
中国商报  ·  借光“哪吒”,光线传媒还能继续涨停吗? ·  9 小时前  
海峡导报  ·  太火爆!破10000000000元!厦门情况是…… ·  2 天前  
平安鼎  ·  五破10亿,全球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关灯拆电影

60年前,我画出了美猴王!

关灯拆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4-12 21:57

正文



3月30日下午14:00,上海虹口区海派文化中心举办了“致敬经典,重温《大闹天宫》”讲座,特别邀请了动画设计师严定宪先生和林文肖女士,一起分享这部动画电影幕后的故事。



难忘导演


严定宪:我一看见《大闹天宫》就想起导演万籁鸣先生,他是一个老动画人,他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年近60,很不容易。这是他20年的夙愿,因为他40年代就想创作这部电影,60年代才开始正式开始,所以才有这个说法。这部电影最终拍成了,他的愿望最终也实现了。



林文肖:万导拍完了《铁扇公主》以后很受观众欢迎,社会影响很大,所以万导就想拍第二部——《大闹天宫》,当时万导年轻,三十多岁,卖胶片的老板觉得他这部电影不一定能赚钱,就先把手上的胶片卖出去了,万导的胶片落空了,当时没能拍成。 


林文肖:后来他到了香港,在香港不能拍动画片,他就做了美术工作。解放以后他从香港回来,进了电影厂,向当时的厂长提出他想拍一部长片——《大闹天宫》,厂里正好有胶片,就答应他了。他开心得不得了,说自己20年的夙愿要达成了!

林文肖:《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大家都熟悉,拍得好与不好对观众影响是很大。万老先生很有勇气,带着一帮当时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就像你们现在一样,25岁左右。当年我们严老师只有24岁,我是25岁。那个时候能参与这么一部大片是非常兴奋的,大家都希望能参与创作。这是创作时间非常长的一部片子,上画了五本,下集画了七本,一共画了四年。 

严定宪先生手稿


画猴子前如何准备


严定宪:当时没有人画过猴子,所以前期我们请了一些演猴子的名演员来给我们启发启发,怎么才能把动作设计好。本来想请北猴王李万春先生,但是他在北京,我们在上海,他又忙,最终没能成行。我们只能自己来想办法解决,最后请到了上海退休的了南猴王郑法祥,他给我们讲了一次座谈会,对大家很有帮助。

南猴王郑法祥京剧扮相


严定宪:他说猴子不像真人,它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得有猴子的味道,比如它们喜欢跷二郎腿,不坐满椅,而是坐在边缘等等,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我们不仅到动物园观察,还仔细研究了京剧舞台上的猴子。它们的动作里包括了真人的动作,又非常具有猴性。  



孙悟空形象的诞生

严定宪:我们请了张光宇先生做造型设计,他给我们画出了各个年龄段猴子的形象,给我们定了设计基调,但是他的画张氏味道太浓,上下左右设计得太严谨,不符合我们这部动画电影的调性,我们商量了之后,做了改动,才有了现在这个孙悟空的形象。 


林文肖:严老师当初虽然年轻,但是我们万导演选定他完成电影中的众多配角,包括七仙女的形象。他同时参加了摄制组和筹备组,当时参加筹备组的人员很少,只有两位导演、背景设计和人物设计,他参与人物设计,所以他在筹备组做了很多关于造型方面的工作。


严定宪:张光宇先生画了三个版本的孙悟空,一个是山寨野林式的,头上插了好多野鸡毛;一个是舞台装饰化的,孙悟空头上戴了一个方帽子,不是很好看;还有一个是漫画式的,穿着橘黄色的衣服,这三个导演都不满意。所以最后孙悟空的形象就落到了我们摄制组自己身上,我改了几稿以后,万导还是比较满意我画的。


严定宪:万导当时有三点要求:线条要简练,色彩要鲜明,形象要突出。把万老三计划具体化后,画了几稿以后就确定下来。白脸、红鸡心,咖啡色的毛发作为联系,戴一个侠客帽,用围巾作为头和身体的分割,最后的虎皮比较难画,因为黑、黄的颜色容易跳动。


林文肖:当时万先生看了严老师的画说:“现在的孙悟空是神采奕奕,英雄矫健,像个美猴王咯!”


观众提问:

你好!首先很感谢两位老师创作出如此优秀的影片,成为我们整个时代的记忆,我觉得就这部影片的成功跟美术和造型有非常大的关系,我想问问两位老师,有没有参考一些中国文化元素? 

林文肖:我们去了北京很多地方收集素材。比如说看故宫,故宫里汉白玉的栏杆全部雕的云纹,衬托了后面的宫殿。就像我们在下面抬头看天空,上面坐着的就是玉皇大帝。这是在你创作《大闹天宫》的时候才会去想象的,把想象和现实融合在一起,在参观和创作时就不会空空如也。


林文肖:我们在北京故宫里看到哪里有纹样,都要把它描绘下来,这也是我们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当时故宫非常冷,画了一会就手脚就冻冰了,我们就出去晒晒太阳,活动一会儿,身体暖和了,再进去画。 

林文肖:故宫里的壁云尤其吸引我们,一般的云在墙面上是平面的,但是那个云雕从墙面凸出来1米左右,每个云端上都有一尊小菩萨,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把它画下来,画的时候万导从我们身边路过,他说:“对了,你们是要把它画下来,将来我们有用的。” 果然我们《大闹天宫》里各式各样的云,云船、云车、筋斗云,都受到这个的启发。


陈小姐:这位观众问为什么在《西游记》全本里面单单选择了《大闹天宫》这一出,可能因为现在万老已经不在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但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一定是因为这个题材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孙悟空在当时是以反叛者的形象出现的,全片都在挑战一种权威和制度,所以当最后一幕他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面出来,练就火眼金睛、脱胎换骨,用金箍棒砸坏一切的时候,代表着挣脱某些规矩和束缚,其实那一刻观众跟这个人物是有共鸣的。


观众提问:两位老师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艰难的时候? 

林文肖:当时我们做原画,不是要争名利,大家能参加摄制组创作已经是很开心的事情。我们的苦和累,不是遇到困难画不下去了,而是时间太紧,我们就只能加班加点。每天五点下班,我们要画到九点或者十点,更别提礼拜天。后来有了孩子,把他放在幼儿园里,全托,加班的时候也抱着他一起上班。

严定宪:是,孩子们非常开心能和我们一起加班,因为那时候夏天,天气热,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大窖,里面放满了冰块,小朋友把泡的茶放在里面,觉得很有趣,经常问我们什么时候加班,想要跟着一起去。

陈小姐:我们为这样的创作精神再次鼓掌致敬,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大师亲临我们海派文化中心的现场参加讲座,为我们分享《大闹天宫》这部经典作品幕后非常珍贵的创作故事,也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很高兴与你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珍贵的下午。


往期讲座回顾

评论家葛颖解析奥斯卡


欧盟影展策展人Mia分享影展背后故事


正大星美影院创始人刘明分享行业秘密


70年代红透半边天的配音童星梁正晖分享为
“哪吒”、“一只耳”、“迈克”配音的往事


编剧赵波分享电影创作心得


金牌制片人郑树新回忆香港电影黄金年代


评论家葛颖分享上影节观影指南


导演张建亚、摄影师詹新分享《三毛从军记》拍摄过程


作家淳子讲解张爱玲的《色·戒》


第五代导演彭小莲分享《乌鸦与麻雀》的诞生始末



影史专家李镇分享《一江春水向东流》史实与导演构思


陈小姐专栏

看完《绿皮书》想谈恋爱是我的错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学生作品

《如懿传》抄的是《红楼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